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特勒和沃韦之间
作者:苗炜那天下着大雨,雾气弥漫,我们到了蒙特勒城外的西庸城堡。这座城堡以拜伦的诗歌而闻名,1816年,拜伦游历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雪莱夫妇,那年6月写出了《西庸的囚徒》等诗作。西庸城堡建造于日内瓦湖上,城堡中的地牢曾经关押过许多囚犯,日内瓦宗教人士博尼瓦尔(Francois Bonivard,1493~1570)就曾被锁在一根石柱之上,据说他围绕石柱不停走动,在地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当年拜伦来此是瞻仰古迹,如今我们到访,他也成为古迹,地牢中一根石柱之上有他的签名,只“Byron”5个字母。我在石柱下打量,我只知道诗人跛脚,不知道他有多高,导游出来解答疑惑:“地牢当年非常肮脏,地上堆积很多尘土,后来都打扫干净,铲平地面,所以诗人的签名今天看来在较高的地方。”
我疑心这签名未必真是拜伦所写,他的诗里曾教导后人不要打扫掉博尼瓦尔的足迹,查良铮先生的译作说:“博尼瓦尔在那里走来走去/印下深痕,仿佛你冰冷的石板/是生草的泥土/别涂去那足迹/因为它在暴政下向上帝求援。/自由呵,你在地牢里才最灿烂!/因为在那儿你居于人的心间。”拜伦说,这个监狱变成了圣地和神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参观这样的地方。南非的罗宾岛在开普敦偏西方向约10多公里处,曼德拉在岛上的监狱里被关了18年,克林顿造访南非时,和曼德拉在监牢里曾有一张很棒的合影,1999年那里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遗产。但有南非导游说:“我们曾带中国大陆一代表团去参观罗宾岛,到了那里就被一位干部大骂,‘你怎么能带我们来监狱呢?你不是咒我要进监狱吗?’后来,我们就不再带客人去罗宾岛了,除非他自己提出来要去。”
以我对导游的了解,你向他提出自己要去的地方,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我提出,要去沃韦看看卓别林的故居,导游一口应承下来,但还是要先按照安排,参观当地的葡萄酒庄,去看当地的一个爵士音乐表演。下午天空放晴,湖水清澈,雪山透亮,我们路过了著名的青草地疗养中心。到蒙特勒转一圈并不难,难的是到这里打一针羊胎素,接受细胞活化治疗。据说麦当娜50岁已过,但容颜不老,就是用的羊胎素。喝羊胎素口服液、吃羊胎素胶囊,大概其功效和中华鳖精差不多,但打一针羊胎素,依旧是最了不起的神话。注射玻尿酸、注射肉毒瘤素找国内一家美容医院就能做,我认识一时尚杂志的美容编辑,她获得了到蒙特勒注射羊胎素的机会,号称价值数十万元,对她来说,这是永葆青春的一针,这里的活化治疗中心才是她的圣地和神坛。
对爵士爱好者来说,每年7月间的蒙特勒爵士音乐节才是神坛,这个爵士节从1967年开始举办,吸引无数爵士大师来此演出。我们4月间造访,居然在沃韦边上的小镇欣赏到了一个小型的爵士节。所有演出场地都是大帐篷搭成的,但演出水平绝对一流。深夜从演出现场再回到酒店睡觉,满以为第二天早上能去“拜会”卓别林,结果被导游告之,卓别林的故居被卖掉了,那里正在建卓别林博物馆,没什么好看的。其实我能看见一尊卓别林的塑像就会很满足了,布鲁斯蓝调大师B.B.金在蒙特勒演出都能有一个半身塑像,卓别林在沃韦住了20多年,倒是应该有一个博物馆。
2007年12月,有消息说,卢森堡的投资者出资3000万美元和瑞士的卓别林博物馆基金会签署协议,要将卓别林沃韦故居改建成永久性的博物馆,博物馆里还会有一个200座的电影院。那故居是一座带有白色廊柱的老宅,据说只对公众开放过一天,就招待了8000个参观者。卓别林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5年,直至1977年圣诞节去世。
卓别林说过他不喜欢过圣诞节,小时候能得到一个苹果当礼物就算不错了。他在青年时期迅速变成有钱人,老年选择住到沃韦,大概也和英国传统有关,是英国人最先将蒙特勒地区开发成疗养地。法国戏剧电影作家协会的主席罗歇·费迪南曾经给卓别林写过一封信:“您从来不曾一朝得意而忘了您那悲哀的少年时代,名气始终不能把您和过去的历史分割开来。”——然而,说来可叹,这种情形在一般人中却也是屡见不鲜的。信中还说:“您的演技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您演出时潇洒自如、率真随分,不受教条约束,但又非全凭机灵,这是由于您自己从前有过的苦难、快乐、希望与失望。许多人都理解这些,因为他们也曾受到难以忍受的痛苦,需要获得同情,经常希望得到安慰,在笑中暂时忘了痛苦,而这种笑也并非要治愈人的创伤,它只是要给人一些慰藉。”
罗歇·费迪南这几句话,很准确地说出了我对卓别林着迷的原因。从蒙特勒离开的时候我宽慰自己,等那个博物馆建成之后,有机会到那个电影院再看一遍《淘金记》或《城市之光》吧。我们的车再次经过沃韦,又看到镇上最大体量的建筑,它占据湖边最好的视野——这是雀巢公司的总部。 羊胎素蒙特勒沃韦之间卓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