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背后的暴力和计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贸易背后的暴力和计谋0( 《贸易打造的世界》 )

人类交换物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诗经·卫风·氓》中就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里的布是古代的一种货币,意思是一位美男子带着钱来买丝。《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交易是人类最深刻的本能之一。买卖有时和语言一样,能用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想法。人类买入某物,除了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有时还借此表明他的身份或对这种身份的向往。

但很多贸易,并不像“抱布贸丝”那样平凡、温馨。美国作家威廉·巴勒斯在《赤裸的午餐》中说:“毒品用不着推销,客户自会从阴沟里爬过来求着购买……若想消灭毒品金字塔,必须从金字塔的底部开始,即街头的瘾君子,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大毒枭身上。不再有瘾君子购买毒品,也就不会再有毒品交易。”可是从历史上看,英国靠着坚船利炮强迫中国开港通商后,鸦片才在中国流毒一时。咖啡、鸦片等致瘾性食物在历史上曾如此国际化,以至于成为世界贸易的基础,而不是偏离世界贸易法则的另类。“法国革命者一边草拟崇高的人权宣言,一边喝着、抽着美洲大陆奴隶生产的咖啡、烟草,一点也不觉得矛盾。”

该书的主题虽然宏观,讨论的是几百年间被贸易打造的世界,但在每一章的导论里讨论相关的重大问题之后,马上给出一组简短、有趣的案例。比如在提出殖民帝国的建立是以致瘾性商品的贸易为基础之后,叙述了咖啡流行起来的过程。“关于咖啡的医学价值,历史上争论非常激烈。在瑞典,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因犯了杀人罪而被判死刑,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突发奇想,要拿这两个死刑犯做实验。他把他们终身囚禁,限制他们的饮料,其中一人只能喝茶,另一人只能喝咖啡。结果喝茶的先死,享年83岁。瑞典从此成为世上人均咖啡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有人认为自由贸易不仅能带来物质和文化产品上的丰富,而且能减少世界上的暴力活动。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让邻居活着比杀死他对自己更有好处”。但是“世界贸易从来就不是特别讲究道德的领域。奴隶买卖、海上劫掠、贩卖毒品,通常比生产粮食或其他基本食品利润更大。认为市场经济扩散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乐观看法,隐瞒了市场经济得以建立的暴力基础,以及在市场经济背后武力始终不断的事实”。

到后来,贸易变得比较“文明”了。以前是欧洲的工业国家苦于亚洲不需要自己的产品,他们开始创造需求。比如,肥皂的需求就是商人创造出来的,20世纪肥皂厂商进入非洲之前,已经有传教士和殖民地学校做了营销,前者在非洲宣扬清洁仅次于圣洁的观念,后者则培养西式的卫生习惯。很多营销人员相信,是他们率先提供了解决“非洲肮脏”的办法,但他们的前辈其实比他们更了解事实。1870年之前,来到非洲南部的欧洲人,不认为原住民肮脏,并指出原住民有多种相当有效的祖传除垢方法,包括使用当地的油、兽脂、黏土。只有在殖民地活动增加后,“肮脏的非洲”才需要使用新商品。

贸易背后的暴力和计谋1( 《贸易打造的世界》的作者之一的彭慕兰 )

不仅在跨文化营销时需要制造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在战争期间抢占的海外市场,随时可能失去,国内市场也面临同样威胁。制造商担心,柏油路取代泥土路,汽车取代马,瓦斯炉取代煤炭,电灯取代油灯之后,肥皂的需求会降低。于是他们联合发起行动,说服美国人相信自己仍很脏。

“可乐”征服欧洲,也并非一帆风顺。1880年,可口可乐在美国上市后,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饮料。但1920年该公司试图将市场扩大到欧洲时,却发现自己的产品被怀疑有害健康,毕竟它含有糖和咖啡因。“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不惜血本,让美国大兵以低价喝到他们的汽水。通过这一举措,欧洲人一看到“可乐”,就想到美国对欧洲的正面贡献。另外,它还化解了欧洲人对“可乐”是否健康的担心——如果将希特勒赶出西欧的大军都那样猛灌“可乐”,那其他人喝了也不会有坏处。■

贸易背后的暴力和计谋2( 17世纪,伦敦史密斯·费尔德市场(插图画) )(文 / 小贝) 贸易

下一篇: 来点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