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实验

作者:陈赛

视频新实验0( 美国编剧罢工期间,赋闲在家的编剧和演员们终于有时间玩一玩他们平时不屑一为的小视频,并且发现一个可以独立于好莱坞体制 之外的新模型,虽然这个模型目前并不成熟 )

美国《新闻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叫《Web 3.0:专业人士的复仇》,大致意思是,Web 2.0赋予了每个普通人生产和传播内容的权利,但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内容中充斥着未经编辑的虚假信息和浅薄无聊的视频,对这个社会是危险的,它在扼杀我们的文化和智慧。所以,现在的互联网正在进入3.0时代,专业人士正重新掌握对内容的控制权。文中提到一个叫Bigthink.com的网站,是一个“学院派的YouTube”,上面都是著名知识分子的谈话视频,话题集中在目前世界上发生的热点问题。发起人前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说,“在互联网上,人们需要一个严肃的空间,尊重知识的深度和专家的意见”。

其实,真正想对Web 2.0“复仇”的专业人士不是知识分子,而是好莱坞。“如果有外星人劫持地球,禁了互联网,那才叫好。”这是一个好莱坞制片人在编剧罢工期间发在YouTube上的一句牢骚,深刻反映了好莱坞对互联网的态度。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他们一直有很强烈的焦虑感,但这种焦虑感没有迫使他们理解互联网,为新一代的观众创造新内容,而是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内战——编剧要求从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发行窗口中分得应有的利润,而制片方说网络上根本赚不到钱。前不久,NBC环球的总裁杰里·朱克(Jeff Zucker)抱怨说苹果的iTunes去年只为他们贡献了1500万美元的收入,相对于电视业不断飙升的制作成本,这点钱根本是杯水车薪。

对于罢工,杰里·朱克有一段慷慨激昂的比喻。他说这场编剧罢工就像一场森林大火,“大火之后,杂草除尽,留下灰烬重归土壤,万物重新生长”。他把Hulu.com看成是好莱坞森林大火之后一次重生的机会。3月,美国新闻集团和NBC环球合作的视频网站Hulu.com正式上线。Hulu号称“专业版的YouTube”,把400多部黄金时段电视剧,以及100多部热门电影搬到网上,据说每周还会固定增加上百条视频。人们不仅可以免费收看“南方公园”和“星期六晚直播”,还能编辑和分享这些内容,或内嵌到互联网的任何一个角落。《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莫博士说:“好莱坞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现代网站设计和互联网分享文化。”除ABC和CBS外,大半个好莱坞都被纳入这个庞大的网络计划中(这项服务目前不对中国开放)。

作为一次“专业人士的反攻”,Hulu.com针对的当然是YouTtube,以及数不清的P2P盗版网站,但它更直接危及的却是Joost。Joost一直被看做是“下一个YouTube”,它不仅在技术上提供了高清晰视频的传输,而且有维亚康姆、索尼、CNN、PBS、NHL为后盾,拥有精良的专业节目库,如今却与Hulu迎头相撞,前途堪忧。还有Veoh,这个由时代华纳支持的视频网站号称已经积累了1万多个小时的视频内容库,包括一些很小众的节目。

在这场新媒体娱乐霸主的争夺战中,英国BBC也不甘落后。去年底,BBC推出了Iplayer,观众可以用这个软件在电脑上直接收看和录制BBC的节目。这个软件上线两周之内就被下载了350万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事实上,Iplayer比Hulu更开放大度,不仅允许人们自由使用BBC的内容库,而且可以内嵌到iPhone,在iPhone上收看BBC的节目。

视频新实验1

说到iPhone,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口袋里的宽带网络+可触摸电视屏幕,因为iPhone向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平台,你还可以期待源源不断的有趣新应用。如果再考虑到iTunes不断膨胀的视频内容库,你就明白,其实在互联网之外,史蒂夫·乔布斯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后电视时代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媒体巨头们形成了围攻之势,YouTube一下子成了一座孤岛。但事实证明,YouTube并不需要好莱坞,在NBC、维亚康姆相继撤掉版权内容之后,YouTube不仅没垮掉,反而越来越火,连英国女王都开了自己的频道。YouTube的下一步计划是“网络直播”——任何人都可以在YouTube上开一个直播频道,像Justin.tv一样直播自己的生活。

视频新实验2

好莱坞编剧罢工对美国电视业造成重创,却给YouTube带来惊喜。电视上没节目可看,观众都跑到YouTube闲逛,而那些赋闲在家的编剧和演员们终于有时间玩一玩他们平时不屑一顾的小视频。看这些名编名角们在YouTube的小屏幕里争奇斗艳,还是很好玩的。罢工大本营United Hollywood每天都在YouTube上抛出一些小视频,对制片方大加嘲讽,比他们写的电视剧还好看。

不少编剧和演员直接跑到硅谷找出路,据说罢工期间至少有7拨人在计划搞互联网公司,虽然多少有点饥不择食的味道,而且罢工一结束,他们大都各归原位,埋头写《迷失》、《英雄》去了,但有些东西彻底改变了。因为一个好莱坞体制之外的新模型就摆在他们眼前——一个有才华的编剧或演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面向自己的观众,建立起自己的观众群,获得合理的广告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对自己的作品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视频新实验3( 互联网上最好的真人秀视频节目《Hugnation》的主持人 Halcyon )

事实上,这个模型早已在唱片业成为现实。如果不是因为罢工,自视甚高的编剧和演员们可能根本不会去尝试。从Myspace、Bebo等社交网站,到一批新催生的视频网站,包括Funnyordie.com、Mydamnchannel、60Frame、Blip.TV、Crackle,都在试图搭建一个介于好莱坞与YouTube之间的专业内容平台。谁成功了,谁就是未来互联网上的电视网。问题在于,如何创造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和节目形态,能吸引互联网时代口味瞬息万变、难以琢磨的观众们?■

《凯特·摩登》:一个嵌入到社交网站的谋杀故事

视频新实验4( 《孤独女孩15》由澳大利亚模特杰茜卡·罗丝扮演 )

www.bebo.com

今年的SXSW互动娱乐大会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议题:社交网络、维基、多人在线游戏、Remixing文化、IM、短信、手持电子设备……这些新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人们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也在改变讲故事的规则。电影、电视和文学这种叙事形式应该怎样适应新媒体的环境?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现代故事里?是否应该重新思考“故事”的定义?

视频新实验5( 《孤独女孩15》 )

欧洲最大的社交网站Bebo上连载的短剧《凯特·摩登》(Kate Modern)就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尝试。

“你说过谎吗,对自己的朋友?”一个年轻的白衣女子对着摄像头自言自语。

视频新实验6( 《凯特·摩登》 )

她看上去很苦闷,欲言又止。她说她叫凯特,澳大利亚人,在伦敦念艺术。她好像在逃避什么,凯特并不是她的真名。

这个神秘女子正是在YouTube上轰动一时的“孤独女孩15”,2006年在网上贴了一系列的视频,倾诉青春期的苦闷。4个月后,她的身份引起了网民的怀疑。经过一番全球性的追查后,他们发现,“孤独女孩15”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扮演者是一个19岁的纽泽西女演员,背后还有一个职业导演和制片在策划剧情。

视频新实验7( 盖瑞 )

你可以把“孤独女孩15”当成一个骗局,或者,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新的娱乐形式的诞生。《孤独女孩15》一共拍了260集,直到去年夏天才以她的神秘死亡而结束,而害死她的那个神秘组织——The Order,如今又出现在《凯特·摩登》中。这两部网剧来自同一个制作班底。

《凯特·摩登》是为Bebo量身定做的。剧中每个角色在Bebo上都有自己的主页,他们每天都上传视频日记,有时候是对着摄像头自言自语,有时候也偷拍别人的生活,一般不超过3分钟。他们刻意晃动镜头,把影像弄得模糊粗糙,据说这样比较符合互联网视频的气质。他们也在彼此的主页上留言,上传照片和视频,将情节和线索散落在整个社交网络里,而观众必须一点点将这些信息碎片连接起来。

视频新实验8( Youtube 创始人陈士骏(左) 和查德·赫尔利 )

如果你是Bebo的用户,只要把这些虚拟角色加为好友,每次登录时就会看到他们的最新进展。明知是虚构的,但作为观者,还是有一种很恍惚的感觉,好像真的成了那个世界的一部分。你可以给他们留言,很可能你今天的留言,明天就变成剧中的某句台词,因为编剧们随时都在监控这些网上的交互与对话,并由此决定情节的进展。

8月份,不少《凯特·摩登》的“粉丝”聚集在伦敦,在一个犯罪现场寻找关于凯特过去的线索,他们称这种线下活动为“街头剧场”。这个传统其实是《迷失》开创的,讲究线上线下的交互,将一个故事的内涵不断地拓展到各种不同的媒介上,包括现实生活中。

视频新实验9( 《人到 20》 )

目前为止,《凯特·摩登》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利润将近40.5万美元。《凯特·摩登》的广告置入做得很好,不着痕迹,不惹人反感,比如拿了化妆品公司“露得清”的赞助,就在剧中加了一个角色,一个来自露得清实验室的研究员,安排他作为拯救凯特的关键人物。因为有微软的赞助,剧中角色就用MSN聊天。

因为《凯特·摩登》的成功,Bebo正在着手策划新的原创剧本,包括一个真人秀“The Gap Year”和一个剧情剧《苏菲亚日记》。■

《人到20》:第一部从互联网登录NBC电视网的原创短剧

www.quarterlife.com

马歇尔·赫斯科维兹(Marshall Herskovitz)和E. 瑞克 (Ed Zwick)是好莱坞一对著名的编剧组合,写过《血钻》、《撞车》的剧本,拿过艾美奖。去年,他们第一次尝试拍网络短剧《人到20》(Quarterlife),讲述6个20岁的年轻人寻求事业和爱情的故事,共27集,每集8分钟。

这个故事他们从3年前就开始酝酿,被ABC拒绝之后,就找到了MySpace,在MySapce上播出。这是互联网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原创短剧。2月26日,《人到20》登录NBC电视网的黄金时段,不料创下NBC有史以来最差的收视率,立刻被撤下。虽然出师不利,但不能否认这部网剧的意义,尤其是它的官方网站Quarterlife.com,被做成了一个“艺术家、思考者与行动者的社区”,设置了关于艺术、舞蹈、设计、电影、音乐和写作的分论坛,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会影响剧情的发展。

马歇尔·赫斯科维兹在《Slate》上写了一篇文章《我所谓的互联网生活》,感慨自己为电视网写了20多年的剧本,总是不习惯看人脸色,到了网上,才知道原来创作可以这么自由。尽管如此,这位名编还是有点屈才的意思,他觉得互联网视频粗鄙无文、趣味低下,既没深度,更没有深情,而《人到20》正是要开发互联网情感的一面。■

盖瑞的红酒秀

www.winelibrary.tv

盖瑞(Gary Vaynerchuk)是美国新泽西一家酒窖的老板。这家酒窖是他父亲留下的,作为俄裔移民,打拼出这样一个酒窖很不容易。盖瑞天生具有生意头脑,不到5年的时间,就把酒窖打理得很红火,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他在《纽约时报》登了大幅广告,给自己的酒窖改了个文绉绉的名字——“红酒图书馆”。

盖瑞今年32岁,长了一张娃娃脸,是个爱出风头的人。他是上好的红酒推销员,但最乐于推销的是自己。他说,生命就是一场DNA游戏,能不能出名是命中注定的。他文笔很烂,写不了博客,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出名。不过很快YouTube火了,他给自己买了一个摄像头,决定玩玩视频播客。

谈什么好呢?他喜欢篮球,是火箭队的狂热“粉丝”,但关于篮球,他觉得还是看ESPN比较靠谱。但红酒,盖瑞自信没人比他更懂红酒。从十几岁帮父亲守着收银台开始,他就已经是一个红酒专家了,店里的伙计都喜欢听他谈红酒,他拿鼻子稍嗅嗅酒味,就能扯出一大通道理来。《Wine Spectato》和《Wine Advocate》是每期必读的,还没到喝酒的年纪,他就背着父亲偷酒喝,训练自己的味蕾。为了辨别各种红酒口味的微妙差异,他不知往嘴里塞了多少奇怪的水果、蔬菜,甚至草、泥土、岩石、烟草和木头。

他每天录15~20分钟的视频,每周5天,雷打不动,2年下来,已经积累了400多集视频。每天有6万多人固定地收看他的节目——他一个人对着摄像头一边品酒,一边侃侃而谈,谈土壤、阳光、风怎样影响了酒的味道,谈怎么训练你对红酒的味觉,也谈酒业的肮脏内幕。他说红酒是一种有趣而复杂的爱好,但也不必假惺惺装高雅。有时候红酒的味道就像你脚上的臭袜子,为了解释这一点,他会毫不犹豫地在节目里脱掉自己的袜子闻上一闻。他对摄像头有着一种近乎怪诞的激情,只要眼前摆一个摄像头,他就跟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似的,顿时气壮山河起来,声线瞬间抬得很高,表情变得很夸张,这略带滑稽的激情和自恋成了他的一种主持风格。

他懂互联网,并且生活其中,每天花四五个小时泡在各种社交网站上,他几乎在每个大的社交网站上都有账号,在Twitter上有自己的小组,在Facebook上他有5000个好友,还有1000人等待加入。

不知不觉中,盖瑞已经跻身互联网的名人之列,虽然他的节目很小众,但他却是真正以一种对技术和流行文化的敏感性,把复杂专业的品酒变成了一种可亲可近、妙趣横生的视频娱乐。在他之前,即使电视台的专业品酒节目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盖瑞代表这样一群人:他们并非娱乐圈中人,也不是YouTube一族,但他们创作的视频是真正从互联网的土壤中生长出来,并经过了长期的实验,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节目形态。这些介于专业电视节目与YouTube视频之间的东西,或许才是互联网娱乐的未来。■

美国编剧罢工期间,赋闲在家的编剧和演员们终于有时间玩一玩他们平时不屑一为的小视频,并且发现一个可以独立于好莱坞体制之外的新模型,虽然这个模型目前并不成熟

互联网上最好的真人秀视频节目《Hugnation》的主持人Halcyon

Diggnation:互联网上最热的IT新闻脱口秀

www.diggnation.com

Diggnation创办人凯文·罗斯(Kevin Rose)和他的老搭档亚历克斯·斯泰普尼(Alex Albrech,下图)主持的IT新闻脱口秀节目,在互联网和iPod上都是最热的视频节目,其火爆程度不亚于Comedy Central的“每日脱口秀”(Daily Show)。

一张沙发,两瓶啤酒,一盘薯片,两位很嬉皮的老兄,穿着破破烂烂的牛仔裤和T恤,胡子也不刮,一人抱一台笔记本电脑,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侃侃Digg.com上最热的7条新闻。

亚历克斯容易激动,一副话痨的样子;凯文还是学生仔模样,稚气未脱,动不动就脸红,在节目中常当配角。因为两人都是典型的极客,谈起Digg.com上的话题,张口就来,很亲近的感觉。他们的幽默有点粗鲁,带点极客,非常的美国。

录制现场大都在凯文·罗斯位于旧金山的公寓里,有时候也会到户外录制,这时候才能看出Digg.com 的影响力。世界各地的极客青年蜂拥而来,常常搞得现场跟摇滚音乐会一样。

Digg.com最大的竞争对手Boing Boing今年也开通了视频——Boing Boing TV,主持人是著名的技术博客塞妮·贾尔丁(Xeni Jardin),她是极客们的缪斯女神,一头雪白的头发像雕塑一样。 视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