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足10%的尝试和超过2%的节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轮胎、润滑油和车载电子,在莱斯特·布朗那本倡导生态经济的《B模式》中,这三样汽车消费中整车之外的增值产品,被视作单一消费社会的汽车文明指数。按照莱斯特·布朗的数学模型计算,一旦轮胎、润滑油和车载电子这三类产品的消费增长超过了单一新车增长,那么汽车消费经济体就发生了质变,不再是新兴汽车消费市场,而是真正进入成熟汽车经济环境了。面对中国汽车制造界2008年突破1000万辆的私下目标,越来越多人不再甘心只作为新兴汽车消费市场的一员,催生中国汽车消费意识进入成熟市场,正在成为轮胎和润滑油大亨们努力推动的事情。尤其是面对每桶原油突破130美元高位,远期期货预估年底会达到200美元的情况下,与石油制品相关的汽车消费品,直接成为催熟汽车消费理念进化的兴奋剂。
与单一追求小排量,或者推崇混合动力技术的改良派心态不同,汽车润滑油巨头们似乎看到了新的商机,通过推广合成润滑油的全球流行,以增强发动机运行效率的方式来节约燃油。这套化学工业优化方式的节能经济策略,在欧洲受到出奇的追捧,与28欧元/桶的传统润滑油相比,越来越多人开始替换使用60欧元/桶的合成润滑油,因为在他们看来,合成润滑油更能节约燃油,32欧元/桶的润滑油差价远低于1.21欧元/升的汽油持续开支。接近50%的欧洲汽车用上了合成润滑油,相比之下,中国汽车的润滑油消费就要保守得多,只有不足10%的车尝试性使用合成润滑油。中国汽车消费者能否认同合成润滑油的全球节油潮流,润滑油市场增长速度何时能够超过新车增长,彻底摆脱新兴汽车消费市场的初级阶段,为此我们专访了壳牌润滑油业务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沈坚。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中国汽车养护中只有不超过10%的人在用合成润滑油,这个数字与私人汽车发达国家的50%相比,到底差距在哪里?
沈坚:汽车润滑油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合成润滑油是在天然油品的基础上增加添加配方,从而提高汽车在恶劣环境中的运行效率。目前中国多数车主还是喜欢传统润滑油,其中很大原因是便宜,可大家却往往忽视合成润滑油在长期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以及节省汽油的潜力。差距在于使用汽车的理念上,追求廉价方便,还是负责任地驾驶。中国新车生产量已经突破每年800万辆,但是对于汽车使用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与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地位并不般配。可喜的是,中国车主们正在逐步接受更先进的技术产品,合成油尝试性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三联生活周刊:合成润滑油与普通润滑油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使用过后的油品,是否需要一套更科学的回收体系?壳牌有没有什么润滑油处理体系?
沈坚:普通润滑油指矿物油,是经过原有提纯过滤后的自然油品,而合成油则是对化工原料进行复杂工艺处理,优化润滑油分子结构后的人工产品。合成油在清洁性和耐磨性上比矿物油强很多,同时可以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环保表现。譬如“超凡喜力”的清洁能力就是普通润滑油的5倍,剪切稳定性是普通矿物油的3倍,氧化稳定性是普通矿物油的2倍。国外和中国对用润滑油的环保条例不太一样,国外在润滑油方面是强制回收的,他们会将废油卖掉,这是他们另一个利润来源。其实壳牌非常希望中国能够设立一套润滑油回收体系,毕竟废油流入土地是很严重的污染。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使用合成润滑油,到底能节省多少燃油?
沈坚:接近130美元/桶的原油,这足以刺激全球汽车驾驶者对于节油的重视,另一个动力来自环保,大家都关心自己的碳排放水平。正是基于这些综合因素,才在最近几年激发了全球合成润滑油的流行。到底能节省多少燃油,与驾驶方法和车况有关,如果纯粹对合成润滑油做评估,譬如给汽车发动机注入壳牌劲霸,可以比传统矿物油节省2%的燃油。
三联生活周刊:全球油价飙升,很多预测认为2008年底将达到200美元/桶,汽车润滑油是否会提价?
沈坚:成品油价的持续上涨,给了汽车润滑油很大压力。壳牌非常关注基础原油的市场变化,并且努力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来节约成本,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情况,价格策略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和成本来平衡。
三联生活周刊:在未来5年内,中国汽车消费将保持高速增长,壳牌预计中国的润滑油经济将如何发展?
沈坚:目前壳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占据了12%的份额,在国际润滑油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整个市场中位居第三位。根据Kline公司的分析数据,中国润滑油2006年整体市场需求大约511万吨,未来5年预计增长幅度为每年近5%。与这个数据相对的则是2007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534万辆,同比增长20.8%。从这组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作为汽车消费中最频繁的消耗品,润滑油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节约汽车汽车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