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孩子的英国“79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图3:Magna科学探索中心的外观,其实比蓬皮杜艺术中心还正常些呢
)
美国建筑师的本土大奖由AIA颁发,英国人的对应奖项则是RIBA给的。一之已甚,其可再乎。偏偏英国有家建筑师事务所,21世纪刚开头就连着两年拿了大奖,却都不属于大家惯以为会拿奖的建筑类型。2002年他们的得奖设计是一座大桥——细分起来该是归咱们所谓“路桥专业”的事儿;而此前一年,是一个旧建筑改造项目——用工业厂房改建的展览中心Magna。
它便如西班牙毕尔巴鄂一样的理路,想用簇新的文化建筑挽救垂垂老矣的工业旧镇,可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建筑本身,在英国这一例都不像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一样大有明星相。
本案例的地点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的罗瑟汉姆,今天是大概只有足球迷才会知道的小镇,竟还有粗心的介绍者看走了眼,说它在“鹿特丹”——那倒毕竟是个熟地名儿么。
据说,英格兰北部向以重工业闻名,而罗瑟汉姆的坦珀布鲁在其辉煌年代不但是英国的头号大厂,清点整个欧洲,它也是执牛耳的钢铁铸造厂。如今,此地的煤矿、船厂俱已偃旗息鼓,连钢铁厂都是空余架子没倒,遍地萧疏了。按理说,历来凭着古旧遗迹借力打造博物馆的策划者都最看重能攀附上希腊罗马的那类考古传说,撞见了重工业的残篇时,只会嫌弃它是丑陋的进化孑遗,恨不得昨天就已经用涂改液彻底擦拭净了的。可近年来,许是积年耳濡目染摇滚乐演出的舞台设计被开了心窍,又许是见识过了盘踞废旧工厂的艺术家把锈迹斑斑的火车头也奉为神品,大家忽然发觉,不敢自诩美妙的早期现代化工业场景同样也是历史遗迹,拿来做个搜奇探轶的主题未必没人捧场,与其暴殄天物费劲巴力地拆平清空,何不稍做改建,索性去彰表工业文化的那一页往事?
于是罗瑟汉姆动了心,要利用从1917年一直开办到1993年的老工厂坦珀布鲁,改头换面做出个当代博物馆来。筹措一年后,1999年4月着手开始了拆除旧建筑、平整地段的具体操作。说Magna与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不可同日而语,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罗瑟汉姆真正是穷。本来落到要指望旅游业重振本地生机的地步就算很颓了,可他们连兴发旅游业的启动资金都捉襟见肘,其穷不可谓不甚。非但请不起盖瑞之类的设计界名流,盖不起新材料新结构的绚丽新展馆,就连当地人想做个钢铁工业历史中心的最初立意都找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闹到最后,Magna变成了给孩子们开设的科学探索中心,布展面积只有原先预想的1/5,大约4000万英镑的建设费用则是靠发彩票筹集的,在博物馆类建筑里可算是另一种别开生面。不过,改建工程终究比新建方便些许,2000年1月开工后,它只花了14个月就尘埃落定,再过1个月便马上剪彩,真是个“短、平、快”项目。再者,它居然又是英国第一家科学探索中心,以孩子为对象设置的展览活灵活现、遍地惊喜,大概远比钢铁工业历史展更能吊人胃口。到2001年4月开幕后,跑来参观的人众川流不息,头6个星期里,“票房”就达到了10万人次——未必没做触媒的又一地利是,它很凑巧地紧挨着一家客流量高达每年3000万人的购物中心!
( 图1:“气”展厅虚悬在空中,其造型大概无意中透露出当年齐柏林飞艇给英国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
1998年7月得到委托开始设计Magna的是威尔金森·爱(Wilkinson Eyre)建筑师事务所,由于早年见过《简·爱》一书,所以先天就无端觉得其中的简·爱(Jim Eyre)是老熟人,可细论下来,事实上韦尔金森(Chris Wilkinson)才更重要,他的排名在前并非没有深意。这家事务所本是他在1983年创办的,直到1999年才招爱进了门。后来他在2007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此前拿到的两个RIBA大奖便是重要资本。
不知是不是因为Magna科学探索中心预设的观众是小孩子,设计师起步推衍方案的点子非常简单原始,是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所主张的宇宙四元素:土、气、水、火。据说这4样东西也是炼钢所需的4大要素,所以跟最初的展览本意还能沾得上边儿。保留主体、拆清了附属的杂乱小房子以后,坦珀布鲁除了铸造厂房以外只余旧时的变压器房,它的空壳子被改装成电梯机房,从半腰处卡着350米长、41米宽、35米高的一大溜儿矩形整空间。你可别看见电梯就想象出上下几层平板楼面对正摞齐的范式,拿“798”的名字来套Magna,正因为它的内部空间是彻头彻尾的大统舱,非但裸露着屋顶处跨度41米的金属桁架,还到处露着些天车滑轨,烘托得纵横其间的无数空中参观走道在尺度和方向上都有了伙伴。要知道,天车滑轨尚不是从旧厂子里抢救出来的唯一陈设,曾在炼钢工序中用到的诸般锈蚀物件四处摆放着,成了艺术品似的,配衬着锈迹焦痕火气俱在的厂房四壁,让人怀想起重工业生产的宏大和喧嚣。然则多亏建筑师调度起形式和色彩的组合,厂房内现时已不复乌黑杂乱,居然带出几分绚丽,与站在门外看旧屋时预料的景象完全两岔着。
以高高低低的轻盈天桥和走道串在上下六层标高之间的,是托名土、气、水、火的4大展厅,都切合着相应元素设定各自的位置、构造特点和外形,而且利用新技术做了特效处理,各自突出各自分派到的主题。展厅里放置的各色展品都允许孩子们伸出手去触碰,加深亲身体验的印象。“土”放在最底层,虚悬在地下5米标高处,靠原有的地下室柱子支撑着。通向它的浮桥边漂浮着薄薄的雾气,站在地面层,只能看得见它铁锈遍布的钢板坡屋顶。地下空间隐喻着“地质板块”的概念,相应只用赤裸的混凝土做它的门厅,照明也很朴素简易。“气”当然要放在最高点上,是个悬在空中的“飞船”,底部与二层标高平齐,地板则在三层高处。它用三层充气的四氯乙烯包裹而成,整个结构连接在从天顶桁架垂吊下来的缆索交织处的铝质触点上。随着室内空气的自然流动,这只淡蓝色的庞然大物在人们头顶上微微摇摆不已,通过一截天桥走进去的看客便也跟它一起摆动。为凸现“空气”主题,馆方设置了人工的风声,随之变换着投射出来的天光云影的色调、形状。每个小时里,风声会四度达到极点产生飓风效果,然后复归宁静,如此往复循环不已。“水”是“气”的近邻,它的地板平齐地面层,是个椭圆形截面的长长不锈钢舱体,浴在明亮的冰蓝色霓虹灯光里泛着涟漪,在Magna以红、黑为主的统一色调里显得分外夺目,几乎有了外星异类的味道。“火”则是最容易做出炼钢意味的展厅了,这个炭黑色的方铁盒入口处由两片12米高的锈钢板夹持着,旁边有许多屏幕放映着火焰的景象,把观者团团围住。展览中心每个小时都安排了特技烟火表演“大熔炉”,有无数声光电热的机械设备参与进来,模拟着一直用到1993年的电弧熔炼工艺。
前面说了,旧时的铸造厂房主体完全保留,只拆净了附属部分,经过整修后,建筑外墙一律涂得黑乎乎的,整体显得比较统一,同时也比较匹配重工业生产的历史。局部的少数外墙钢板改用鲜红色,依然与室内的灯光设计选取同一个调色板。唯有门厅附近的外墙用到一点特殊处理,利用暗埋干挂技术包裹上了千思板。这种灰色的铝板耐磨耐划易清洗,而且观察入微的人从旁走过时,随着脚步能看到它发生了微妙的色彩变化。
( 图2:“火”展厅里的“大熔炉”,火光飞溅的壮观场面
)
走遍Magna,会觉得韦尔金森和爱对它的处理不同于习见的建筑师手法,甚至违背了专心设计建筑空间、摒弃舞台布景式思路的不成文行规。他们恰恰没有多费心机,以柱梁板为基本配饰充分装点展览中心的建筑本身,倒真是借用旧厂房做了科技演示的大剧场。若尚惴惴惶惶于业内批评的话,可就没胆量如此自甘“偷懒”。其实他们这么做并不是孤例,伦敦科学博物馆请他们设计一溜儿“开创现代世界展廊”,他们同样盖出了几乎完全隐身在后的通透矩形空间,把光彩都礼让给了其中展示的现代工业经典产品。只不过在伦敦,他们利用的建筑材料主要选取明快轻盈一路,尤其大量运用了玻璃,这就与Magna的重浊拉开了差距。如不留意,其间基本构思的类同真会不露声色混了过去呢。■(文 / 林鹤) 建筑英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