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靠太阳

作者:苗炜

万物生长靠太阳0

3个月前,在北京瑞士酒店门口的停车位上见到了路易斯·帕尔玛的那辆“太阳能的士”——前面是单排座的一辆小车,没有门窗,挡风玻璃下摆着5个脏兮兮的“福娃”,织物座椅也显得破旧不堪。咱们报道这辆车,说是兰博基尼的设计,其实任何一个“残摩”工厂都能把这辆车制造出来,关键是后面的拖车,那是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给这辆车提供动能。帕尔玛引以为傲的是这辆车有牌照,“很多太阳能汽车,没有车灯,没有雨刷,甚至没有刹车,所以根本没有牌照”。这辆车的牌照是“LU598058”,来自瑞士的卢塞恩。有了牌照,帕尔玛就可以开着它周游世界,从欧洲一路开到北京,“我开这车是为了宣传使用太阳能,在各个国家都能免费进入,为什么进中国要收管理费?什么叫管理费?”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反问:“管理费贵吗?”“够我买一辆车的,当然是便宜的车。”

路易斯·帕尔玛说他11岁时就有了开车周游世界的梦想,后来他开一辆丰田到了阿富汗、印度,又驾驶轻型飞机飞越北美和南美大陆,他用5种交通工具完成了在五大洲的旅行。待在卢塞恩家里的时候,忽然天降大雨,大雨成灾,让他对气候问题有了关注,于是他决定弄一辆太阳能汽车到全世界去宣传,“生物燃油是最糟糕的,这会让食品价格上涨;混合动力也不行,毕竟还是要用汽油,只有太阳能最好”。

这辆“太阳能的士”最高时速90公里,续航能力是400公里,遇到阴天时只能充电,但按照所谓“太阳能电力银行”的说法,它全程都是使用太阳能——帕尔玛在瑞士的家,用太阳能发电,电力可以上传至瑞士电网和国际电网,这样说来,我们可以虚拟地认为,他在北京支取的电,来自于他家的太阳能。3个月前见到他的那一天,北京的太阳光芒刺眼,能把那辆车晒得足够有电;3个月后,这车车已经在美国西海岸登陆,经过旧金山、圣地亚哥,奔着堪萨斯城而去。Solartaxi网站上不断上传他的照片,既然叫“的士”,帕尔玛就欢迎旁人搭载这辆车,更妙的是,这车的方向盘可以左右滑动,谁都可以开上一段。

路易斯·帕尔玛计划走40个国家,行程1.8万公里,到哪里都不忘宣扬,瑞士家乡大力开展太阳能电力,很多家庭都在屋顶上弄一块电池板,“1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每年产生的电能可以驱动太阳能汽车行驶1.5万公里”。我想起小时候我家的邻居,在屋顶上弄一个大汽油桶,桶里灌上自来水,晒上一天,晚上就可以在家里洗热水澡了。早年间,能在家里天天洗澡,实在是太文明的标志,而安装那个汽油桶,说明家里的男主人心灵手巧。我还想起瑞士雪山草地掩映下的许多小镇,那里整齐划一,家家窗前都摆着鲜花,谁家要翻修一个牛棚,都要村委会批准,不能破坏村子里的景观。我倒是没注意,那里到底有几家,屋顶上是亮晶晶的太阳能电池板。

6月,德国小城马堡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各家今后翻修自己的屋顶时,都要安装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新规定将在10月1日实行。以往,市里只规定,新建房屋要在屋顶上装太阳能电池板,这没什么人反对。现在则要求,老房子翻修,也要装,违反规定的要罚款1000欧元。居住在马堡的一老头儿,家门口望出去就是老教堂,老头儿说:“我要翻修我家的房子,就要装一大块太阳能电池板,要花费我8000美元,那我还是先不翻修屋顶了。”这位老者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每年有6个月不用烧小锅炉。

德国一直重视环保,马堡在新能源方面也花费了很大力气,市里的所有路灯都来自太阳能,但这条激进的规定带来一个新名词,叫“绿色专制”。从我个人的角度看,专制这东西无处不在,难以逃脱。马堡是德国著名的大学城,格林兄弟曾在那里学习,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条“绿色专制”的新闻,就上网找来一堆马堡的图片看,小城是18世纪的样子,红色屋顶看着怎么都比太阳能电池板好看。

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出戏叫《贵妇还乡》,克莱尔发财之后回到她的家乡居伦城,下火车之后有一句台词:“这是我父亲设计的公共厕所,他创造性地把厕所分成男厕和女厕。”女富翁用给这城市投资的方式逼迫所有市民同意处死她的老情人伊尔,那些市民本来也相信正义和人道,但面对金钱的力量都投降了。我怎么会想到这出戏呢?因为我害怕,比如说路易斯·帕尔玛,他周游世界,拿到了赞助商的大笔钱财,回到家乡的时候,会不会有这样一句台词,说:“世界上最美丽的屋顶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每家每户都应该在自己的房顶上安一块10平方米的电池板,谁安了就给谁1万欧元补助!”■(文 / 苗炜) 太阳能汽车新能源生长太阳能电池太阳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