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大师从商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影响英国流行文化的设计师泰伦斯·康伦爵士
)
这是泰伦斯·康伦爵士(Sir Terence Conran)第几次被市场抛弃?2个月前,他还雄心勃勃大谈康伦品牌的全球发展计划,1个月后就不得不拍卖旗下的餐饮业务,卖了2亿英镑。这预计是伦敦餐饮业今年最大的一笔交易,也将成为伦敦餐饮业和设计界的爆炸新闻。康伦爵士,英国人谁不知道他?长一副乡巴佬模样,永远穿一件品蓝色衬衣和海军蓝西装外套,不系领带、领口敞开的康伦被尊称为“英国家居设计业的祖父”,是用好食物和好设计将英国人从战后供给制的艰苦单调生活中拖出来的天才设计师,是深刻影响了战后一代生活方式的创意家。
康伦也是商人,他的帝国里有20家开在伦敦、巴黎、哥本哈根、纽约、东京的高档餐厅,有8家集中了全球顶尖现代风格家居设计的“康伦的店”,有建筑和室内装饰设计室,有设计博物馆和出版社,有培训机构和慈善基金会。只是,他半个世纪的商业实践一次次证实了商业伙伴们给他的“是设计天才但没有商业头脑”的鉴定。
作为设计师,康伦永远受好奇心驱使,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就说开餐馆,他在1953年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馆“流动厨房”,在里面喝一碗汤只需区区1先令。“流动厨房”一般指救济灾民、贫民的施舍处,康伦经济实惠的“流动厨房”和大萧条期间的施粥店完全不同,那个年代,食物是为了维持生命,与愉悦、欣赏、品鉴无关。康伦的餐厅不同一般,桌椅外观简洁,墙上挂着古老的大幅版画,内部装饰令人耳目一新,并且他配备了全伦敦仅此一台的Gaggia咖啡机,只有在他的店里才能喝上地道的意大利咖啡。很快,康伦的餐厅就成为伦敦最时髦的去处。
从这家餐厅开始,康伦介入了英国流行文化,引领潮流达半世纪之久。1948年,17岁的康伦进入圣马丁的前身——伦敦中央艺术和工艺学院学纺织品设计,上一年级时他就卖出了自己的纺织品设计。几年后他放弃大学学业,加入一个建筑师工作室,为1951年的不列颠音乐节做飞船的内部装饰设计。1952年,他的热情转向家具设计,在诺丁山租了间地下室成立工作室,4年后发展为康伦设计集团。直到今天,康伦设计集团仍是欧洲最有影响的家居设计、代理机构。
20世纪50年代,只有有钱人家里才摆着精工细作的家具,那是传了一代又一代的。工薪阶层有了结余,首先要考虑的是减轻家务负担的洗衣机等消费品,康伦的设计只能出售给公司客户,比如为玛丽·匡特的服饰店做店面设计。多姿多彩的60年代来了,康伦敏锐地看到,新一代年轻人普遍受到好的教育,收入高过父辈,他们购买家具或厨具不仅仅是要买有用的东西,还希望这件产品能够表达他们的某些观点,也就是说“购买”的行为要为生活买进一个态度。康伦决定把他的生活方式卖给这些年轻人。披头士乐队走红那年,康伦的第一个家具厂开工,1964年他创立的家居用品品牌Habitat在伦敦繁华的肯辛顿地区开了第一家店。他想让年轻的顾客把Habitat与正在兴起的摇滚时代、海外度假联系在一起,于是,他请来迷你裙教母玛丽·匡特为店员设计制服、维达·沙宣为店员剪头发,剪彩那天由时尚摄影大腕泰伦斯·多诺万拍照。
( 康伦创立的家居用品品牌Habitat(1973年)
)
年轻人喜欢他设计的扁平造型、需要自己组装的家具,喜欢他把家具摆放在售货大厅的样板间而不是仓库里,感激他帮他们建起了独立自主的美丽新世界。他还第一个推出产品目录。康伦立刻就成功了,当年的媒体称康伦、披头士、滚石乐队、玛格丽特公主在英国形成了“新的阶级”。
设计师要保护自己的创意和思想不被资本扼杀,似乎只有自己操作资本,康伦也走上了这条路。作为商人,他缺乏坚持性,凡事只有短暂的热情,没能保证创意在商业化之后的顺利发展,比如年轻时他将全部热情投入家具设计和制造后,就不管不顾“流动厨房”,任其自生自灭。这样他逐渐丧失了对自己设计的掌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康伦迅速扩大Habitat的规模,十几年间在英国内外开了近20家分店,1981年又让Habitat上市。他的帝国和勇气急速膨胀,甚至插手零售业,买下有400多家连锁店的平价母婴用品品牌Mothercare,又与男装生产巨头合作创立街头时装品牌Next。1986年康伦达到了商人职业的顶峰,成为英国第二大平价连锁百货店BHS的老板,将它和Habitat、Mothercare合并为一体。
80年代是撒切尔夫人的时代,她的政策有力地扶持了康伦的事业,尽管康伦并不是撒切尔夫人的支持者。撒切尔夫人黯然交权于梅杰后,康伦也被董事会踢走,Habitat被宜家收购,他的品牌使用权被董事会出卖给法国广告巨头Havas。此后十几年间康伦不停地和Havas老板争吵,反对以他的名义生产垃圾,深感背上了道德的十字架,一度只好躲在泰晤士南岸船坞改成的办公室里愁肠百转。
他于是决定重回餐饮业。90年代初英国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并非投资餐饮的好时期,康伦常常提到“二战”期间他上寄宿学校时老师们宣讲的乐观精神,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乐观很盲目。他的第一家餐厅于1993年情人节开业,少有人对他鼓吹的法式美食浪漫感兴趣,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另一段餐饮业罗曼史——首相和一个做三明治的女厨师有一腿。
他的餐厅渐渐做出了名气。康伦所有餐厅的卖点是他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就餐环境,餐厅里的每一样细节,从菜单的字体、摆台的方式到室内装饰,都愉悦了眼睛,都流露出对客人恰当的奉迎,以至于BBC经典喜剧《荒唐阿姨》里的两位女主人公要把康伦的餐厅作为她们的根据地,似乎这才能体现出她们是富有且品位一流的现代女性。布莱尔夫妇也在他的餐厅宴请克林顿夫妻,威廉王子的女友则常常光顾他另一家叫“蓝知更鸟”的店。康伦多年的合作伙伴斯蒂芬·贝利说:“外出就餐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它关乎人群、环境。泰伦斯希望餐厅让顾客觉得他们属于同一个俱乐部,有共同的好品位,同时又让人们体验了一次室内设计之旅。”
谈到设计时,康伦自称是保守谨慎的费边主义分子,要求家具有艺术品的品质,这里面暗藏了他对顾客群的挑剔:他要的是审美能力良好的顾客。为此,他有意识地拒绝了绝大多数人。做家具,康伦本来受宜家的启发,Habitat的设计和做工比宜家好,价格却没有宜家亲和,因此在市场中远不是宜家的对手,英国家具市场中它占1%,后者占7.6%,只能认输。后来他清楚地认识到,绝大多数人来Habita买沙发的时候只要求“它是个沙发”,别无其他。失落之余他干脆做个更高端的“康伦的店”,亲任买手,搜罗顶尖产品,以价格划定自己的客户群。
做百货零售,他有个著名的段子。康伦来到某家BHS连锁店,惊呼:“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粉红睡衣?快拿走!”销售经理对他说:“其实,泰伦斯爵士,这是我们卖得最好的商品。”虽然康伦从上世纪50年代即致力于塑造英国人的品位,现实表明他过于乐观了。贝利认为,康伦要求的品位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切尔西区的,这在当今人口中只占极少的比例,“他进军餐饮业后,沿用家居、建筑设计业的审美规则,这不适合今天餐馆的消费者”。美食家、餐厅评荐专栏作家A.吉尔有一次谈到“午餐”时把午餐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边吃连锁餐厅Pret A Manger卖的三明治边翻八卦周刊的人,一类是女公关经理、杂志女编辑、借午餐组织慈善活动的贵妇。康伦的餐厅往往是后一类人的午餐场地,“康伦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人群,到最后这些人成了他竭力想逃避的。”贝利说,“我倒是希望他早点逃开。”
有评论家说康伦是英国文化生活的一曲哀歌。也许,出售餐饮业务解脱了康伦,他可以静心在乡下宅子的家具作坊里好好培养学徒。培养学徒,这事儿像他坚持的一切东西,听起来是那么过时。■(文 / 李孟苏) 设计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