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市场空间转换:从帝王到文人

作者:曾焱

书法市场空间转换:从帝王到文人0( 《容斋随笔》作者、南宋文学家洪迈的书札,估价120万~150万元 )

5月下旬,一件被专家们认为难得一见的唐寅真迹《自书诗卷》将在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历代法书专场”明代“吴门书风”专题中出现。唐寅恐怕是中国文人里面世俗知名度最高的人了,在“吴门四杰”中又最具狂放不羁真性情,作品历来被收藏家看重。近年拍卖市场上也常见唐寅款的书画,但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专家金运昌说,唐寅书画其实传世量非常稀少,书法更比画少,真迹又大部分藏于公立博物馆,民间罕见真迹,市场充斥赝品,同列“吴门四杰”的文征明等人作品也是同样境遇,“像《自书诗卷》这样出版著录翔实、权威专家一致认可的作品在拍卖场上出现还是第一次。如果不是品相微有瑕疵,估价还不止现在的600万~800万元”。诗卷是唐寅为友人云庄先生书写,前段节录了他晚年所作《花下酌酒歌》和《席上答王履吉》两诗中的内容,后段“君今既许我为友”等句则是与云庄约定对酒的箴规之词。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专家单国强鉴析了题跋、印章后认为,目前诗卷第一个有据可考的收藏者是傲徕山房主人、汉军正蓝旗赵尔莘,民国年间他在刊印《五朝墨迹》时,曾将此卷作为单行本出版过。“文革”期间,诗卷从赵家入藏故宫博物院,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全国文博单位藏品进行巡回鉴定,这件《自书诗卷》也在其中,被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5位书画鉴定界前辈一致认可,收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集故宫博物院藏品部分出版。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诗卷按政策退还给原主,又恢复到它民间收藏的身份。

从已经露面的拍品看,2008年内地春拍古代书法的市场重心明显从帝王书法转向真正意义上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匡时的“历代法书专场”,除唐寅之外,更有20多件谢稚柳先生旧藏的宋元明清法帖,其中尤以《容斋随笔》作者、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的一开书札引人注目。4月底,嘉德拍卖公司也将拍卖估价高达800万~1200万元的元人赵孟手卷《缩临兰亭序》,北京永乐拍卖也在同一时段推出明代吴门书派王充的《行草书诗卷》。

书法收藏群体的构成比较稳定。一位拍卖业内人士说他接触的买家一般都是真正喜欢和懂得的人,他们有自己长期交往的鉴赏圈,讲出处,什么好、什么不好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也是书法市场始终不像其他艺术品类那么陡涨的原因之一。即便拍卖市场现在火了,在这个圈里还是有较多熟人之间的转手,据估算私下和公开两种交易方式大约各半。2006年秋季北京永乐拍卖公司曾推过一个“曾经堂书画藏品”专场,30件拍品中明清文人的书法约占半数,成交价格比当年行情普遍高出将近30%,据知情人士分析,成交好的主要原因是曾经堂主辛老先生为书法收藏圈熟悉。

从2001年至今,书法市场时而也能见到天价成交,但偶然性比较大,和其他类艺术品比较,整体市场仍然处于位高价卑的处境。“高价成交的基本是《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买家不一定看重书法本身的价值,而是看中宫廷出身,所谓‘帝王情节’。”一位拍卖业专家这么评价2007年前市场上帝王书法的走高,并认为这不能说明市场的真实情况。他提供的参考数据是,和10年前相比,书法市场的价格整体涨幅没有超过1倍。帝王书法前几年在市场上被追捧,主要是中贸圣佳、翰海等几家内地老牌拍卖公司有几件重要拍品的成交拉动了市场。2004年中贸圣佳推出清宫御笔书法专场,包括10个皇帝和两个皇后共43件作品,成交率百分之百,其中康熙的《朱字五言诗》660万元成交,创下清朝皇帝书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年秋季北京翰海拍卖了一套原本保存在先农坛的乾隆书法册页《劭农纪典》,估价280万至350万元,最后572万元被拍走。市场历来有“羊群效应”,某一类艺术品中有一两件高价成交,马上会吸引投资者跟风炒作,拍卖场上那几年于是大量出现帝王书法,尤其以乾隆御笔为盛。随着价格拉升,赝品也批量出现了,泛滥之下,市场便又自我清理逐渐降温。一家拍卖公司的书画专家认为,和文人书法作品比较,帝王书法内容无非是御制诗和佛经,真正懂书法的藏家会觉得文化品位低了点;从书法本身来看鉴赏价值也有限,艺术史上并不认可。而且清朝皇帝大都好董其昌体,就算不是赝品,数量一多市场也就审美疲劳了,“如果出现《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作品,价格仍然会非常可观,但一般的帝王书法在市场上已经走下坡路”。

从2007年开始,真正能够进入史册的书法家得到了比从前更多的关注。在永乐2006年秋季的曾经堂书画藏品专场之后,对这块市场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还有匡时2007年春季书法专场“文字的力量”,它帮助新进入的买家认识到书法市场应有的文化含量,确立价格体系。永乐的书画部经理贺新春说,在曾经堂书画专场上,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的作品内地成交首次超过100万元,之前同类作品的行情大约五六十万元。到2007年,明清大家的作品成交价格在内地突破了千万元关口:明末清初的王铎作品涨幅最大,一件《草书诗卷》在西泠印社2007年秋拍上1691万元成交,而此前半年,他的个人最高价格还只是以百万元计。匡时拍卖了一件文征明《行草七言诗》,也创下1111万元的纪录。匡时总经理董国强说,未来两年古代书法市场升值潜力较大的可能还是明清书法,特别是学者书法会越来越被重视。“去年秋拍我们有件王船山书法50多万元成交,我觉得特别高兴,但实际情况是场上最后只有两个买家在竞价,如果少一个人争,这件作品可能就在10万元上成交了。以王船山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这个价位明显太低。还有一些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明清学者,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仅卖几万元,比当代大部分书法家的作品还低,这种现象十分不正常。”对现在的市场,他有时会觉得很无奈:20多件谢稚柳旧藏的宋元明清法帖,包括洪迈、张养浩、宋濂等大学者的书札,估价加在一起仍然比不过《石渠宝笈》著录的一件乾隆书法。

书法市场空间转换:从帝王到文人1( 王宠《行草书诗卷》,永乐拍卖公司春拍估价250万~280万元。诗卷被推断为晚年王宠于嘉靖七年在顾璘“息园”游坐时所作赠歌,意疏而字缓 ) 石渠宝笈书法拍卖书法作品书法艺术唐伯虎书法市场文化书画

下一篇: 热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