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炸毁冷却塔的“技术含量”
作者:宋晓军7月4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称:只有朝核问题有关各方都履行了其责任后,才能进入有关实现无核化下一阶段的讨论。这表明,布什政府花了250万美元促使朝鲜炸毁宁边冷却塔制造的“新闻效果”,也许仅仅是从头再来解决朝核问题的一个开端。
宁边核设施始建于1962年,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扩建中新增了一个5兆瓦的石墨反应堆、一个核燃料生产厂和一个钚提取的工厂。制造原子弹的原料有高浓度的铀235和一定纯度的钚239,朝鲜选择了后者。钚239在自然界的存量极微,因此只能靠铀238在核反应堆中被中子照射后生成。朝鲜拥有丰富的铀矿,上世纪60年从苏联那里获得了将天然铀加工成燃料棒、利用石墨将中子减速和通过气体冷却等技术,这是宁边5兆瓦石墨气冷核反应堆在1986年开始运行的前提。5兆瓦的石墨气冷堆可以产生大约20~30兆瓦的热功率,这从经济角度上看用于发电是不划算的,但是这个堆中含铀238的燃料棒经过中子减速照射后,就能生成含有钚的乏燃料,如果经过化学分离后就可得到武器级的钚239。
1991年苏联解体使朝鲜失去了核保护伞,原本想电力和核武器兼得的朝鲜在另外两座大型反应堆(50兆瓦和200兆瓦)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宁边5兆瓦的反应堆就成了唯一的筹码。在1991年秋季老布什下令将于年底撤除部署在韩国的150枚核弹头后(炮弹和重力炸弹),朝、韩于1991年12月在板门店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对朝进行核调查。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署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计划,美国将负责在大约10年内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1995年秋天,美国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终于咬着牙批准了处理宁边反应堆里第二批7700根含有钚239乏燃料棒的2000万美元。从技术角度讲,要将乏燃料棒清洗、再用遥控设备在冷却池里将其装入事先注有惰性气体的不锈钢容器运走,这些钱确实显得有些可怜。
2001年2月,布什否定了国务卿鲍威尔继续履行“框架协议”的声明;2002年1月,布什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家”;2002年10月,美国以朝鲜从巴基斯坦获得了离心机技术并悄悄进行浓缩铀为由要挟终止“框架协议”,当年11月,在朝鲜针锋相对地回应后美国终止了“框架协议”;当年12月,朝鲜撕掉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宁边的封条、拆除了摄像机;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条约”并重启了宁边5兆瓦的反应堆和提取钚的工厂;2003年6月,朝鲜宣布从已封装在不锈钢容器中的乏燃料棒中提取了钚。2003年8月,六方会谈开启后经过美、朝几轮的博弈后,朝鲜终于在2006年10月9日进行了一次“不太成功”的地下核试验。也就是说,在这一天,朝鲜的一只脚已经跨过了核门槛。值得玩味的是,至今朝鲜也没有披露那只脚是怎么跨过核门槛的,包括刚刚向六方会谈五国和美方提供的文件中也没有那枚“核弹”的任何资料。
对于利用乏燃料提取武器级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如果为了发电获得更多的热功率就要用中子照射含铀238的燃料棒时间长一些,而这就容易增加其他钚同位素的生成,如钚240、241和242。由于偶数的钚同位素容易自发裂变最终会降低核爆炸的威力,因此要提取武器级钚就必须牺牲一些热功率,以保证生成的钚元素中钚240同位素的含量在7%以下。那么朝鲜试爆的那枚“核弹”到底是不是用达标的武器级钚239制成的呢?如果是因为没把握准照射时间急于进行核爆而“不太成功”的话,那么炸毁冷却塔的“技术含量”就在于:一旦双方再次翻脸朝鲜至少需要6~18个月(7月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核武器专家齐格弗里德·海克尔的评估),才能再次恢复宁边5兆瓦反应堆的运行,从而调整照射时间生成含有武器级钚的乏燃料棒。相反,如果朝鲜只是用了手头不太纯的钚239进行的那次核爆试验而把纯度较高的钚239握在手里,或者只是因为引爆装置不过关,那么炸毁冷却塔的“技术含量”也许就在于告诉美国一个类似玩通关电子游戏的常识:即每当过一关前一定要攒足了金钱和体力,否则计算机就会显示“game over”让你从头再来。■
(注:美国议会7月3日透露,朝鲜弃核所需相关费用从2009至2012会计年度,将分别为3亿美元、2亿美元、50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文 / 宋晓军) 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