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毕加索成为商业符号

作者:曾焱

当毕加索成为商业符号0( 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安娜·巴达萨瑞 )

到7月22日,之前被看成一场商业秀闹剧的“毕加索中国展”事件正式进入了司法诉讼程序。中国主办方——北京时代艺轩公司的负责人到上海报案受到丹麦公司的商业欺诈,丹麦联合会展公司(ARTEG)也向中方公司发出律师函,索赔141.7万欧元。

7月5日是原定的“毕加索中国展”上海开幕日,观众赶到上海展览中心,却连一张画也没看到。在事先没有任何公开说明的情况下,热炒了两个月的展览就这么突然隐身了,“中国最大规模的毕加索展”成了一个可笑的谎言,被层层戳穿。

展览从4月开始造势,5月在上海多家媒体发布新闻,声称有100余件毕加索原作将在7月初到达上海,其中包括油画数十幅,更有12幅由毕加索家族提供的收藏作品是首次与世人见面,等等。展览规模被渲染为“展示作品的数量之多、品质之高,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画展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师级艺术家个展”,连200元的高价门票也成为宣传卖点,以此证明品质和规格不同一般。7月5日空馆事件后,该展览组委会成员给媒体的最初解释中还在掩盖真相,称展览无限期延后是由于“毕加索作品的收藏者——法国某顶级艺术机构对此次展览的安全工作存在一些顾虑”,至于这个法国某顶级艺术机构的名字,组委会却没有公开。关于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借展作品的说法,该馆负责人已经明确否认。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的新闻联络人助理吴昊也表示,联合会一直在筹备今年10月巴黎大皇宫的毕加索作品展,参与的各个博物馆对“毕加索中国展”的作品来源全不知情。

不管丹麦和中国这两家公司谁骗了谁,这类商业展览都是在利用国内观众和媒体的信息空白来虚张声势。从2007年9月项目签约到2008年7月原定开展日期,筹备时间仅9个月,“毕加索中国展”却声称要从法国几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借展百件原作,这本来就是令专业人士难以相信的事情。纽约惠特尼博物馆2006年举办“毕加索和美国艺术”展,170幅展品中只有40件毕加索作品,该馆向美国本土和欧洲及亚洲地区博物馆联系借展就花费了5年时间。2008年10月将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毕加索和大师”展,虽有天时地利,从法国本土博物馆和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借展,筹备时间也近3年。

7月22日,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长、毕加索研究专家安娜·巴达萨瑞(Anne Baldassari)女士接受本刊专访,回答了关于毕加索作品在世界各地收藏和展览状况的诸多问题。

当毕加索成为商业符号1( 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收藏的毕加索油画《斗牛士》,画于1970年 )

三联生活周刊:毕加索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合作进行的毕加索展大概多长时间会有一次?

巴达萨瑞:毕加索博物馆每年会为全世界的博物馆(非商业展览)出借800到1500幅作品,这个数字和卢浮宫的出借藏品数字很接近。如果出借作品达到10幅以上,我们会要求作为合作者联合主办。

博物馆将在2009~2011年关闭修缮,之后出借的作品数量就会减少很多。我们计划选定一个合作伙伴名单,不仅是展览合作,同时也有学术和文化方面的合作。这也是被迫如此,因为我们如今处在一个“流通膨胀”的状况下:由于毕加索在现代艺术领域一直处于最高地位,各个国家和博物馆都想组织以毕加索为题的展览,有了毕加索,哪怕只是一两幅,就肯定会有很多的参观人数。但很多毕加索展是在迷惑观众,不是严肃的展览,没有深度,没有任何价值。每天我会收到大约10份从各地寄来的借展申请,但我们的馆藏不可能随便出借。毕加索博物馆对出借藏品制定了一套新的评估标准,从学术、艺术、文化几个层面考量。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展览,或者是一个“功利”的社会机构承办的没有学术成果的展览,我们没有兴趣合作。

为了整修博物馆.我们正在开始一个国际巡展计划,第一站是阿布扎比。这种规模的巡展50年才有一次,合作伙伴都经过仔细挑选。这个计划的所有操作都由毕加索博物馆来整体完成,包括展览画册、展厅设计、学术评估、作品阐释、媒体宣传设计等细节。

三联生活周刊:将法国境内的毕加索画作送到国外展览要通过什么机构审批?

巴达萨瑞:是的。出借作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需要法国的国家许可,通过法国博物馆管理会出借作品委员会上报文化部。毕加索博物馆负责评估展览的学术价值,但出借数量由多个机构共同决定。

然后需要了解安全保障。如果我们不了解展览场馆,就会派一个代表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或者工程师去做完整的调查报告,同时提出整改要求,比如保安人员、报警系统、空调系统、灯光等等。还要签订一系列相关条款,保险、运输甚至装画箱子的制作都必须精确。当我们同意出借作品,就必须了解整个展览,包括时间长短、作品种类、参观人数的限制等。但在亚洲,人数限制经常被超过。展览应该尊重作品的视觉完整性,不能仅仅考虑回报率,因为回报率也关系到观众有没有和作品充分“接触”,否则我们就背叛了职责。

还漏掉了一个重要说明:毕加索作品目前还不属于公共领域,还有30年私有时间。毕加索1973年去世后,成立了一个遗产委员会来管理他作品的复制权、传播权、著作权,毕加索博物馆也必须遵守这些法律。遗产委员会由毕加索家族主持,通过他们毕加索管理会来监督作品的复制和传播。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举行百件以上规模的毕加索原作展,私人或基金会收藏能否达到这样的展览规模?至少需要多大金额的保险?

巴达萨瑞:毕加索是20世纪最高产的艺术家,所以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毕加索展览。但展览不是简单地把毕加索的作品挂到一起就好了,通常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保险金额要看作品。但可以举个例子:我们在马德里做过一个展览,430幅作品,保险费用估算达到20亿欧元。多亏了AXA(法国金融保险公司),最后将费率从1.0降到0.045,否则很难运作。

三联生活周刊: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巴黎大皇宫举行毕加索展,你们博物馆提供了多少件藏品?借展的比例怎样?

巴达萨瑞:这个展览由三部分组成:大皇宫的主展厅,同时还有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的两个展厅,那里分别展示毕加索以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尔的女人》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毕加索博物馆这次提供了89幅作品,44幅在大皇宫,另外45幅分别展于卢浮宫和奥赛。除了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外,另一部分展品来自14个国家的50多家博物馆的收藏,仅法国本土博物馆,就包括卢浮宫、奥赛、蓬皮杜艺术中心、小皇宫美术馆以及里昂、里尔、马赛、南锡等地市立美术馆。有31幅作品来自西班牙,主要部分是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的20幅、普拉多博物馆的6幅;13幅作品来自英国,其中11幅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提供;16幅来自美国各地的美术馆,比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各有3幅,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有4幅。

三联生活周刊:毕加索博物馆目前收藏了多少件毕加索作品?能谈谈这些藏品的主要来源吗,比如捐赠者?

巴达萨瑞:500件油画和雕塑,1500件素描,1500件版画,1.7万件摄影作品,10万件复制品和手稿。它们主要来自两次作为支付遗产税的大型捐助:1979年由毕加索的子女和孙辈捐赠了一批,1990年由毕加索第二任妻子雅克琳娜(Jacqueline Picasso)的继承人捐赠了第二批。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所知的毕加索存世作品到底有多少件?

巴达萨瑞:没人能说出毕加索到底留下了多少作品,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数字:5000件油画,1200件雕塑,4000件陶瓷,1.5万件素描和版画,150件草稿本和156件插图绘本——这些是他去世的时候留在自己家里的收藏品。毕加索很早就成功了,一生还卖掉了很多作品,你可以想象一下总的数目。

三联生活周刊:拍卖中毕加索画作不断创下高的成交纪录,您怎么看?是画作价值的恰当体现吗?

巴达萨瑞:毕加索作品一直都是市场追逐的对象。但我们做国际巡展的时候,作品估值不是按照市场价格换算的,要知道市场每分钟都在变化。博物馆出借作品,都是提前两年做决定,而两年之内市场价格就可能翻一番。当然我们也会更新馆藏作品的估算价值,但依据的是法国国家博物馆的核算方式,是一个理性的相对价格市场。国立博物馆的使命首先是要维护作品,而不是去给市场加油。在国际巡展准备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和保险公司、运输商、出版商达成协议,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使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这些合作方都是大型公司,会为了社会效益帮助博物馆完成巡展,否则展览的成本之高将是无法想象的。

三联生活周刊:有在中国展出的想法吗?

巴达萨瑞:我想让这次国际巡展在各个国家都具有历史的分量。目前在阿布扎比,今年秋天会在东京。在中国,我们的确想要做一个大型的毕加索展,我们还有一年来考虑,我很希望能实现这个计划,重要的是寻找合作方和场馆。■(感谢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吴昊对本次采访的帮助)(文 / 曾焱) 博物馆上海展览毕加索博物馆商业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