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成绩的英雄
作者:袁越几年前,一家美国杂志评选最令人难忘的奥运时刻。美国读者选出来的前10名中只有1名英国运动员,他就是德里克·雷德蒙德(Derek Redmond)。奇怪的是,雷德蒙德没有拿过一面奥运奖牌,甚至连决赛都没参加过。而他参加的那次“最令人难忘”的奥运比赛只不过是一场半决赛,赛后的官方记录上写着:犯规,成绩取消。
那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男子400米半决赛,此前雷德蒙德已经连续获得了预赛和1/4决赛的两次小组第一,成绩位列所有参赛选手的第一名,被公认为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枪声响过之后,雷德蒙德状态神勇,进入第一个直道后就已经快追上外道的那名选手了。可就在距离终点还有175米远的地方,他突然减速,用手摸了一下右腿,挣扎着往前跳了几下,然后痛苦地跪在地上。工作人员迅速跑过去帮忙,可就在观众的惊呼声还没有停息的时候,雷德蒙德拒绝了工作人员的扶持,顽强地站了起来,用那条健康的左腿一跳一跳地向终点跑去。电视屏幕上映出了雷德蒙德的脸部特写,只见他表情痛苦,欲哭无泪。
接下来的事情更把在场的7万名观众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名身穿白色T恤衫的中年男子从观众席上跳进场内,挣脱了保安的阻拦,跑到雷德蒙德的身边,把手搭在他肩膀上,扶着他往终点跑去。此时场内的扩音器宣布,那位中年男子是德里克的父亲吉姆·雷德蒙德(Jim Redmond),体育场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少人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奥运会比赛规则规定:运动员不能借助任何外力完成比赛。因此雷德蒙德虽然冲过了终点,但仍然没有成绩。这是雷德蒙德参加的最后一次奥运会,他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奥运征程。
一晃16年过去,但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经常播出雷德蒙德当年比赛受伤的录像,用他的例子诠释奥运精神。那么,这位奥运会“无冕之王”如今的境况如何?他过得好吗?带着诸多疑问,我专程去英国北汉普顿市拜访了他。
倒霉的运动员
北汉普顿(Northampton)坐落在英国中部,经济状况不佳,市区的街道干净而又冷清。早上9点半,一辆SUV准时停在了旅馆门前,一个壮汉敏捷地跳下车,像一阵风一样冲进前厅,冲服务员说:“嗨,哥们儿,我找一个中国人……”他的声音洪亮悦耳,中气十足,但说话的语气平和,完全不像个明星。
这就是雷德蒙德。他身高1.85米左右,剃着光头,面相憨厚。虽然退役多年,但身材保持得很好,肩宽背厚,肌肉发达,看上去只有30多岁,可实际上他马上就要过43岁生日了。
雷德蒙德开车带我去他家。车子一发动,他就滔滔不绝当起了向导。“北汉普顿是我的家乡,我当初就是从这里跑向世界的。这个城市很小,但有一支不错的篮球队……”他不停地说话,我完全插不上嘴,“这里的制鞋业很有名,吸引了很多东欧移民。可是现在经济不景气,鞋厂都败给你们中国了。”
雷德蒙德的家位于北汉普顿市郊,距市中心约有20分钟车程。这是一幢独门独院的红砖房,从外表看和邻居们的房子完全相同,一看就是一张图纸造出来的。他至今保持着当运动员时的饮食习惯,家里没有茶,冰箱里没有任何碳酸饮料。他给我倒了一杯果汁,带我来到院子里一座小木屋内,“这间屋子是我自己动手搭建的,现在是我和女朋友玛利亚共用的办公室”。
屋子极小,两张办公桌一摆就剩不下多少地方了。四面墙上贴满了从杂志上剪下来的运动海报,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张四人合照,那是获得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400米冠军的英国队合影,雷德蒙德和同伴们打破了美国人在这个项目上多年的垄断地位。要知道,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美国男子选手拿走了400米比赛的所有奥运会冠军(莫斯科奥运会除外)和世锦赛冠军,唯一的一次失利就是1991年在4×400米接力比赛上输给了雷德蒙德领衔的英国队。
“其实1991年并不是我个人运动生涯最好的一年,我因伤缺席了很多比赛,但那次世锦赛我们跑出了高水平,很幸运地打败了强大的美国队。”雷德蒙德说。
“虽然你1991年拿了冠军,可你的运动生涯却被永久地固定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了。”我对他说,“虽然那次比赛你失败了,但你很好地体现了奥运精神。”
“怎么说呢,观众和运动员看待比赛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对我来说是一次彻底的失败,我希望那件事没有发生。”雷德蒙德表情严肃地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有两种运动员。一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只是为了享受比赛,对他们来说参加就是胜利。可我属于第二种,我参加比赛的唯一目的就是拿奖牌,我可没时间去想什么奥运精神,我脑子里想的只是比赛。至于说享受,我宁愿等到拿了奖牌后再回家慢慢享受。”
雷德蒙德确实有资格说这话。他从7岁开始就加入了米尔顿·基内斯(Milton Keynes)城的田径俱乐部,并赢得了同一年龄组的所有短距离赛跑的冠军,最后教练只能让他参加高年级比赛,结果他仍然是冠军。12岁时他跟随父母搬家到了北汉普顿,随即加入了当地的田径俱乐部,主攻短跑。
英国的田径俱乐部制度比美国的还要先进。美国只有大学才有田径俱乐部,田径爱好者一离开大学就失去了土壤。但在英国,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俱乐部,从学龄前儿童俱乐部到60岁老人的俱乐部一应俱全。英国每周二、周四是俱乐部日,全英国的田径俱乐部之间互相比赛,成绩优秀者可以选择加入更高级别的俱乐部,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其中最优秀的运动员就可以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争夺代表英国参加国际大赛的资格。
雷德蒙德所在的俱乐部有一次比赛时出了点小意外,跑400米的选手因故迟到了。根据比赛规则,即使某位选手跑了最后一名,也可以为所在俱乐部挣一分,于是教练让他客串400米选手。那是他第一次参加400米比赛,结果居然跑出了52秒8的好成绩,获得了冠军。之后他就听从教练的建议,改练400米,并在17岁的时候获得了全英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亚军。1985年,未满20岁的雷德蒙德一举打破了由大卫·詹金斯(David Jenkins)保持了10年之久的英国男子400米跑纪录,成绩是44秒82。
之后,雷德蒙德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兼训练,试图在美国教练的指导下更上一层楼。可是,没想到厄运从此缠上了他的身。1988年初,他的两个跟腱同时出了问题,美国的专家们谁也不知道原因何在。为了参加奥运会,他强忍疼痛,在英国奥运选拔赛上跑了个第二名,直接获得了参加汉城奥运会的资格。之后他专程去德国找专家疗伤,一周内连打63针,暂时止住了疼痛。疗程结束后,他从德国直飞韩国的汉城(现更名为首尔),却在赛前训练时再次受伤,并在400米预赛枪响前10分钟宣布退出比赛。他生平参加的第一次奥运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的。
“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强。”雷德蒙德说,“为了迅速恢复状态,汉城奥运会之后我直接飞去德国做手术,在很短的时间里我的两个跟腱连续做了8次手术,可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后来有个医生为我量身定做了一对绑腿,把平时压在跟腱上的力量部分转移到小腿上,这才终于恢复了水平。不过这对绑腿绑起来很费时,每次比赛前都要绑40分钟。”
1991年雷德蒙德的状态并没有完全调整好,但他还是代表英国参加了世界田径锦标赛,并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队,震惊了世界田坛。一年后,踌躇满志的雷德蒙德带着新的绑腿来到巴塞罗那,发誓要取得一枚奥运会奖牌。前两轮比赛他都跑出了很高的水平,这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可是就在半决赛上,他听到了一声“枪响”。
“我听到‘啪’的一声,以为我被子弹打中了。”雷德蒙德再次回忆起那天发生的事情,“可我很快意识到那是我的腘绳肌(Hamstring,大腿后侧的肌肉群)断了,我的心一下子沉到谷底,我意识到我4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了。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恨腘绳肌,我恨所有的人,我恨这个世界!就在这时,我感觉一只手搭上了我的肩膀,原来是我爸爸!我爸爸是个胖子,事后他也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翻过围栏跳进场地的。我记得我爸爸对我说,你不必坚持下去。我对他说,我一定要跑完全程,你帮我找回我原来的跑道就行了。我爸回答说,既然你一定要坚持,那我就和你一起跑。”
雷德蒙德的故事,如果没有他的父亲,是不完整的。
成功的人
“我和我爸爸的关系特别亲,平时经常通电话。”雷德蒙德一说起父亲两眼就开始放光,“比如,就在昨天,我爸开车遇到堵车,就在车里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了20分钟。其实也没啥事,就是瞎聊,我俩经常这样。”
雷德蒙德的父亲吉姆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上世纪50年代末期移民英国。那个时候英国的种族歧视现象远比美国少,很多来自中北美洲的移民都选择在英国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同一个国家的移民相互之间都很亲,平时经常互相帮助。雷德蒙德的母亲也是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移民,那天她去机场接机,就这样认识了吉姆。吉姆后来在英国开了家小公司,经营肉类加工机械,日子过得不错。吉姆和妻子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雷德蒙德和他姐姐从小就接受了正规的英式教育,两人曾经是就读中学里唯一的黑人学生,但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歧视。
“我们中北美洲的人特别重视家庭,平时我父母非常喜欢把亲戚们招到家里开派对,大家吃吃喝喝,气氛特别融洽。”雷德蒙德说,“我父母现在就住在离我家5分钟的地方,我经常会去串门,蹭吃蹭喝,随便得很。我女朋友有西班牙血统,也很习惯这种方式。传统的英国人就不这样,他们即使在家里也一定要讲究礼仪,在我看来很是迂腐。”
说话间,屋外传来一阵狗叫,那是雷德蒙德的两个女儿在院子里逗她们的宠物。雷德蒙德坐不住了,拉着我跑出去和女儿们一起逗那条小黄狗,玩得不亦乐乎。“我从我父亲身上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好父亲。”雷德蒙德说,“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能和我保持这种亲密感,就像现在我跟我父亲一样。”
看得出来,雷德蒙德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两个女儿都非常喜欢他,他们仨在一起的时候根本不像是父女,而更像是三个好伙伴。
玩了一会儿,我们回到办公室继续聊天。雷德蒙德告诉我,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他仍然不服输,试图治好伤病后重返赛场。但一位医生告诉他,如果他将来还想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必须停止训练和比赛。“听了这句话,我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我终于不必为自己的伤病提心吊胆了。”雷德蒙德说。
退役后雷德蒙德加入了一支篮球队,在英国打了一年职业篮球,之后他又打过几年英式橄榄球,但都没有取得什么太突出的成绩。奇怪的是,他的跟腱和腘绳肌却再也没出过任何问题。“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我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跑多快。”雷德蒙德对我说,“我心里知道我能跑得更快,但伤病阻止了我发挥出全部潜力,这实在是太遗憾了。”
在英国,即使是明星级运动员,退役后也没人养活,必须自谋生路。雷德蒙德退役后有段时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他的接力赛队友推荐他去给一个商业派对做演讲,讲他自己的故事。“我刚上台的时候很紧张,腿直抖。”雷德蒙德回忆说,“后来我想起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比赛前大家都会又跳又喊的,其实就是为了掩饰心里的紧张。于是我决定不站在讲台后面讲,而是满场乱走,结果我一下子就不紧张了。”
那次演讲很成功。此后请他去演讲的邀请函就源源不断地寄到他家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商业机构请他去做“激励演讲”(Motivational Speech),主题无非是如何振奋精神,如何保持注意力等等,但讲得好却并不容易。这种演讲是英国商业派对的保留节目,旺季时雷德蒙德每个月都要接到3~4封邀请函,报酬也都相当不错,足够养活一家人了。
“激励演讲在英国可是一个大产业。”雷德蒙德说,“要价最高的运动员是英国前划艇冠军、5枚奥运金牌得主史蒂夫·雷德格雷夫(Steve Redgrave),他开价2.5万英镑一次,还必须提前很长时间预约!”
根据英国“职业演讲者协会”(Professional Speakers Association,PSA)的统计,最受欢迎的演讲人大都是退居二线的政治家,他们技巧高超,很会鼓动人。运动员也是热门人物,但很多人都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PSA就不定期地给职业演讲者开课,培训演讲技巧。雷德蒙德几乎不需要培训,他天生热情随和,喜欢说话,是不可多得的演讲天才。他曾经当着2.5万人的面做过演讲,也曾经在只有7个人的小型宴会上讲过话,都很受欢迎。
“我最怕在人少的场合演讲,听众越多我反而越镇静,因为我早就习惯了在几万名观众注视下跑步。”雷德蒙德接着说,“我最喜欢去美国演讲,美国公司给钱大方。我在美国似乎挺受欢迎,我每年都至少会去美国演讲两次。”雷德蒙德告诉我,他当年那个冠军接力队的另外三名队友现在都成了职业演讲人,靠说话谋生,但他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其实我每次讲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在讲自己的故事。”雷德蒙德承认,“但我的故事本身很吸引人,所以效果最好。我很擅长用自己的例子鼓励听众坚持自己的理想,但同时又必须学会根据情况迅速修正自己的短期目标。一个人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命运的纠缠,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雷德蒙德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他做到了。■ 德里克·雷德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