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双号与油价
作者:邢海洋7月20日,北京开始实行单双号的行车管制,3天前的7月16日,国际油价开始暴跌。限行前后的短短10个交易日,国际油价下跌了16%。巧合还是必然?或许这种联想本身就无厘头,但证伪之前,最好还是让数字说话。
北京地区汽车保有量是334万辆,除了单双号限制,公务车每天停驶70%的规定更加强了停驶的比例,但公交和出租车不在停驶范围之内,这一切都使每天究竟有多少辆汽车停驶变得扑朔迷离。可资借鉴的是,去年也是这时候,“好运北京”运动会期间,北京也实行了单双号限行规定,为奥运会做一个小型的测试。可惜,这样好的一个科学统计的机会只限于空气质量,并不涉及更深入的环保主题,也就是每天少开了多少里程、节约了多少吨汽油。不过,汽车尾气排放还是和燃油消耗密切相关,那次为期4天的限行,减排污染物为5815.2吨,一笔庞大的数字。据此,专家测算,通过限行北京在奥运会期间能削减近12万吨污染物,相当于限行前北京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3%。
没有严格的统计结果,至少还有更简单方便的估算方法,那就是汽车数量。停驶第一天,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数据显示,高峰车流量同比下降50%,市内各条道路没有接到拥堵报警,部分道路车速保持在往常少见的每小时50公里至60公里,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无论单车还是全市车辆的总油耗大大降低。普遍预计的是单双号期间,北京每天有150万辆汽车停驶,设若一辆车每天平均行驶里程是50公里,油耗是百公里10升,200万辆车的停驶就减少了750万升,约0.6万吨的燃油。按中石油、中石化64%的成品油率计算,涉及原油将近1万吨了。而全国平均每天消耗石油是95万吨,1万吨在其中已经是一个相当的比例。150万辆汽车停驶对全球燃料油市场的意义还可以从最直观的数字来判断,放在全球9.2亿辆的汽车保有量的天平上,150万辆占到了总量的0.16%。
不要小看这0.16%的比例。解释国际石油价格涨落中,分析员经常引用的因素包括飓风和罢工。经常是尼日利亚石油工人的罢工即可使原油价格大涨2%~3%;飓风来袭,纽约原油价格更是大幅波动。去年夏天,国际原油飙升到70美元/桶的高位即是对飓风的恐惧症,美国能源当时预计受飓风影响,墨西哥湾原油产量将减产1320万桶。如许多原油平均到夏秋两季的每一天也不过万余吨。
每天万吨的供给或需求缺失,与全球1300万吨的日产量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似乎很难对价格有如此大的影响。但对原油这样供给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砝码的些许倾斜便会造成价格的大波动,而这一波动的源头恰恰来自于每年不过1%到2%的需求增长率变动。确切说,油价并不与总需求的函数,而是与需求增量的函数、与增长率密切相关。全球近9000万桶的日消费中,美国占25%、我国占10%、印度占3.3%,看似中印的总消费量不大,但是原油从75美元向147美元飙升的过程中,原油进口的增量部分中国和印度是最多的,约在55%,而美国的总进口量甚至处于略降过程,恰恰是来自小基数的大增长率起了作用。去年年中,国际能源署把2008年全球石油总需求增量从当年的日均150万桶调高到220万桶,或许,正是这多出来的70万桶约10万吨的新增需求导致了一年中油价的翻倍上涨。这个意义上,北京一天节省出的1万吨的石油,等于在刺激油价飙升的10根薪柴中抽去1根。并且,除了这一根估算出来的薪柴,为保证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建筑工地的停工、北京周边省区关停污染企业的行动都为这一降低需求的举动贡献了更多的薪柴。一辆施工车加满油箱所需柴油是乘用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一个工厂的停工更非所属车辆集体停驶可以比拟。
若是需求增量的概念还没有说服力,不妨搬出不久前流行一时的由美国参议院常务调查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报告称,来自大型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是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生的一两年前,当时每桶60美元至70美元中,有20美元到25美元来自这种投机行为。金融机构在石油的交易中获利巨大,2004至2005年,仅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公司,分别在石油交易中获得净收益26亿美元和15亿美元。而按道理,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是建筑在预期上,奥运会期间的限行措施虽算不得预期,但奥运会之后取消燃油补贴、启动价格杠杆以抑制需求,却一定在预期之内。■(文 / 邢海洋) 油价单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