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险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王伟(无锡) 图/陈曦

 姐夫到四川黄龙寺自然保护区旅游,大巴从都江堰出发,经由汶川、茂县开往松潘。那天下午,当大巴行至两河口附近时,突然,伴随着大地剧烈摇晃,公路上方的山体滑坡,巨大的石头滚落下来,车辆被前后堵得严严实实。

  手机信号中断了,车载电台也收不到广播,天空中飘起了雨丝。导游安慰大家不要惊慌,修路队很快就会赶来打通道路。在沉闷的等待中,夜幕不经意间降临了,黑压压的山林静谧得令人恐惧,游客们蜷缩在自己的座位上,谁也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修路队依然没有出现。游客们又饥又渴,大人还能忍耐,可是孩子吃不消,发出嘤嘤的啼哭声。车上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附近也找不到商店和居民,家长无能为力地抱着孩子偷偷流泪。

  消极等待总不是办法,在驾驶员的提议下,所有的男人下车清理路面的石头。然而石头实在太多太沉了,才搬走四五块巨石,大家就气喘吁吁干不动了。没有工程机械,仅靠游客的人力打通道路显然是不可能的。一番讨论后,大家决定舍弃大巴,由导游领路,往茂县的方向步行。

  一路上,大家看见断裂的柏油路面、扭曲的交通路标,偶尔还能看见一片狼藉的建筑废墟。那一刻姐夫忽然有奇怪的幻觉:会不会是发生地震了?姐夫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千万不要这样想啊!

  走到半路,遇到一支部队正吆喝着响亮的劳动号子,热火朝天地抢修道路。看见游客走来,一名上尉远远地迎了上来,焦急地询问前方情况。还没说上两句,上尉好像想起了什么,招呼士兵们解下挂在身上的干粮袋和水壶,一个个捧到游客们面前。

  游客们小心翼翼地接过干粮袋和水壶,疑惑地打听着,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上尉用沙哑的嗓音告诉大家,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汶川到松潘的公路已全线中断,温家宝总理亲临一线坐镇指挥救灾,部队就是派来打通道路和救援遇险群众的。上尉还告诉大家,茂县的灾情很严重,道路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建议大家绕道前往灾情相对较轻的北川。

  游客们这才明白,为什么沿途见到的都是揪心的景象。谁也说不清,还有多少人被困在这条公路上,他们是不是在忍饥挨饿。没有任何人发号指令,大家草草地吃了几口干粮,喝了几口水,就不约而同把干粮袋和水壶还到战士手里。心情沉重的人们知道,虽然现在肚子还饿着,嘴巴还干着,但后面的人比自己更需要干粮和水。

  公路上空又回荡起响亮的劳动号子,战士们开始忙碌着搬运石头。游客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告别了部队,径直往北川的方向赶路。在湿滑的路面上,大家相互搀扶着一步步前行。

  就这样,在春雨纷飞中,游客们走了一程又一程。有好几次,有人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马上就会被人搀扶起来。渐渐地,每个人的头发上、脸上和衣服上都沾满了泥巴。

  终于,公路前方有汽车开动了,大家被接上救援车直奔北川。汽车打着双跳灯,在布满裂痕的公路上缓慢地行进着,橙红色的灯光化作一股暖流,在人们的心头涌动着。

  游客们到达北川县城后稍事休息,就要转车开赴江油了。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区和愁肠百结的百姓,大家一点都没有脱险的兴奋感,心情反而更加沉重。毫无疑问,游客们是幸运的,马上可以逃离灾区回到温暖舒适的家里,可是这里的百姓呢,他们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露天里受冻。

  去黄龙寺自然保护区之前,大家都早早地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准备抵御高原的寒风。现在,大家即将下山去温暖的江油平原,羽绒服就要派不上用场了。姐夫脱下羽绒服,披到路边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男孩身上,其他游客见状,也纷纷脱下羽绒服,送给了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孩子。那一件件红的、黄的、紫的羽绒服,如同一个个小太阳升腾着热力,温暖着他们的身体,温暖着他们的心。

  汽车缓慢地驶离县城,游客们带着灾区的温暖回家,也在灾区留下了温暖。

上一篇: 北川
下一篇: 震中块肉余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