奥巴马自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奥巴马自传0

奥巴马1984年大学毕业时第一次去白宫。“白宫的优雅、恢弘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惊讶的倒是它置身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可以靠近白宫的大门。我想白宫的不设防表现了我们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自信。白宫里面不像从电视和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光彩夺目,它看上去管理得不错,但显得有一些老旧。林肯卧室里一张桌子上摆着一台平板电视。难道还有人在林肯的卧室过夜并看体育频道?”

20年后,靠近白宫已不那么容易了。检查哨、武装警卫、前卫、摄像头、警犬,以及收缩的路障将白宫四周隔离在两个街区那么大的范围内。无证小车再也不可以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行驶。

奥巴马35岁开始从政,虽然他深知“政治就是一项身体对抗激烈的运动,即使是横眉瞪眼和偶尔脚下使绊儿也不会被判犯规”。在自传的“序言”中,他说他或许经历了“否定、愤怒、交涉和绝望等心理专家划分的所有阶段”。他也怀疑自己从政后还能不能保持诚实,不掉进追求名利、渴望奉承、惧怕失败的陷阱。“竞选中一切罪过之源是只许获胜,不许失败。”要做到寻求支持,但不被特殊利益俘虏,周旋于媒体,但不丧失自我,是非常困难的。

在奥巴马年幼的时候,他爸爸为了去哈佛大学而拒绝了能够养活他全家的纽约大学的奖学金。两岁时奥巴马的父母离婚。日前《新闻周刊》在采访他时问道:“有趣的是,你和麦凯恩分别属于总统史上的两种类型:一种有一个强势的父亲,像亚当斯、肯尼迪和布什,一种是没有,像杰克逊、海斯和克林顿。为什么你认为有一个强势的母亲而父亲长期不在身边的人往往在政治上做得很好?”奥巴马回答说:“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一直对通俗心理学很谨慎。但我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中写到过,曾经有人说过,人不是完其父愿,就是缮其父过。我认为如果要投身于竞选总统这样一个严峻的活动中去,你必须为自己设定较高的期望,让它去推动你。至于我的情况,身边没有父亲,也许就会觉得年轻时你要去证明某种东西。我身边的人把我父亲描绘得很高大,我就必须达到他的标准。”

当选参议员后,工作人员告诉他,美国的参议员或候选人在竞选时可以乘坐他人的私人喷气式飞机出行,且只需支付相当于头等舱的价格后,奥巴马便乘坐私人飞机外出访问。他去了谷歌的总部,谷歌的创始人之一大卫对他说,高科技公司在印度和中国迅速展开业务,风险基金正在全球化,他们乐意在加利福尼亚投资,也乐意在孟买和上海投资,长此以往,美国经济会有麻烦。此后他又去了盖尔斯堡会见工会领导人。奥巴马感慨,乘坐私人飞机飞翔在4万英里的高空是无法听到这些故事的。

( 奥巴马与外祖父母在一起 )

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存在分歧,“我们在分歧的范围上存在分歧,在分歧的性质方面存在分歧,在分歧的理由上存在分歧。一切都充满了分歧。”奥巴马自己曾是一名律师,很有辩才,但是他在自传中说:“我希望这个国家少一些律师,多一些工程师。在华盛顿服务的大多数人先前接受的是做律师或政工人员的训练——这些职业往往最注重赢得争论而非解决问题。”

他自己也有只注重赢得争论之嫌。齐泽克说:“奥巴马为了让选民相信应该选他而净化了他演说中容易引发争论的议题。当奥巴马谈论无畏的希望,谈论变革,他是在使用一种虚夸的言辞,没有说变革的具体内容,希望什么?改变什么?”

“但我们不应该责怪奥巴马的虚伪。鉴于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处境,新任总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行真正的改变而不引发经济崩溃和政治上的反作用?但这种悲观的观点不足以说明问题。全球的状况不只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还是由意识形态的轮廓来确定的。换言之,由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由可见和不可见的东西确定的。奥巴马已经展示了一种过人的能力,改变了可以公开说的东西的边界。迄今他最大的成就是优雅、温和地把以前不可以说的东西引入了公共演说:种族在政治上仍很重要,无神论者在公共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跟敌人谈判的必要性。‘别说,去做事’是最愚蠢的话。近来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干涉别国和破坏环境。也许是时候回撤一下,正确地思考和言说了。”■ 奥巴马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