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与英雄们的土地

作者:朱步冲

神祇与英雄们的土地0( 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遗址包含着不同类型的民居 )

德尔菲——世界的中心

“如果把希腊神话与宗教比喻成一个迷宫,那么德尔菲就是它的钥匙。”雅典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帕诺斯·瓦拉凡涅斯对我们说。尽管在希腊游览地图上不过是一个黑点,然而它却是连接希腊南北、东部与西部的十字路口。从雅典乘坐公共汽车出发,沿3号国家公路前往德尔菲是一件乐事,在3小时的旅程中,多刺的橡树、悬铃木与地中海柏树稀疏地布满了沿途的丘陵地带,间或点缀着种植谷物的农庄,包括番石榴、柠檬与橄榄,被小溪、丘陵割裂的土层中不时可以看见裸露的苍白岩石。

德尔菲遗址位于帕纳萨斯山的南麓,四周是陡峭笔直的山崖。传说宙斯为了找到南北极之间的中点,在同一时间从南北极放飞了两只雄鹰让他们相向而飞,最终,它们在帕纳萨斯山的巅峰旁擦肩而过,于是一个祭坛就建在据说是当年两鹰相遇处。似乎是为了佐证传说的现实根源,不时有山鹰从帕纳萨斯山附近的天空中滑过。对于游客来说,这不是一段轻松的路程,在德尔菲小镇下车后,必须在相对崎岖的山路上步行将近1公里,才能抵达遗址。

作为与多多纳、奥林匹亚齐名的宗教圣地,德尔菲仿佛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希腊宗教变迁史。“早在迈锡尼文明时期,这里就是大地女神盖亚的祭坛,直到公元前800年,多利安人入侵结束后,这里成为阿波罗崇拜的中心。”瓦拉凡涅斯说,“在此后的1000年中,它甚至吸引了许多邻邦住民前来祈求神谕,从吕底亚国王克罗索斯、佛吉亚国王米狄阿斯甚至到罗马皇帝提图斯。”这种信仰的变迁甚至通过神话的形式表达出来:据说在帕纳萨斯山附近的密林中,代表多利安人信仰的太阳神阿波罗用自己的神弓射杀了盖亚所生的巨蛇皮同。

作为德尔菲遗址的中心,昔日的阿波罗神庙只剩下5根各有缺损的多利安式柱矗立在地基上。瓦拉凡涅斯告诉我们,这已经是德尔菲的第三座阿波罗神庙,建筑于公元前6世纪,前两座的遗址已经荡然无存。2600年前,任何前来德尔菲的朝圣者都必须前往神庙入口处的卡斯特里亚圣泉沐浴,奉献祭礼,然后再向女祭司请求神谕。在普鲁塔克的文献中我们得知,这永不干枯的泉水是从一个狮头泉眼中缓缓流入水池,然而今天泉水已经干涸,我们只能看到公元1世纪时罗马人重修的圣泉池遗址,以及紧贴泉眼、在山崖上凿出,以便朝圣者放置献祭的壁龛。在位于神殿后部的神谕所,安放着著名的圣石翁法罗斯石,旁边是呈三边形安放的女祭司座位。通常在咀嚼过麻醉性的月桂树叶后,她们就端坐在这里,呼吸着自石缝中弥散出的、来自巨蛇皮同尸体发出的神秘气息来回答朝圣者的提问——尽管这些气体根据1991年首批来此发掘的法国考古家们推测,不过是具备麻醉性质的乙醚。在希罗多德《历史》的描述中,这些神谕大多是有着韵律、含义模糊、类似短诗一样的字句,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公元前480年,当波斯国王薛西斯的大军度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希腊后,德尔菲的女祭司向雅典海军统帅狄米斯科托利说出的,关于希腊人只有“寻求木墙的庇护”才能渡过难关的词语。

( 2007年7月26日,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里展出的青铜雕像马拉松男孩 )

“人类关于神谕的误解,是许多希腊神话故事中悲剧的根源——主人公千方百计地企图绕开命运,但最终仍然不能逃脱其掌握。”瓦拉凡涅斯说。确实,无论曾经解开了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的俄狄浦斯,除掉了美杜莎女妖的珀尔修斯,或者攻陷了忒拜城的英雄阿尔克迈翁,都在与命运的对抗中获得了辉煌,但最终堕入不光彩的宿命结局。事实上,德尔菲也是希腊宗教信仰矛盾性的体现,在阿波罗神谕所旁的一块巨石,据说就是奥林匹斯山诸神中性格来历最为复杂的神祇狄奥尼索斯之墓。他因母亲赫拉的嫉妒,被泰坦杀害而复活,是酒神、葡萄种植之神、山林之神以及中毒者的庇佑者,不在奥林匹斯山成长,而生长于印度。按照瓦拉凡涅斯的解释,最初对他的崇拜可能来自北部的色雷斯地区,是多利安人征服前原始象形的自然力崇拜的遗留。“与阿波罗代表的光明、理性与智慧截然相反,酒神代表着未经控制的狂欢,神秘的自然感应。”在冬季,阿波罗离开德尔菲的3个月里,帕纳萨斯地区的妇女们会在夜间举办狂乱的狄奥尼索斯祭典,在纵酒和狂乱中,撕碎作为祭品的公牛或山羊并分食,以此让狄奥尼索斯的精神进驻她们的身体。根据导游的介绍,这种神秘祭祀的第一个牺牲品,就是希腊神话中曾担心狄奥尼索斯蛊惑自己子民而对其信徒进行迫害的忒拜城国王彭透斯。

在遗址附近的博物馆中,我们看见了出土于德尔菲、雕刻于公元4世纪左右的狄奥尼索斯形象,头发以葡萄藤花冠装饰,附近还矗立着早于其200年的克洛诺斯雕像,与蹲坐在伊奥尼亚柱头上的斯芬克斯。虽然此时的希腊雕塑仍然保留着埃及艺术的影响,面目稍显呆板、姿势单一、肌肉线条僵直而粗率,但已经能逐渐看出古典全盛时期希腊雕塑即将拥有的,对于完美身体描摹的特征。《荷马史诗》里,无论是忒修斯、俄底修斯或者赫拉克勒斯,在征途中遇到高大、美丽的陌生人时,常常会质疑他们是否是奥林匹斯山上降下的神。确实,在希腊人看来,神明与凡人一样有躯体,有人类的情感与欲望,在奥林匹斯山与尘世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宙斯可以拥有人间的情人,而立下伟大功业的英雄则能够被擢升为神。诸神与人类的唯一区别不过是他们长生不死,受伤后痊愈得快,比凡人更高大美丽。

回到雅典,在国家考古博物馆15展厅内,我们终于看到了在这种理念到达巅峰时期后的作品:以完美运动员身体出现的宙斯青铜雕像,手持长矛或锻造的雷电做出投掷的姿势,其精妙的平衡性深刻证明了希腊人对于人体与工程学的熟悉与掌控,也表达了拥有完美身体的人,即是最接近神明的观念。

从米克诺斯到提洛斯——神祇诞生之地

“海洋为希腊人的信仰和宗教神话塑造了性格,并提供了驱使的动力和蓝本。”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如是说。早在1600年前克里特文明的全盛时代,希腊人就驾驶着多桅帆船往返于爱琴海各岛之间,远及埃及。今天,这些岛屿仍然是希腊居民度假的热点,一张从雅典出发,经埃伊纳、蒂诺斯到达米克诺斯岛的往返船票,在这个旅游淡季只需68欧元,换来的却是5小时的惬意之旅。“希腊多神崇拜的源头就是包括海洋在内,拥有伟大力量的自然活动,而最终这些自然力量被人格抽象化成了各种性格鲜明的神祇。”英国利兹大学客座研究员、《古希腊:生活,神话与艺术》的作者爱玛·斯塔夫德告诉我们,“这片被荷马美誉为暗红色葡萄酒的水面,既决定了希腊城邦国家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它的精神世界”。4月的爱琴海波澜不兴,间或有灰色的海鸟从水面低处疾掠而过,使得大部分游客都不愿意安坐在配备了液晶电视和可调座位的客舱,而选择端着一杯希腊咖啡,流连在甲板上。不过在《荷马史诗》中,这种宁静却有时使扬帆远航的英雄与水手受困于其中:从特洛伊凯旋的俄底修斯就传说曾在这片海域中遭遇了以甜蜜歌声诱惑水手的塞壬女妖,而无风的天气却使得船队无法迅速离去。

米克诺斯岛是个让人沉醉的地方,位于岛屿西南端,以鹈鹕为吉祥物的首府米克诺斯镇完全是一个由白漆外墙的住宅、满栽鲜花的木质阳台,以及幽静错综的小巷组成的迷宫。紧靠码头的沿海建筑物被称为“小威尼斯”,热心而大胆的出租车司机载着我们行驶在狭窄的石板街道上,不时地按着喇叭。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两边贩卖传统希腊银饰、渔夫帽的商店和海鲜餐馆已经顾客盈门,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荷马史诗》描述的那个年代,这里却是一片荒芜。传说这个岩石嶙峋的小岛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与波塞冬搬运巨石造就的,作为被镇压的反叛泰坦巨人的监牢。“实际上,米克诺斯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这里才拥有了一个伊奥尼亚人建立的小殖民城市。”在米克诺斯岛和提洛斯岛进行了长达25年发掘的亚里士多德大学考古学专家康斯坦丁诺斯·萨科斯博士告诉我们。这个小岛直到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爆发时,才正式出现在历史记载中,然而借助邻近提洛斯岛宗教祭祀活动的兴盛,它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繁荣的港口与商业轴心,阿波罗与赫拉克勒斯成为当地人最为崇拜的神祇。要想与2000年前的米克诺斯岛亲密接触,就必须前往位于米克诺斯镇北端、邻近码头山冈上的考古博物馆:在紧靠走廊大厅的A1展区,就陈列着一件光洁的大理石制赫拉克勒斯雕像。根据萨科斯博士的考证,它是一件雕刻于罗马时代的摹本,原件距今大约2500年,早已被毁。在博物馆的众多收藏中,数量最为丰富的就是在本岛与邻近地区出土的陶器,其中一件是公元前4世纪雅典用于装运橄榄油的黑色双耳细颈陶瓶,生动地描绘了全副武装的雅典娜与泰坦战斗的形象。而另一件公元前700年左右、带有鲜明克里特风格的赤陶花瓶上,详尽地以浮雕形式刻画阿尔戈斯英雄们乘坐木马潜入特洛伊、墨涅拉俄斯强行掠回海伦,以及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背着老父仓皇出逃的景象。

“阿开亚人对爱琴海诸岛的征服和移民,正是希腊神话中前特洛伊时代英雄们探险、征战传奇的原本。”爱玛·斯塔夫德表示。从镇中心驱车大约15分钟,就能达到岛屿北部的帕诺莫斯湾,在濒临海湾的山冈上,几处农舍的旁边,我们找到了“旅游手册”上那堆被称为“菲提亚古墓”的遗址。据称这堆散落在山野间的石灰岩,就是远征特洛伊的联军猛将罗克里斯岛的埃涅阿斯的墓穴。这个傲慢自大的勇士在特洛伊的雅典娜神庙中粗暴地掳走了公主卡珊德拉,于是雅典娜与波塞冬用雷电和海啸在附近的海面上,用宙斯锻造的雷电和三叉戟放出的黑色风暴摧毁了他的船队。眺望不远处波澜不兴的海面,让人不禁想到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中所说的那句:“(希腊)众神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是检验何为人类行为的适当性,有时不惜以打破准则的方式进行。”根据萨科斯博士的说法,这处遗址很可能属于某位前来米克诺斯岛殖民的阿开亚部落首领。他是否真的因爱琴海的不测风云葬身于此?还是在完成自己的丰功伟绩后寿终正寝?暂时还不得而知。

从米克诺斯岛南端的游轮码头出发,向西航行大约1小时,就能到达提洛斯——一个几乎完全由岩石构成、面积仅为4平方公里的小岛。传说泰坦女神勒托在此为情人宙斯产下太阳神阿波罗与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这对孪生神祇,作为奖赏,宙斯令这块在爱琴海上四处漂泊的浮石生出4根支柱,从此固定在基克拉泽斯群岛中心的位置上。近年来,由于限制蜂拥而至的游客对这里星罗棋布的古迹造成损害,希腊旅游管理局规定从周二至周日,每天只有一班游轮往返于米克诺斯与提洛斯岛屿之间,游客们只能利用不到4小时的时间,冒着近乎折磨的阳光直射,在这个毫无遮蔽的岛屿上观光游览。

作为与奥林匹亚、德尔菲齐名的宗教圣地,提洛斯岛在《荷马史诗》中常常出现,成为英雄们寻求神谕的场所。到了公元前6世纪时,雅典僭主裴西斯特拉托斯(Peisistratos)在岛上修建了第一座阿波罗神庙,在其后的1000年中,这里始终是爱琴海政治和宗教的中心,一度成为希波战争后,雅典海上联盟公共财富的存放地。旅游管理机关指定的参观路线,一条指向神庙建筑群,一条指向古老的剧院遗址。在神庙建筑群的中央是一棵沧桑的棕榈树,传说勒托就是在这棵树下经历了9昼夜的磨难,才得以顺利生产。在遗址众多大理石构筑的多利安柱、围墙之间,实则混杂了历代提洛斯住民和征服者的信仰崇拜——阿波罗、阿尔忒弥斯,甚至来自埃及的女神伊西斯。出现在各种旅游明信片上的5只矗立于阿波罗神庙前的石豹,其实是纳克西人崇拜的神兽。在阿开亚人、多利安人一拨拨儿的移民、征服浪潮中,他们带来的神明与本土的山林神祇、怪兽与精灵奇妙地纠结、融合,最终形成了这个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

迈锡尼——远征特洛伊英雄的故乡

根据希腊神话,迈锡尼王国的创建者即是杀死了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英雄珀尔修斯。为了逃避关于自己将杀害自己祖父——阿尔戈斯国王阿里克西俄斯的神谕,他背井离乡,来到阿尔戈斯平原的边界,役使独眼巨人赛克罗斯建造了迈锡尼城堡。今天,通向宫殿遗址大道旁的城墙,仍然被称为“赛克罗斯之墙”,以表示后人对如此浩大工程之艰巨性的惊叹。

经过谢里曼,以及迈克尔·文德里斯等历代考古学家的发掘,被长达900米的“赛克罗斯之墙”环绕的迈锡尼卫城遗址面积达到惊人的3万平方米。位于遗址中心处、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宫殿大厅残留也常常被俗称为“阿伽门农大厅”,夯土平整的地面上残留着巨大的柱础,以及原始的排水沟渠痕迹,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环绕大厅周边的浴室、储藏室。根据瓦拉凡涅斯等学者对皮洛斯等迈锡尼时代出土的陶器、壁画残余估计,这座宏伟的宫殿建筑室内高度约为6到8米,以赭红色为主要色调,房间中央是一块由4根巨大圆柱环绕的炉膛,天花板则以蓝、红、黄等色的石膏板块装饰,墙壁上绘以生动的壁画,包括咆哮的雄狮与机警的牡鹿。从这里眺望出去,宫殿背靠险峻的群山,俯瞰着阿尔戈斯平原上的农田,而东南处1英里外的科林斯海滩也历历在目。“在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文明鼎盛时期,这些王国同时控制着海上贸易与农业。”瓦拉凡涅斯说,“他们取代米诺斯人成为爱琴海的主人,出口陶器、橄榄油、青铜武器与纺织品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些国家常常联合起来,对危害贸易的敌人进行远征,特洛伊战争的原型很可能就是这样一场讨伐:“如果看看《荷马史诗》开头名为船目的一章,我们就会发现30多个迈锡尼王国首领的名字,其中阿伽门农的迈锡尼、狄俄墨德斯的梯林斯,以及内斯特的皮洛斯都已经被考古发掘证明了存在。”

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确定,被谢里曼在紧靠“狮门”,被称为“墓圈A”的地点发掘出的5座井式墓葬并非属于发动特洛伊战争,而是在归国后被王后克吕泰涅斯特拉谋杀的希腊联军主帅。尽管男性墓主人身上覆盖着豪华的黄金胸甲与面罩,女性死者戴有黄金制成的印章、胸针、戒指,绘制着明显带有克里特文明影响的图案,诸如矫健的公牛、牡鹿与雄狮,然而根据检测,这些墓葬的年代应当是公元前16世纪,比史诗性的特洛伊战争要早300年左右。从迈锡尼王宫出发,沿70号公路向南行驶,就可以看到被称为“阿特柔斯宝库”的拱顶蜂巢状石墓。虽然已经被古代的盗掘者洗劫一空,但通过在17英尺高的坟墓入口处耸立的绿色大理石石柱和雕琢繁复的墓道入口门拱石,间接证明了墓葬的宏大与奢华。在迈锡尼文明的突然衰落后,这些遗迹,迈锡尼文明的神祇,连同阿尔戈斯的地理风貌,和王国辉煌的征战业绩被游吟诗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终在公元前8世纪被荷马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不朽的巨著。迈锡尼的国王们也和古老的神祇一起成为希腊神话的主干,并成为我们与这个奠定希腊文明基础的黄金时代的唯一精神联系。 考古希腊历史公元前2000年德尔菲神庙神祇土地迈锡尼希腊移民希腊旅游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