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佳颖的遗憾和惊喜

作者:王鸿谅

庞佳颖的遗憾和惊喜0( 2006年12月2日,庞佳颖获第15届多哈亚运会女子200米自由泳金牌 )

“无心插柳柳成荫。”向本刊记者说起女儿庞佳颖,庞网庆和郎静薇夫妇都会不自觉引用这句老话。夫妻俩的职业都和运动没半点关联,也自认没有什么运动细胞可遗传。把庞佳颖送去学游泳,也不是想挖掘她的体育天赋,只想“让她的身体能变得好一点”。郎静薇说,“她小时候体质太差了,半夜经常哭着惊醒,还莫名其妙生各种病,很操心。实在没办法,就想试试让她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

因为家住闸北,夫妻俩就选择了上海闸北少年业余体校。1992年,7岁的庞佳颖开始接受系统的游泳训练,她遇到的第一个教练是汪国红。可刚练了1年,庞网庆的单位分房,全家从闸北搬到了宝山区。宝山和闸北相隔太远,路上要一两个小时,倒两趟车,公车还特别挤。郎静薇不想女儿耽误学习,决定给她转学,也不再练游泳。“本来就没想让她往体育方面发展,还是让她好好读书心里踏实。”可教练汪国红不想放弃庞佳颖,她努力劝说郎静薇,虽然庞佳颖的身体弱,但她“四肢长,身体条件好,水感好,很适合练游泳”。郎静薇记得,汪国红甚至还跟她这样许诺,“小孩子将来练出成绩,到时候你一定会感谢我”。

练了游泳之后的庞佳颖,身体真的好起来。汪国红带庞佳颖两年后出国,接手她的新教练是张艳君。和汪国红一样,张艳君一眼就认定庞佳颖是个好苗子,“在水里的感觉很好,很轻,很飘,划水很有质量,是个好苗子”。张艳君更看好庞佳颖的特质,她告诉本刊记者,庞佳颖“能吃苦”,“家里住得离学校那么远,天不亮就要出门上学,下午下课以后17点半开始训练,练完了回家都是20点多了,天天这么坚持,太不容易了”。张艳君也因此感叹,庞佳颖的父母在女儿的游泳道路上“功不可没”。不过那时候庞佳颖的弱点也非常明显,“体质弱,力量不够”。张艳君回忆,“1994年上海年龄组的比赛,她的400米给人甩了25米,给我刺激还是蛮大的”。所以张艳君决定从基础开始,在4种泳姿的基本技术上让庞佳颖接受全面训练。

1996年,庞佳颖第一次参加全国年龄组比赛,张艳君给她选择的主攻项目是蝶泳。庞佳颖拿到了100米蝶泳的冠军,她的200米混合泳在年龄组的选手中也显得特别出色。上海体育运动学校的周振怡教练注意到了庞佳颖的表现。和三线的业余体校比起来,体育运动学校的游泳队属于二线队伍,对队员的筛选自然更加严格。1996年周振怡一共找了11个小队员,其中7个都是男的,女队员只有4名,庞佳颖就是其中之一。和张艳君一样,周振怡也特别看中庞佳颖“能吃苦”的特质,他告诉本刊记者,“进二线队伍,也就是奔走专业运动员的方向走了,能吃苦对运动员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游泳这样的项目”。不过周振怡决定改变庞佳颖的训练方向,抛开蝶泳,把重点放在“有氧耐力和自由泳技术”的方向上。周振怡说,因为“蝶泳对力量要求很高,可庞佳颖的力量相对不足”,“很明显,她虽然划水质量高,但划水频率比较慢,就是力量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周振怡给庞佳颖选择了400米和800米自由泳作为重点训练方向。

两年后,1998年,上海选拔队员参加集训,这是一个进入一线队伍的机会。上海队的教练潘佳章挑中了庞佳颖。潘佳章是游泳运动员出身,最初主攻长距离项目,后来主攻自由泳。师从潘佳章之后,庞佳颖主攻短距离自由泳。周振怡解释说,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改变,“年龄大了,力量会增强,但肌肉耐力身体恢复能力反而会有所减弱,所以许多游泳运动员随年龄的增加,一般都会转向短距离项目”。在潘佳章的训练下,2002年庞佳颖崭露头角,进入国家队,继而获得了2004年出征雅典奥运会的机会。庞网庆夫妇回想起来,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做梦也没想到,女儿就这样一步步地游了出来,走上了运动员的道路”。他们也有自己的忧虑,“运动员的路不好走,万一出不了成绩,就哪头都不靠,太悬了”。可他们从来也不会把这种忧虑和压力传递给女儿,和当年起早摸黑接送女儿去练习游泳一样,只要女儿愿意,他们就支持。

( 2006年12月,庞佳颖在上海家中看望难得一见的父母 )

4年之间

2004年的雅典,19岁的庞佳颖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那一届奥运会的中国游泳队,她和罗雪娟最被看好,罗雪娟的100米蛙泳、她的200米自由泳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都具备夺金实力。结果有些大起大落,罗雪娟摘得100米蛙泳金牌,庞佳颖和队友一起收获自由泳接力的银牌,却在自己最具夺金实力的项目——200米自由泳上遭遇惨败,仅名列第7名。庞佳颖后来告诉郎静薇,当时她站在泳池边,“感觉自己像个犯人,很紧张很紧张”。

庞网庆、郎静薇夫妇那天在家里经历的是失落和尴尬,“屋子里挤满了人,亲戚、邻居和媒体记者,都在等着好消息,结果成绩出来,一屋子人,好久没一个出声”。一切从零开始,教练潘佳章和父母都安慰庞佳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能进入前八已经很不错了”,庞佳颖也必须完成心态上的自我调整,“4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种历练也让她觉得自己跟郭晶晶有相似之处,“走一步算一步”。

潘佳章还是坚持把庞佳颖的训练重点放在短距离自由泳项目上。200米自由泳不好游,速度和耐力同样重要。4年后,当初那支奥运会银牌接力队伍中,已经有3人基本退出了这个项目,剩下唯一还在坚持的,就是庞佳颖。“因为我们教练说,你要是想延长自己的运动生涯,耐力这种基础方面的能力必须抓紧。”多哈亚运会后,接受记者采访的庞佳颖就这么说。她总是会把教练对自己的建议放在第一位,从小时候开始就这样,她也是历任教练眼中,内向、安静、最听话最不用操心的“乖孩子”。庞佳颖的训练很拼命,队友们甚至给了她一个“忍者”的绰号,但庞佳颖自己从来不会叫苦,她能理解潘佳章的训练意图,“我们组的量是公认的大,人家是强度高,我们更注重量的积累”。

2006年多哈亚运会,大器晚成的庞佳颖收获了4金2银,4块金牌来自200米自由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这个成绩让她和韩国天才少年朴泰恒一起,入选亚运会最佳运动员五强。可面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庞佳颖的压力甚至超过了4年前。这4年间,世界游泳水平的飞速提升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拿她来说,她的100米自由泳,2005年的最好成绩是54秒65,世界排名第8位,今年最好成绩为54秒50,可世界排名仅为11位。她主攻的另一个项目200米自由泳同样如此,2005年她的最好成绩1分58秒49是世界排名第4位,而2008年,她在奥运全国选拔赛上的个人最好成绩1分58秒32,在世界排名上却只能落到第13位。“其实这几年不管是100米还是200米自由泳,我都在逐年提高,但她们进步得太快了。”庞佳颖自己也感叹,“世界纪录好像随便就被破了,真是挺吓人。”

与曾经训练过庞佳颖的几任教练一样,潘佳章也很清楚庞佳颖因为先天体质原因在力量上的缺陷。为此,在2007年12月初,庞佳颖正式进入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个冬训,第一次到田径队接受系统的力量训练。“从8点半练到中午11点半,中间没有休息,除了极限跑之外还要做一些类似瑜伽的动作。不光单腿站立,两只手还要分别拿着一个杠铃……”大强度的训练让妈妈觉得心疼,“她第一天练完后去食堂吃饭,走路都成问题”。可那些大运动量的训练,庞佳颖虽然嘴上叫苦,但完成的质量却比谁都高。她说自己“跟一般的上海女孩不太一样,如果不能吃苦的话也不会挺到现在”。

除了对手,规则的改变也是庞佳颖要面对的挑战。北京奥运会前,应转播商的要求,奥组委决定将游泳比赛的决赛时间由晚上改到上午。和其他入选奥运名单的队友一样,庞佳颖一度难以适应,庞网庆也很担心,“早晨没吃早饭,哪有力气游9000米啊?”可他很快就听到女儿在电话里报来好消息,“生活已经有了新规律,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晨6点45分起床,吃早饭时打开音乐,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每天训练完,庞佳颖还必须坚持去理疗室做治疗,从19点到21点,每天两个小时。庞佳颖的肩膀、腰椎间盘积累了许多旧伤,郎静薇说,如果女儿哪天没去理疗,“第二天就会疼得根本不能下水”。

赛场内外

2008年8月的“水立方”,再度出征奥运会的庞佳颖要参加4个自由泳项目的角逐,除了雅典的那两个项目外,还增加了100米自由泳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今年的赛前分析里,庞佳颖和她的自由泳项目并没有被特别关注,这些庞网庆夫妇多少也知道,他们因此也不敢有过高的预期。庞佳颖自己也是一样,“教练跟我说,游第八也没关系,所以我一点压力都没有”。

庞网庆夫妇为了不让女儿分心,选择了留在家里看直播,赛程安排出来后,夫妻俩就把女儿的比赛时间特别做了标注。8月13日上午,女子200米自由泳决赛。运动员入场,庞佳颖挥手示意,郎静薇干脆起身走到了阳台上,“透不过气来,心都要跳出来了,不敢看了”。庞网庆虽然坚持坐在电视机前,但“心一下子跳得飞快”。他们甚至有些庆幸没有去北京了,“到了现场还不知道有多紧张”。

1分55秒05,庞佳颖第3个抵达终点,摘取了中国游泳队开赛以来的第二块奖牌。在慢镜头回放里,郎静薇终于看到了女儿的出色表现,心里是想哭的冲动。虽然只是铜牌,但庞佳颖的成绩已经超越原世界纪录0.4秒,比她自己的半决赛成绩足足快了2秒29。连教练潘佳章都觉得意外,“真的没想到能破纪录,实在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来以为就1分56秒多。她真是放开了,预赛、半决赛都是前150米太快了,后面就缩回来了,今天拼到极限了”。夫妻俩克制住了给女儿打电话的冲动,“她接下来还有两项比赛,不能打乱她的节奏,还是等女儿有时间了给我们打”。下午,庞佳颖打电话回家,夫妻俩这才有了祝贺女儿的机会,也有了更多期待,“等着看她的100米自由泳,现在这个才是她的最强项”。

8月15日,女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郎静薇终于能够平静心情坐到电视机前看直播。庞佳颖始终处在领先位置,并且第一个到达终点,她和庞网庆都兴奋得叫了起来。可短短几秒钟之后,情势逆转,大屏幕给出了“DSQ”的标记——取消参赛资格。裁判判罚庞佳颖抢跳犯规,随后的电视慢镜头显示,庞佳颖确实在几乎与裁判的哨音响起的同时抢先跳入泳池,有抢跳的嫌疑。郎静薇呆住了,她更担心的是,“1小时以后,她还要参加接力赛,能顶住吗?”

走出泳池的庞佳颖一言不发,面对记者采访,她无奈地流下了眼泪。可短短1小时之后,她再次回到赛场,面对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竞争。庞佳颖在第四棒,尽管前面的队友因为实力原因与保持第一的澳大利亚队有较大的差距,但庞佳颖并没有放弃,她把名次追到了第二位。和雅典奥运会一样,她再次和队友们一起,在这个项目上斩获银牌,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在中国泳坛自由泳项目上的领军地位。用中国游泳队前总教练陈运鹏的话说:“庞佳颖最强的不是她的技术,而是她的心理。”郎静薇也从电话中感受到了女儿的成长,“100米比赛被取消资格,她哭了,但很快就调整好了。比起4年前的雅典,她完全成熟了”。接下来8月17日的100米混合泳接力,庞佳颖再次亮相,这一次同样不负众望,上演最后时刻的逆转,斩获铜牌。现在的庞佳颖能够直面100米自由泳上的失误,“确实疏忽了”,她也因此更看重接下来的比赛,“我就想在接力比赛中证明自己,我做到了”。

现在,郎静薇和丈夫都在家里等着能跟女儿见上一面。2008年初,他们搬了新家,庞佳颖的房间装饰得很梦幻,郎静薇形容说是“粉色的窗帘、七彩的墙壁,房间的吊顶是波浪形的”。她的书桌上摆着的3个可爱玩偶:小马成功代表爸爸,小狗旺旺代表妈妈,而小鼠开运,则代表她自己。可为了备战奥运,庞佳颖只在这个房子里住过3天。郎静薇和丈夫算了算,从2002年进入国家队开始,已经有整整5年,庞佳颖都没能回上海和他们一起过年了,都是他们夫妻俩到队里看女儿。习惯了离别,在想念女儿的时间里,郎静薇通过电话和看照片来化解思念,“她就是喜欢拍艺术照,家里好多照片,在北京还跟队友朱颖文拍了一套2000多元钱的”。郎静薇说起来就会笑,“这孩子挺臭美的”。

这个“爱臭美”的孩子,其实从小就很懂事。郎静薇回忆说,“她10岁那年,我生病做手术,她爸爸白天上班晚上又要去医院照顾我,所以只能把她托付给外公外婆。那一个月里,她每天清晨都是一个人背着书包和游泳包去乘车上学,下午再去练游泳,晚上一个人做完作业后,洗脸洗脚睡觉。外公外婆后来都夸她懂事”。郎静薇后来还发现了女儿的洁癖,“她最恨人家踩她的脚,雪白的鞋子如果有一点点脏,她马上就会找刷子。她队友都说她像小妈妈一样,什么东西稍微有点灰尘,她马上就会洗掉。她的床是下铺,可她又最恨别人坐在她的床边,说一坐就不整洁了”。■(文 / 王鸿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