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市做什么
作者:邢海洋至今,在所有看空股市的声音中,最狠的不是来自国内的2500点或者1800点的“死空”的声音,而是海外的技术派。的确,5倍的上涨加上超过一半的下跌让人想起了太多的先例:互联网泡沫、美国的大萧条时代和日本的资产泡沫都无一例外地破灭,回到泡沫的起点。
基金经理也不看好下半年的市场。年初,中信证券等十大券商还纷纷预测市场将从快牛转为慢牛,现在,则多认为市场将在2500点一线反复筑底了。几乎没人相信未来还有牛市,至少在下半年,如果油价下跌了,或者政府出手救市了,最乐观的基金也只高看到40%~50%的反弹,仅此而已。于是,技痒难耐的经理们开始用行规互相惩罚,先是招商银行,再是中国平安,接下来是中国神华,沪深300样本股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位权重股轮番砸盘。
在股民聚集的地方,也就是“股吧”,被套牢的股民们也百无聊赖。比如ST新天的股吧里,就有股民一档档地计算出每个涨停板的价位,看自己要经过多少个涨停才能解脱。这只股票从14.81元跌下来,最低已经跌到4.27元,即使从7月3日收盘的4.61元算起,要使所有人解套也需要连续24个涨停板。熊市里,资金被套牢,并且是越套越深,股民似乎只有白日梦的分了。市道冷清,连素以价值投资为圭臬的“股神”也拿出200多万美元去和世界级的“股神”吃饭,熊市里专业投资者都不再以捡便宜货为业。
一个大熊市,摧毁了如此多股民的梦想。但最可惜的恐怕还是投资人即使输了钱还执迷不悟,只想靠等待、靠政策来解脱,以致丧失了买到廉价股票的大好时机。实际上,最好的投资恰恰出现在熊市里,而只有在估值系统失灵的恐慌中,才有最大的“折扣”出现。这点,巴菲特就曾多次说过,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在熊市的悲观氛围中做生意。而在牛市,股价已经明显高估,因为找不到便宜的、被低估的股票,“股神”反而很清闲。这点可以从他历来的业绩得到佐证,1999年是网络科技股的大牛市,一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2%,而巴菲特只赚到了0.5%。
市场进入了熊市,他反而变得活跃起来,并且正是在恐慌过后的赶底阶段,他最为活跃。2001年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第一年,这一年也是美国经济十余年来首次出现大规模衰退,一年中8个月的经济增长率为负值。有人查了巴郡公司的年报,从2000到2003年,巴菲特用于大型企业收购的金额分别为36.1亿、48.8亿、27亿、32亿美元。4年熊市中,第二年动用资金最多。巴菲特在2001年初时所持现金大约在50亿~60亿美元,48.8亿美元的当年收购支出几乎是年初流动资金的全部。巴菲特从不投资于技术类的股票,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似乎和他无关。但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恐慌重创了整个市场。为了大规模投资,除了套现股票,他还借入了近几年来最大的一笔债务,可见时机来临,巴菲特是何等不遗余力。现在,似乎又到了这样一个关口,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08年一季度末,巴郡公司持有的现金已经由2007年末的443.29亿美元降至355.66亿美元,单一季度减少高达90亿美元。
非但巴菲特,世界级的投资大师中不乏把熊市看做最佳时机的人。彼得·林奇就认为股市的向下转折对投资者来说是最佳投资机会的开始。而如何面对股市的下挫行情,林奇开出了三味“镇静剂”:第一,不要恐慌而全部低价抛出;第二,对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坚守的勇气;第三,要敢于趁低买入好公司股票。国内的A股市场也是“股神”辈出,林园在投资报告会的开篇就是“股市不分牛熊市”,因为有了这个信念,2001到2005年的大熊市中他才发现了很多有潜力的股票:整个黄山旅游的市值20亿元,仅相当于北京或上海的一个楼盘;而丽江旅游,很多人都只觉得它的资产不过是三条索道,站都站不了多少人,却忽视了每年来旅游的人数在爆炸式膨胀。
价值投资的理论根基在于,股票定价低于价值的暂时性偏差总是存在的,而且,市场最终必将认识到这一偏差的存在,并促使市场价格上升到反映其内在价值的水平。这就带来了价值投资的机会。越是市道不好的时候,这种偏离的程度越是超乎想象,因而未来赢利的空间就越大。即使真如海外波浪理论大师的解读,A股市场最终寻找到底部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最终的底部指数还要跌去一半,毕竟主跌浪已经过去,正是价值投资者大显身手的时候。■(文 / 邢海洋) 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