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的一个盘子

作者:李晶晶

赫德的一个盘子0( 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 )

“1908年4月13日上午7时,罗伯特·赫德,走了。”总揽中国海关税务长达半个世纪的这位英国人,在他的办公桌上留下了这张意味深长的便条。北京永定门火车站内不断重复播放着《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晚清政府送走了最具争议的一位外国籍“中国高官”——这是中国第二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长女埃薇对父亲离开北京时的记录。

出生在英国北爱尔兰亚马郡没落酒厂主家庭的赫德,当然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在中国与和自己同年出生的慈禧以及恭亲王,成为19世纪末期中国最值得关注的人物。

1861年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Horatio NelsonLay)因“健康受损”请假回国疗养。在他的推荐下,赫德任代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赫德被正式委任此职,这时的赫德年仅28岁。作为一名英籍中国官员,如何在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和大清帝国的热爱之间保持平衡?“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对精通汉语和中国历史的赫德来说,显然此话的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清史稿》对赫德的结论就是:“赫德久总税务,兼司邮政,颇与闻交涉,号曰客卿,皆能不负所事。”

赫德赢得了清政府的信任。1885年,英国政府因为欣赏赫德调停中法战争的外交能力,打算请他出任英国驻中国、朝鲜全权大使,对于这项在英国人眼中光荣的任务,赫德竟然拒绝了。不但如此,随着欧洲各国在华争夺权益的升级,赫德越来越对德、俄,甚至英国的侵华政策表示不满。伦敦外交部一度对他的爱国忠心产生怀疑。对于此,有史学家说:“赫德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中国被瓜分,那统一的海关将不复存在,赫德的经济利益将会受损。”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赫德上任以来,清政府的海关工作效率得到快速提高,每年的税收也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从1863年的725万两,增加到1866年的780万两,1887年到2054万两,而1899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666万两。京师同文馆的经费、洋务派创办军工厂的投资、官派赴美留学生和驻外使馆的费用,大都来自海关税收。赫德被恭亲王亲切地称为“咱们的赫德”。阿诺索伯爵曾是葡萄牙驻华代表,他在自己的《全球游记》中这样评价赫德:“中国政府制度中充满了腐败、欺瞒和敲诈,但令人又惊又喜的是,居然与之并存的还有一套最佳的行政服务的机制,这就是赫德爵士领导下的帝国海关。”

赫德的一个盘子1(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扁壶 )

赫德在总税务司任期内,为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统治者出谋献策。海关改革或者说近代中国海关体制的建立,几乎完全出自赫德之手。在人才选拔上,他一改任人唯亲的中国式传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对于海关职员,他进行了专业分工,以做到各司其职,同时实行考核制度,奖惩有据。为防止腐败和提高职员工作积极性,他采取了高薪养廉、实行养老储金的制度,是为中国首创。此外,赫德管辖下的中国海关首先开办邮政。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同时还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共5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票”就此诞生。以后,赫德促请张之洞上《请办邮政片》,经光绪批准后,总理衙门正式上《议办邮政折》。光绪二十二年(1896),赫德拟订开办中国邮政章程,总理衙门即据此奏准。邮政正式成立,赫德任总税务司兼总邮务司。直到1911年以后,中国的邮政才从海关中独立出来。 

大清属于那种把挨打看做儿子打爹的政府,大清臣民喜欢那种爷孙式外交。赫德不仅能为清政府赚回银子,还熟知中国的人情世故、官场礼节,在他身上没有一般英国人身上那种固有的傲慢与偏见,加之个头也不像一般欧洲人那么高大,因此大家看着他都觉得“舒服”。这让看似开明、实则保守的慈禧对他很是满意,于是不断授予他多种荣誉。1864年赫德被授予按察使衔(三品);1869年被授予布政使衔(二品);1881年被授予头品顶戴;1885年被授予双龙二等第一宝星、花翎;1889年被授予三代正一品封典;1901年被封为太子少保衔;1904年11月20日,慈禧赠与赫德“寿”字如意柄一个;1908年,在赫德要离职的时候,慈禧太后挑选了一件明永乐时期的青花葡萄纹盘送给他作为离职礼物。

赫德的一个盘子2( 明永乐青花一束莲花纹盘 )

“看得出,这件青花葡萄纹盘是慈禧费了不少心思为赫德挑选的。‘葡萄纹’自西域传来,到中国之后被赋予了‘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美好含义。这一年赫德与慈禧一样都已是73岁的老人了,也许慈禧是希望赫德回国后也能享受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一位专家对慈禧为什么会挑一件永乐青花葡萄纹盘送给赫德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这说明她对赫德是十分看重的,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在当时都是作为重器的。青花瓷器从元代烧制成熟后,在明初洪武时期曾一度衰落过,永乐开始,青花主要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青花发色浓艳,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至此,青花瓷出现新的高峰,它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永乐、宣德青花之亮丽,早在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倾倒。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中记载:“画当重宋而三十年忽重元人……价骤增十倍;官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万历年间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记载:“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可见永乐青花在明代就已是价值不菲。

“在众多器物中挑出盘子相赠,即是受当时时尚风潮的影响,也是考虑到西方人在家庭装饰中讲究陈设的原因。这类盘子在当时也被称为‘赏盘’,即是能观赏的器物。多用支架托起,放在屋内起到欣赏陈设之用,在晚清可谓风靡一时,而这又恰恰符合了西方人的装饰习惯。”专家说。

在赫德离开中国后的7个月后,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

1911年9月20日,赫德病死于英国白金汉郡的马洛,至死才卸职。同年9月23日,清政府追封赫德为太子太保。此件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一直珍藏在赫德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也不知什么原因,赫德的后人在1966年时将它送到了伦敦苏富比拍卖行。12月13日的拍卖会上被专门收藏中国青花瓷器的美国收藏家戈登·莫瑞尔(F. Gordon Morrill)夫妇以上万美元的高价得到了它。

2003年,纽约朵尔拍卖公司征集到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永乐时期的青花葡萄纹大盘,以25万美元成交。这个价格对永乐时期的瓷器来说,价格并不高。但是,当我们去面对它身后的那段历史时,任何的价格显得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在于它是历史的证物。■(文 / 李晶晶) 历史中国近代史清朝慈禧明朝明朝历史海关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