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夫林·沃的《旧地重游》
作者:苗炜那是好多年前一个冬天的夜晚,盖着厚厚的被子也抵挡不了寒气,睡不着觉,就躺在床上看电视,在某个地方台停下,看到了《故园风雨后》的第一集。印象最深的是牛津大学的段落,塞巴斯蒂安在查尔斯的窗前站住,喝多了酒开始呕吐,他的朋友用一种学究的口吻解释:“喝酒呕吐不在于数量,也不在于质量,而在于混合。你最好了解这一切,了解这一切就能宽恕这一切。”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成为好朋友,他们到英国乡间去玩,躺在榆树下野餐。那个电视剧每一集都很长,所以那天晚上只演了一集。那天之后,我不知道被什么事情打乱,再也没工夫在晚上看电视剧,这部剧好像消失了一样,只留下一个诗意的名字——故园风雨后,我只看见了Brideshead庄园美丽的一面,不知道它将迎来怎样的风雨。
过了几年,看到董桥先生的文章,说伊夫林·沃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上演,《故园风雨后》是香港电视台给译的,名字太过滥情。他说沃是一位“最忍得住情”的作家,然后特别引出了查尔斯跟朱莉娅在邮轮上那一夜的描写。董桥的那篇文章结构精巧,叫《谁都不要答应送谁一座玫瑰园》。我这才知道,《故园风雨后》是根据伊夫林·沃的小说《旧地重游》改编的,1981年英国Granada电视公司出品,共11集,劳伦斯·奥利弗扮演塞巴斯蒂安的父亲。又过了几年,董桥先生引用的那段最不色情的色情描写还是我唯一读过的小说段落,等我终于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地下一层找到这本小说时,还发现了一本论述伊夫林·沃的专著。
尽管最初只看了一集,我还是被这部戏给迷住了。有数字说,这部戏当年共花费了1100万英镑,合每集100万英镑,外景地主要在约克北部的霍华德城堡拍摄。电视剧是英国原产,没有字幕,必须拿着小说对照着看,电视剧基本忠实于原著,对话是小说里有的,旁白是小说原文,开头就是小说的第三页:“这会儿,我在39岁这个年龄就开始老起来。每天晚上我感到浑身僵硬、疲倦,不愿走出营地。我养成了独占某把椅子和某种报纸的习惯。我经常在晚饭前喝三杯杜松子酒,不多也不少,听完了晚上21点的新闻马上上床。我总是在起床号前一小时醒来,烦躁不安。”
8月1日,电影《旧地重游》就要上演,美国《新闻周刊》影评的第一句话是:“26年前为电视剧着迷的观众将带着颤抖去接近这个电影,想看一看这部135分钟的电影怎么能完整展现小说原著。”电影的导演是朱里安·杰拉德,曾经执导过《成为简·奥斯汀》,他说他从来没看过Granada出产的那部电视剧,沃的这部小说就如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要不停地被翻拍,以当代视角去翻拍。不错,伊夫林·沃自己就强调,这部写于1944年的小说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品呈献给年轻一代的读者的,而不是像表面上所描写的20年代和30年代的风光。当我重新看到这部戏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塞巴斯蒂安拿着那只玩具熊,对他的保姆充满依恋,他酗酒作乐,跑到西班牙的修道院里,像一个孩子一样逃离开这个世界。作为一个军官,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建筑画家,查尔斯对塞巴斯蒂安的怀念里包含着对青春岁月的迷恋,而塞巴斯蒂安迷恋他自己的童年。
《旧地重游》这小说自然是絮絮叨叨,13个小时的11集电视剧也显得冗长,135分钟的电影正是一顿漫长的下午茶,它势必删减掉许多枝蔓。从影评透露的信息看,新电影最大的冲突将是三角恋爱,也就是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以及他的妹妹朱莉娅之间的关系。当初看电视剧、看小说的时候,丝毫没看出来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之间的关系有何微妙,如今看一眼剧照,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两个小伙子显得太过光鲜,像时尚杂志里的两个模特儿。回头再翻小说,发现马奇梅因侯爵的情妇卡拉在威尼斯和查尔斯说过这样一番话:“这种友谊是一种爱,在孩子们还不懂得它的意义的时候,他们身上就产生了这种感情。在英国,这种爱在你快长大成人时出现。我觉得我是喜欢这种爱的,对另一个男孩子怀有这种爱要比对一个女孩子怀有这种爱好一些。”
《泰晤士报》的影评说,这个电影也许和《火的战车》、《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样,能让你体会到那股英国味道,最能散发这味道的是里面饰演马奇梅因侯爵夫人的爱玛·汤普森。我相信这一点,但我不清楚为什么喜欢《旧地重游》。因为它那副贵族挽歌的腔调?因为伊顿公学、牛津大学、英国乡村、邮轮这些英国元素?或许还因为我持续10年寻找这个小说和电视剧集?■(文 / 苗炜) 文学小说伊夫林·沃故园风雨后查尔斯王子塞巴斯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