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盛顿的“劝阻战略”
作者:宋晓军两个人搏斗了一阵后,体力仍有大量剩余的强壮一方对体力不支的一方的羞辱,是很多大片中常见的情节。但问题是导演为什么会热衷于展示这样的情节呢?“请放心,莫斯科!”——这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伯林(Henry Obering)7月15日针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声称要对美捷签署部署反导雷达协议实施“军事和技术”反制措施的回应。随后亨利·奥伯林接着说:“我们在欧洲建立并测试反导系统在伊朗没有发展出洲际导弹前不会投入运行。”很显然,亨利·奥伯林在协议签署一周说的这番话,与其说他是在安慰俄罗斯,倒不如说是对俄罗斯的羞辱。
“我们在波兰部署的拦截导弹速度只有6.3公里/秒,是无法追上俄罗斯部署在乌拉尔以西的洲际导弹的。”这是不久前俄罗斯对美国将在波兰部署由两级“飞马座”火箭助推的地基中段拦截导弹(GBI)发出警告后,亨利·奥伯林与导弹防御局首席科学家对俄罗斯人耐心的“安慰”。当时亨利·奥伯林之所以强调拦截导弹的速度是6.3公里/秒,是要强调这种拦截导弹是用于拦截伊朗于2003年9月22日在两伊战争爆发23周年展示的“流星-3”弹道导弹的。当时根据西方的情报证实,“流星-3”弹道导弹的射程在2000公里以内(1300~1400公里)。根据计算,射程在3000公里的弹道导弹的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应为5公里/秒以下(最快为4.86公里/秒),而射程在1万公里的洲际导弹的弹头再入速度为7.18公里/秒。也就是说,由于俄罗斯目前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都在1万公里,而美国将部署在波兰的拦截导弹是不可能追上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的。
有意思的是,当亨利·奥伯林声称将部署在波兰的拦截导弹追不上俄罗斯的洲际弹道导弹后不久,美国科学家乔治·刘易斯(George Lewis)、西奥多·波斯托尔(Theodore Postol)在今年5~6月号的《原子能科学公报》期刊上发表的题为《愚蠢的欧洲导弹防御网》的文章中指出:根据美国导弹防御局公布的火箭级段数据和公开的“飞马座”火箭手册上的数据,亨利·奥伯林所声称的6.3公里/秒是完全不可信的。也就是说,虽然按照设计部属在波兰的拦截导弹将比部署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拦截导弹少一级位二级火箭,但并不意味着最后被助推的重为60公斤的“大气层外拦截器”(EKV)速度会从三级火箭助推时的8.5公里/秒以上下降为6.3公里/秒。事实上,根据美军海湾战争的经验,设计速度为1.7公里/秒的“爱国者Ⅱ”的拦截弹头按说只能拦截射程为300公里的早期型号“飞毛腿”导弹,但是在实战中却以2.4公里/秒的速度拦截了射程为660公里的“飞毛腿”改进型导弹,这证明了实战中的速度比设计速度提高了40%。而负责总承包部署在波兰拦截导弹的波音公司虽然拿到了8000万美元的订单,却至今也没有进行两级火箭助推的拦截试验。
当然,如果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问题的关键也许并不在于美国会不断升级助推火箭和“大气层外拦截器”(EKV),甚至也不在于美国会对将要部署在捷克的雷达不断升级,而更在于俄罗斯自身战略武器的发展潜力。自苏联解体后,由于洲际导弹的研制生产资源有75%在乌克兰,俄罗斯只发展了1型洲际导弹——“白杨-M”。当时根据《第二阶段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限制,俄罗斯在发展“白杨-M”时只研发了单弹头型,虽然俄罗斯在布什政府退出《反导条约》后于2002年退出了STARTⅡ,但是在今年3月18日美俄举行的有关反导问题和削减战略性进攻武器的“2+2”谈判上(因STARTⅠ于2007年底到期),并没有看到俄罗斯威胁要拿出类似将“白杨-M”发展为多弹头型的“军事和技术”反制措施。
事实上,美国不在乎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坚持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不仅仅是要羞辱俄罗斯,也许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个羞辱的过程不断展示给全世界。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那些效仿俄罗斯仍在大力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而言,这个过程的展示很可能有一种“后现代”的威慑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专家罗伯特·马丁内奇(Robert Martinage)在5月6日的一篇文章中,已用中国为例把这种威慑定义为了“劝阻战略”。■(文 / 宋晓军) 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