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 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官场失意,情场得意。”或者反之。可我的一位腻友汪君,两者皆不顺心,年过四十,副处级迟迟不见解决,老婆偏又河东狮吼,万般无奈便学了古琴。
汪君所在江南古城,国学渊源深厚,虞山琴派即创始于此。汪君便是师从虞山琴派第某某代传人。非常抱歉,我对数字不敏感,某某代表多少忘记了。
某日与汪君短信中谈及习琴之事,汪君自诩进境甚速,被师傅惊为不世出的天才。古琴入门容易精通难,这我是知道的,但鉴于我听过汪君现场演唱卡拉OK,以鬼哭狼嚎形容并不为过,所以对这一自我评价持保留态度。
去年有机会江南访友,专赴汪君雅室品茗听曲。汪君为我抚琴演示,边奏边讲解何谓散泛按音。我虽听不懂琴中雅意,但姿态清癯手势飘逸,这个还是看得出的。无奈古曲节奏缓慢,大半个时辰没出几个调调,我听得气血滞塞,起身随手翻了翻琴谱,竟为传说中的工尺谱,顿感自己粗鄙浅薄,灰溜溜地全然接不上话。
汪君好不容易奏罢一曲《梅花三弄》,问我还想听什么,我记得《笑傲江湖》里曲长老连掘数十古墓觅琴谱情节,便以《广陵散》刁难。岂料汪君一语道破,金庸老先生书中掌故纯系虚构,《广陵散》其实未随嵇康而绝,乐谱流传至今,只是此曲甚繁,尚未学会。我露怯之余追问,那有没有《笑傲江湖曲》?汪君一翻白眼,“你说的是《沧海一声笑》吧?”
盘桓江南期间,汪君陪我探访当地古刹,松柏森然、人迹罕见,负责接待的小沙弥亦清朗聪慧,令人顿生好感。汪君提起,此地不久前举行了一场古琴盛会,当地古琴名家尽出,以琴会友。据汪君描绘,当时场面甚为肃穆,诸名家围坐一圈,古琴居中陈放,轮及某人,某人便越座而出抚琴一曲,奏罢悄然而退,更不多言,听者亦无掌声相和。汪君指示厅中一石板道,此为置琴处。我看了看,与周边石板全然无异,既无光润亦不深陷。
后来我拜读过当地后生记述该场盛会的千字文章,字句骈美,颇具古风。
前不久汪君又来电话告知,盛会即将再举。谈及习琴,不出所料,这厮已然以虞山琴派领军人物自居,此度盛会将作为正宗传人出场演奏。我尖酸地问,还是那叮当几下?汪君昂然道,亦可不必出手——琴艺高下实乃境界之别,手中无琴心中有琴,届时纵使凌指虚弹,亦无不可。■(文 / 无限飞行) 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