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会所升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董璐私人会所升级0( 北京香港马会会所的华丽大堂 )

 “跑马地会所已经快不够用了。”香港地区马会会员事务总监陈锦程这样描述马会会所的火爆。尽管香港马会的入会制度严格,入会资格并不完全等于资产和财富,但因它120多年的积累,香港马会会员已呈饱和状态,申请者只能排上3至5年的队等待空缺。这家紧守进入大门,以维持马会成员交际圈稳定的俱乐部,近日在北京金宝街7号落地了北京会所,开发商正是北京第一家会所长安俱乐部的开发商——富华集团总裁赵勇。

位于东二环内的金宝街7号地,在赵勇的规划中应该是一处仿古建筑的四合院建筑群,对于3.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8米的限高来说,开发难度很大。在偶然的机会下,赵勇得知陈锦程正在策划北京香港马会会所,而陈锦程的构思中北京会所要有老北京的特点,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购地未果的情况下,香港马会拿到了一份为期20年的租约,从打地基到装修完毕,整个会所耗资9亿元。

1992年长安俱乐部破土动工的时候,“会所”对北京而言,还是个过于陌生的字眼。现在会所已成为高级社交场所的代名词,京城俱乐部、长安俱乐部、北京中国会以及北京美洲俱乐部更是蒙着一层尊贵和神秘的面纱,是用来炫耀的资本。但与初期物以稀为贵、开一家火一家的繁荣相比,因竞争者的增加,以及会所“服务”的优质感没有体现,目前的经营压力剧增。有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正在经营中的会所,亏损比例达到60%,深圳会所约有84%亏损,广州会所的亏损比例更是高达90%。“这些会所是以商业为目的的,经营会所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会员数量支撑,就很难长期运转。”陈锦程分析道。

会所自诞生那天起就有强烈的身份认同。它的前身为宫廷舞会和小型沙龙,17世纪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会员制俱乐部,因其为相同社会层次的人提供了排他性的私密社交场所而备受追捧。若以商业为目的牺牲会员的质量,对于会所的经营是致命的。香港马会因其独特的“非牟利”模式,可以在会员利益与商业利益冲突时,牺牲后者。“比如我们的蛋糕卖75元,但大部分会员认为价格应该定为50元,那我们就会牺牲经济利益。”北京香港马会公关经理王樯说。香港马会的世家气息很浓,他们并非一夜暴富的新贵,而是承袭了祖上的财产和贵族的做派,但他们在消费上却是最聪明的。“比如奢侈品消费,他们不会因冲动而大肆购买,还要看是否经典版、是否好打理,在二手市场上可不可以保值等。他们不再是炫耀型地消费,而要将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得。”王樯坦言要服务好这些客人很不容易,因为他们的消费更有技巧,更有知识,更会挑理。

“香港人对于马会的感觉,就好像北京人在国外看到了全聚德烤鸭店,有一种亲切感。”王樯介绍刚才经过的7位会员,都是自己主动来参观的。的确,在香港人眼中,如果不是赛马会会员就不能算是一个有身份的人。赛马是香港最主流的体育运动,600万港人中有200多万“马迷”,超过香港人口总数的1/3。赛马场是贫富最和谐处,富有的马主人和欠富有的马民们在可容纳8万名观众的沙田马场一起兴致盎然地看马、下注,虽然贵宾席和会员席处于顶端。正是因为主管香港最大的赛马和博彩,马会一直被传闻是最有势力的会所,但它的会员所以能得到普遍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交的25万港元最昂贵,这个数字在香港的顶级私人会所中仅排第8位。最昂贵的游艇会所缴纳120万港元会费即可入会,远不用像入马会那样排队。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马会自188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非牟利”的形式运作,马会没有股东,董事也无须分红。“我们的董事,在会所里吃一片西瓜都是要付费的。”陈锦程表示,马会博彩所得的盈余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了,过去10年马会已经为慈善事业投入了100多亿港元的资金。今年奥运会马术比赛以及残奥会马术比赛的场地,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为“奥运马术历史上的最佳典范”,也由香港马会斥资12亿港元建造,比赛后,香港马会还会捐赠“香港奥林匹克博物馆”。

私人会所升级1( 香港马会北京会所内的旗舰餐厅——“北京凯旋” )

马会的这种非牟利模式要求会员有同等的品格,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场所。陈锦程在加盟马会前,曾任香格里拉北京旗舰酒店总经理,以及新加坡莱佛士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辖下全球酒店的运营。加入马会吸引他的,并不是有机会做建造北京会所的这些工程,而是因为“这是个慈善机构,董事们心态很平和,每个同事的身份都是平等的,这有别于香港公司森严的等级制度”。他说加入马会之后,整个人不再紧绷,很放松,“不仅如此,所有的会员也都是平等的,如果唐英年不是以政务司司长的身份出现在会所,也要排队吃饭”。在会所里没有套房,每个房间都设置得一样,会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虽然会员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但如果不遵守会员规则,比如边走边使用移动电话,就会落得跟1997年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因同样原因被请出第五大道的大学私人会所同等的下场。而这些会员规定用A4纸打印出来有8页之多,对行为举止、着装甚至说话声音都进行了约束。

会员身份正是从这种约束与归属感开始的。“我们这里没有那种急功近利,想尽一切办法往上爬的会员,从他们的脸上你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放松的,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和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在阅览室或者健身房度过几小时的休闲时光。”王樯称会员们越来越要求会所有独特的品格,他们的期待和会所刚兴起时不同,这些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专业知识,注重对品质的追求,对于社会公益事业也积极参与,“我们可能是真正做会所的第一代,以前会所要做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而现在我们做的是有客房的精品酒店式会所,也有很多未知的路要走”。

私人会所升级2( 陈锦程 )

北京这家会所是香港马会会所第一次在香港以外的地区设立会所,初衷是为满足香港会员在北京的需要,为此还特设了90间客房。“我们做过统计,我们的会员有75%会在一年内至少往返香港和北京6次,已经是很高频率,所以有必要在北京设立这样一个会所。”陈锦程解释道。但他同时表示,香港马会已经对内地开放申请,经一年多的审核已有60多位内地会员获得董事局批准加入马会,这距离“5年内3000名会员”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但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刚刚开张不到一星期。如何在内地将会员身份变成一种强烈的符号,陈锦程在探索。没有赛马事业支撑的内地,它的起点和其他私人会所并无两样,只是多了个百年会所样本。 私人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