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恍如隔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恍若隔世·四姑娘山
这里的宁静令人心酸
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前的四姑娘山,它在阿坝州境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宁静如世外桃源,似乎成为人人向往的温馨的象征。令阿坝人自豪的是,全国一共6个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中,阿坝州就占了3个——九寨沟、黄龙和卧龙。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为的是洗涤疲惫的心灵。
很少有人知道,悲情就孕育在这美丽之中。这里地处我国南北大地震带上,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的地震带上。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茂县北部的叠溪镇就发生过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一座繁华千年的古城曾被顷刻淹没。
现在,汶川大地震后,时过境迁,这里大约已经变成满目疮痍。但我们还是应该将这种恬静深藏进哪怕是伤痛的记忆中。
■恍若隔世·汶川
不能消失的“震中”
汶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48%,户籍人口10.5万的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
这里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就在这里。
而就在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刻,一直以山川秀美著称的汶川却以“震中”之名引来世界关注。这些绵延起伏的青山,一瞬间涌向千家万户,众多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汶川,就此被世人所铭记。
■恍若隔世·平武
不可触摸的伤痛
平武是个古城,悠悠2000年的历史,三国时为阴平郡之广武县,晋改平武县。取阴平、广武二名而成。平武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县内美丽的王朗保护区中,生活着最大的野生大熊猫种群,这里被称作“熊猫的故乡”。
藏族、汉族和羌族共同生活在这个19万人的小城中,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生活在这里的白马人是远古的氐羌遗裔。生活在这里的同胞们是那样珍惜自己的家园,树干为架,茅草为屋,他们依山而居,与自然融为一体。但显然这种简陋的家园难以抵御无情的震灾。在这次特大地震中,这里的山居大多被夷为平地。
( 映 秀:震中小镇废墟一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图为航拍位于震中地区的映秀镇,这个有1.2万人的小镇,仅3000余人生还。
)
■恍若隔世·理县
遥远的“吉祥之地”
理县,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县城所在地杂谷脑镇,即藏语“嘎相郎”的谐音,意为“吉祥之地”。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理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32.9%。加之气候条件多样,成土母质复杂,土壤资源丰富,污染几乎为零,这里的空气曾经让人陶醉。但这次,这里被漫天的尘埃湮没。
古老的藏族文化,悠久的羌族文化,使这里成为藏羌民族文化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民族能歌善舞,图片中这位美丽的少女是否就是那沉浸在幸福欢乐中的一员?在这次特大地震中,这里已有1231人死亡,2176人失踪,30019人受伤。我们衷心祝愿这里的同胞都能平安。
■恍若隔世·成都
成都:最坚强的后方阵地
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积淀着“锦官城”的厚重;青城山、文殊院……浸润着“蓉城”的灵性。5月12日的大地震使成都2300多年的繁华和安逸在那一刻暂时静止。
一瞬间,成都成了震区最坚强的后方阵地,为了那些受困的同胞,为了那些急需救助的孩子们,无数本来闲适的市民毅然前往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展开救援。同时,成都也成为救援物资的大本营,到5月19日,已组织帐篷 10万顶、棉被21.7万床、被褥和棉衣24.2万套,食品和饮用水4143车、粮食3.83万吨,药品834.8万盒(瓶、支、袋)、医疗器械242954件(台、支、卷)。伤痛带来的关怀,正从这里出发。 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