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出访中东和欧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7月24日,奥巴马在柏林“胜利柱”前发表演讲
)
在奥巴马离开美国的一周内,麦凯恩的支持率较前一周上升了4个百分点。
7月26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结束了为期10天的出国访问旅程,返回美国。从7月19日抵达喀布尔起,他先后访问了阿富汗、科威特、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德国、法国和英国。
共和党支持者说,与越战老兵麦凯恩相比,奥巴马只是一位能说会道的摇滚明星,不具备担当总司令一职所需的资质与经验。麦凯恩班子打出的广告指出,奥巴马从没去过阿富汗,近几年也没到访伊拉克,他并不了解战场形势,他的撤军主张缺少依据,他只是在国内夸夸其谈,却不肯到战场听取前线指挥官的看法。奥巴马到达阿富汗后,立即前往战事频发的东部地区,深入军营,与士兵共进早餐,听取美军官兵和当地官员的情况通报。他提出,如果当选,将每月从伊拉克撤出一两个旅,在16个月内撤出主要作战部队;与此同时向阿富汗增加两个旅共7000人的兵力。
在距离美国总统大选只有4个多月的时间,奥巴马的用意是向美国选民展示他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7月21日,奥巴马抵达伊拉克,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会晤,马利基明确表示同意奥巴马提出的16个月的撤军计划。
7月22日夜,奥巴马抵达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开始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进行短暂的访问。奥巴马承诺坚定支持以色列,强调将为推动巴以和平而积极努力。
7月24日,奥巴马抵达德国,与默克尔举行了私人会晤。默克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奥巴马“身体、头脑和政见都很好”。当天晚上,奥巴马在柏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胜利柱”前发表此行唯一一次公开演讲,有大约20万人不顾暑热到场聆听。奥巴马说,他是以美国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身份发表演说,他在演讲中呼吁美国和欧洲应该改善跨大西洋关系,以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当前的共同威胁和挑战。“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都无法凭一己之力应付这些挑战,它需要合作伙伴。”他还说,“现在我们必须重新以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为目标。”
奥巴马7月25日对法国做了几小时的短暂访问,萨科齐说:“法国人热爱的美国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各种意见交锋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国家。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需要美国出面,而不是缺席。法国人喜欢美国人,法国人民也喜欢奥巴马的热情。如果美国人民选择了奥巴马,法国将非常高兴。如果是别的人,法国也会成为美国的朋友。”
英国媒体称,萨科齐不仅称奥巴马是“我的哥们儿”,在会谈开始前还告诉法国《费加罗报》说:“和外交顾问的看法不同,我根本不相信希拉里在民主党预选中能赢,我一直都说,奥巴马肯定会获得提名。”
奥巴马在与萨科齐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萨科齐是一位伟大的领袖。美国人非常欣赏他处理法美关系的方式。”萨科齐也拿自己和奥巴马都是移民第二代的事实来开玩笑,萨科齐说,他们发现彼此的“意见相似之处甚多”。
与访问法国相比,奥巴马访问英国倒显得格外低调。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评价说,“奥巴马旋风”只是“轻轻地吹进了英国”。他7月26日早上先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会面讨论中东局势,稍后来到唐宁街10号拜会布朗,布朗陪奥巴马轻松地看了一番皇家卫队换岗,随后奥巴马到英国议会参观,并和反对党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会谈。
麦凯恩曾在广播讲话中讽刺奥巴马:“我的竞争对手正在各大洲旅行,昨天到达巴黎,海外报道铺天盖地。奥巴马参议员正对着‘世界民众’发表讲话,我开始觉得自己成了局外人。或许你们有同感。”《时代》周刊指出,奥巴马和麦凯恩之争的一个方面在于谁能胜任“总司令”职责,而奥巴马这次出行意在令选民知道,他能与盟国政要“比肩而立”。
美国盖洛普公司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在奥巴马离开美国的一周内,奥巴马与麦凯恩的支持率分别为47%和41%,麦凯恩的支持率较前一周上升了4个百分点。奥巴马在伦敦对记者说:“我们离开美国已经一个星期了。美国人担心的是油价和房贷问题。”■(薛巍)(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奥巴马国际社会奥巴马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