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点冰块
作者:王星“冰块有几种做法?”这个问题的专业程度大概只有“茴字有几种写法”能媲美。所幸在夏天这还算应景,而且各种厂商推出的花样翻新的冰盒也说明冰块真的不止一种做法。
心形冰块、海豹形冰块、字母或数字冰块,这些不算稀奇。乐高公司不久前推出“乐高冰盒”,这也不算新鲜,毕竟那些积木天生就长得一副冰块相。更适合成为冰块的“俄罗斯方块”的冰盒到现在为止还只是“概念产品”,这才令人费解。游戏中出现的几种方块完全可以容纳在一个冰盒里,而冰块在杯中的若即若离也神似游戏中的场景。
另一些看似不适合成为冰块的东西反而拥有自己的冰盒模具。R2-D2被当做冰块桶倒也实至名归,很难说当年造型师不是因为受冰块桶的启发而创造了这个圆桶状的机器人。和它相配的是一个特制的冰盒,同样用的《星球大战》主题,灰乎乎的仿佛一具被浇注在水泥中的尸体。不知到底有多少《星球大战》的爱好者会有这种癖好:喜欢看着尸体状的冰块在自己的酒杯中沉浮。
贯穿了类似趣味的还有鱼骨形和人骨形冰盒。鱼骨形冰盒一次可以制作4块有头有尾的“鱼骨冰”。人骨形冰盒每次可制作4个“骷髅冰”和4组“交叉腿骨冰”。那些人骨冰据说是夏天吃意大利凉拌面时的绝佳“配件”:一方面可以起到冰镇作用,另一方面它们的造型也与红彤彤的番茄酱相映成趣、意味深长。
一种可制作假牙形冰块的冰盒被设计者命名为:“冰冻的微笑”(Frozen Smiles)。设计者还颇为细心地准备了“上牙”与“下牙”两套模子。与“冰冻的微笑”最相配的莫过于“滚石”冰盒。“滚石”冰盒显然最初是为乐队的爱好者设计的,使用了“滚石”标志性的舌头造型。与其让那根冰舌头孤单地沉浮在酒杯里,不如再扔进去两副冰牙凑个热闹,合在一起或许可称做“冰冻的大笑”。
倘若真想显示自己的摇滚情结,可以选用那款吉他冰盒。花上9美元左右,你就可以一次冰冻出3把在摇滚史上都颇有来头的著名吉他。让这些吉他冰块造型逼真的最大功臣是与冰盒配套的3根塑料柄,而给冰块加上“把手”的设计颇似借鉴了另一种曾经得过发明奖的冰盒“冰块搅拌棒”(Ice Cube Stirrers)。“冰块搅拌棒”冻出的冰块很像一串插在塑料柄上的“冰葫芦”。设计者的意图是:待饮料下降到足够的温度,冰块就可随时取出,不必留在杯中。对于吉他冰盒来说,那根塑料柄反倒成了让冰块更长时间留在杯中的道具。
真正疑虑加冰块是否会冲淡因而“污染”了杯中饮料的人并不多。美国一家名为iSi Orka的冰盒制造商却希望提醒人们不应忽视这一问题:喝矿泉水要用矿泉水冻的冰块,喝冰红茶要用冰红茶冻的冰块,喝冰咖啡要用冰咖啡冻的冰块;而最完美的莫过于给饮料事先准备纯粹用它自身冻出的冰块。对于传统冰盒来说,要同时承载种类如此繁多的冰块确实有些困难,于是iSi Orka公司隆重推出自家的“iSi Orka冰块制造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这个旷古难题。方法倒也简单:花9.95美元,iSi Orka公司一次卖你5个颜色不同的冰盒,自己记住哪个颜色对应哪种饮料就行。
与iSi Orka公司的“创新”相比,日本Taisin公司的冰块水晶球模具才堪称冰块制作的最高境界。模具的结构颇为简洁:两个可分可合的金属圆柱,相接处各有半个水晶球或足球、网球的阴模。使用时,将已冻好的冰块放在两截金属柱之间,竖直放置。随着冰块逐渐融化,两段模具渐渐咬合,待合为一体之时,一个完美的冰块水晶球便成形了。Taisin的模具目前共有4种尺寸可选择,最小的直径5.5厘米,最大的8厘米。制作一个Taisin冰球的平均时间是两分钟左右。对于急性子来说,这种速度的确慢了一些。不过,能花1300美元买这么个玩意儿的人一般是不会在乎等这点时间的。
无论雕琢得如何完美,冰块最根本的职责是要给饮料降温。于是,又有人另辟蹊径,干脆生产可以冻出酒杯状冰块的冰盒。这种号称“酷冰杯”(Cool Shooters Ice)的冰盒以饮用Picardy的小酒杯为原型,注入清水、冰冻一小时左右就能得到4个可盛两盎司左右烈酒的冰酒杯。除能起到冰镇作用,冰酒杯据说还有一附加好处:酒会的举办者从此不必担心收拾被砸碎的酒杯了。
更时髦的是所谓“冰滑道”:将烈酒自冰雕滑道的一端注入,利用冰道的温度在烈酒最终流入杯中前完成冰镇的过程。这套曾经只能在酒吧里玩的把戏如今也可以在自己家里操练。“The Party Shot Luge”就是种能冻出小型冰滑道的大型冰盒。
也有人直接对酒瓶下手。“冰夹克”(Ice Jackets)其实是种酒瓶形冰盒,把伏特加之类的烈酒整瓶放进去,周围注入清水,时候一到,酒瓶外面自然会套上层“冰夹克”。香槟适用的冰制“冰套”也有。略显尴尬的是,这套价值25美元的冰套模具原本是用来做冰灯罩的,冰镇香槟只是用户偶然发现的附加功能。
据说那个冰灯罩在冰冻12到24小时后能拿出来使用4小时。比它尺寸小些但更出名些的是Mathmos公司推出的冰烛台。Mathmos公司将自己的产品宣传为:展示冰与火的对抗的舞台。尽管烛火最终会战胜坚冰,但最后真正的赢家可能是旁观这场缓慢的戏剧的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冰烛台会因融化而改变形状与大小,从而创造出一种真正独一无二的有趣烛光。为看这场戏,你需要提前一晚给模具中注入清水、放入冷冻柜,整场戏的长度大约是3个小时。
将冰块的戏剧潜力发挥至极点的是凯瑟琳娜·路德维希(Katharina Ludwig)的“冰块概念首饰”。路德维希此前曾制造过“肥皂概念首饰”。肥皂系列的基本理念是“清洗”:这些首饰会在你洗澡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此次的冰块系列据说是要以人体的温暖与冰块的寒冷形成对比,让佩戴者在体验冰块融化的触觉的同时体验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价值。这一系列首饰包括有耳环、戒指、项链等,与相对“质朴”的冰块形成对比的是金银等贵金属的使用。部分首饰设计有盛接冰水的装置,更多的则是直接让冰块融化在佩戴者身上,此后必须重新“制造”。路德维希的理论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冰块首饰设计师。然而,无论路德维希如何强调冰块首饰形而上一面的意味,与皮肤接触的冰块仍难以改变它更原始的意象。正如同冰块首饰的试用者所说:它们更适合幽会,而不是正式场合。■
(文 / 王星) 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