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高考模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江苏盐城 王淦生 

饱受争议的江苏“2008高考模式”,实际上从2007年的上半年就已经奏响序曲。因为江苏新施行的这一考试模式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在高二学年的下学期先期进行4门必修学科(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和地理这6门中除去2门选修学科后剩下的4门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步才是高三时与全国同步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此时进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及2门选修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按得分划为A、B、C、D共4个等级,成绩均在C级(60分)以上才具有高考资格;以语文、数学、外语3门的总分排定考生名次,划定录取分数线;选修学科成绩则按考生人数比例划分为A+、A、B+、B、C、D共6个等级,2门选修学科均获B级以上的考生方有本科院校的填报资格。至于在录取时究竟是总分优先还是等级优先,各高校都要求何种等级,在离高考仅剩下1个月左右的今天还未能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

只要略懂一点教育规律的人都清楚,这种容不得考生在每门学科上有丝毫“闪失”的考试模式到底是在减轻还是在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至于高校,这阵子对如何录取江苏考生也是忙得晕头转向,有些学校也只是拿出了框架式的章程。但即便是这“框架”也已显露出互相冲突的端倪,这只能说明江苏2008高考模式的可操作性还有问题。 高考江苏模式

上一篇: 盛世“打油赋”
下一篇: 农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