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餐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博客刚红火那阵,有个朋友也在网上圈了块地,建起自己的博客。第一篇博文写于2004年12月29日,标题是《今天的晚餐是烤牛肉》。随即是近一年的沉寂,不见任何更新。2005年12月25日,他的博客忽然复苏。返魂文的标题是:《12月25日晚餐:西班牙海鲜饭(用鲜鸡汤煮饭,然后与鲜虾+红椒+青椒+番茄酱等,一起翻炒)+砂锅鸡汤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草菇)+凉拌生菜黄瓜》,正文是:“以后,每天都记录一下。”
他做到了。从2005年的那个圣诞夜起,直到今年的昨天,他一直在勤勤恳恳地每天记录自己的一日三餐或至少是晚餐。起初只有文字,后来配了照片,照片是用他随身自带的数码相机照的。以前听说有个坐在马桶上生活的科学家,说是想亲身统计出人体新陈代谢的数据。我这个朋友倒没表示他有这等学术追求。
根据他的博客粗略统计一下,我确认这位朋友是个酷爱吃面条的人。两年半里,各种面条他至少吃了142顿,如果方便面也算面条,另外加上米线、炒面片这些面条的亲戚,这一数字还要再加上25。其中炸酱面略占优势,共计26顿,其次是麻酱面19顿和西红柿鸡蛋面16顿。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被我列入“陕西面”类别下的那24顿。我这朋友当时正努力在办公地点附近寻找一家合口味的中午用餐地点,一家陕西风味馆子曾被他寄予厚望,尽管多次以“不好吃”为评语,他仍不屈不挠换着品种尝试了24次,最后解决问题的是另一家馆子的“豌豆牛肉刀削面”。
能与面条抗衡的是饺子,总计74顿。看起来不是很多,但如考虑到他第二天十有八九会做煎饺,这一数字完全可能上升到140左右。各类饼的数字也有问题,实得数字为63,但我很怀疑我这位朋友有时会因为烙饼太经常在饭桌出现而忽略不计。菜肴方面,西红柿炒鸡蛋几乎毫无悬念地占据了“家常菜之王”的地位,蒜苗、蒜黄、土豆丝、扁豆、茄子紧随其后。
这样粗略的归总统计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它不过证实我这朋友确实是个地道的老北京。要想做更有深度的研究,或许我该根据“肯德基17比7大胜麦当劳”去探讨前者的面包坯是否更有北方白馍韵味,或者根据“心爱菜”与普通家常菜出现的比率探讨精神追求与物质条件在最基本生活层面上的冲突,或者以他提供的三餐日记为模本尝试解决“每天不重复花样”这一进餐史上亘古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但我还是更着迷于他认真记下的“DQ热狗23点前买一送一”这样的细节。看到他在博客中写道“我每天都在坚持吃饭,不管网络终端、不管世界如何千变万化”时,我饿了。统计到他今年第8次去我家楼下的“门丁李”吃肉饼时,我冲下楼,去找我自己的肉饼。■(文 / 劳乐) 餐记每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