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CPI之后的淘宝争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跑赢CPI之后的淘宝争议0

跑赢CPI的难度有多大?只要你上淘宝网就能做到。7月5日出炉的中国首个网络购物消费指数“淘宝CPI”显示,2008年1到5月份该项指数分别为0.41%、-2.74%、-7.28%、-9.24%、-6.35%,表面看每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趋势,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期CPI指数都超过7%。不过淘宝CPI统计项目主要是数码产品、服装和化妆品,生活必需品则不在此列。按照淘宝网首席财务官张勇的说法,淘宝CPI采用商品小类目的平均价格,权重根据支付宝成交金额的比例决定,“我们从4887个4级类目中最终挑取了390个类目,这些类目的数量占比只有8%,但成交额占比却高达57.4%”。

持续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淘宝凭什么让价格不涨反跌?淘宝方面的解释依然是省略了店租、人工等费用的网店天然优势,此外拥有一手货源的产地卖家直接开店,压缩中间渠道也使价格下降。但也有人认为,多数淘宝卖家仍要经过多个环节进货,除了少数能直接和供应商接触的大卖家,在采购上淘宝并不比大型超市更有优势。他们之所以价格更低,是因为每天新增的数千名小卖家为了吸引客流,只能使用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价格战,相当一部分新卖家“只赚信用不赚钱”,而顾客很容易通过搜索“货比三千家”找到最便宜的商品。另一方面,淘宝还存在一些手中无货、只以超低价格吸引客户的空头卖家,这些都会影响到平均价格。其实在买家们看来,淘宝最大的吸引力并不在于价格,而是海量商品和个人卖家带来的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今天的淘宝拥有6200万名注册会员、每天900万人次的浏览量,相当于600家沃尔玛门店的客流量。那些习惯了在屏幕上逛街、在键盘上砍价的消费者被定义为“城市主流消费人群”。2007年上海和北京的网购人群分别占整个上网人数的50.4%和45.1%,他们支付得起电脑和上网费用,他们的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这些人对服装、香水和数码产品的价格敏感度甚至高于猪肉涨价。按照马云的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网民用户将突破5亿人,到那时每天将有1亿人上网购物,这正是支撑淘宝高速膨胀的最有力论据。淘宝激发的另一个现象是个人商业的空前活跃,超过30万人在淘宝网上拥有自己的小店,其中不乏日成交量上千单的皇冠卖家,淘宝社区上甚至爆出了“开宝马、买奥迪TT”的超级卖家。这些令人眼热心跳的事迹不断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入专职开店大军,人们称他们为“网商”。

2007年淘宝全年成交额达到了433亿元,占据中国电子商务80%的市场份额,也是在这一年,马云将淘宝的定位改成了“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最近更宣布再向淘宝注资2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2008年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5年内超越eBay全球、亚马逊,10年内超越沃尔玛全球”。似乎用不着怀疑,淘宝已经撑起了一个行业,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脱离制度轨道运行。2008年4月,商务部曾出台征求意见稿探讨电子商务的监管问题,当时的说法还是“鼓励为主”。3个月后北京市工商局明确宣布,从8月1日起所有经营地在北京的网络卖家都必须办理营业执照,淘宝和易趣也不例外。对此淘宝方面谨慎表示“密切关注”,除了对政出多头的担心之外,也不排除对政策执行力度的观望心理。

不容回避的是,淘宝成交量最高的数码产品、化妆品和服饰同时也是知识产权争议的集中点,在这方面败走中国的eBay早有经验。2008年6月30日,巴黎法庭裁定eBay拍卖假货对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造成损害,要赔偿3860万欧元,1个月前eBay刚刚因为同样原因被判向爱马仕赔偿2万欧元。已经决定上诉的eBay辩解称,此次裁决和打击假货无关,而是LVMH希望排除所有竞争对手做出的举动,并强调“任何假冒商品上架都会被eBay迅速撤去”。如果说网上确实有些商品真假难辨,那么淘宝上大量打着“超A”旗号的名牌包和水货化妆品则更加难辞其咎,它们的价格往往只是正品的1/10甚至更低,成交量却相当惊人。

无法想象,一个试图超越沃尔玛的网络零售商货架上充斥着大量“有争议的商品”。甚至有人尖锐地指出,如果将这些商品都去掉,淘宝433亿元的年成交额还能剩下多少?“今天的裁决,是法国首次在法庭上清晰地阐述了网上拍卖商需要遵循的法则,他们必须保证他们的活动不涉及非法交易。”LVMH如此形容他们的胜利,但愿这也是网络零售业可预见的未来。■(文 / 黄燕) 淘宝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