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姆斯菲尔德的“积木”
作者:宋晓军4月1日《华盛顿邮报》网站刊出了一篇题为《政府问责局抨击武器预算》的文章,文章的副标题是“预算超出2950亿美元”。这篇由该报记者德纳(Dana Hedgpeth)撰写的文章引用了美国武器采办监督部门——政府问责局(GAO)的审计报告,对布什政府任职6年期间国防部武器采办的严重超支、拖延交货和质量问题进行了抨击。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右侧配发的唯一一幅照片是2006年9月23日被当时媒体热捧的海军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独特的倾斜坠落式下水的照片。但这次照片下的文字说明却是:根据海军预计,前两艘濒海战斗舰已经超过4.72亿美元原来成本的100%。这是不是意味着濒海战斗舰计划彻底流产了呢?
2001年,美国海军研究局提出“濒海战斗舰”(LCS)的概念,经过论证后有6家公司参与了招标。2004年5月27日,最终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动力两家公司中标。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分别在2005~2007年生产两艘原型舰(Flight 0型),最终在2007年选中其中一个开始生产真正的量产目标舰(Flight 1型)55艘。2004年12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海军签订了金额为2.2亿美元、建造第一艘原型舰的合同。2005年10月,通用动力公司与海军签订了金额为2.23亿美元、建造第一艘原型舰的合同。洛克希德·马丁的第一艘原型舰“自由号”为传统的钢制单船体,满载排水量2500吨,最高航速45节。通用动力公司的第一艘原型舰“独立号”为新颖的铝合金三体船体,满载排水量2790吨,最高航速45节。
濒海战斗舰的最大特点,并不是轻型、快速、机动和因吃水浅而适应临近海岸的浅海作战,而是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舰上可装载3种作战任务模块:3个水雷战模块(MIW)、2个反潜战模块(ASW)和2个水面战模块(SUW)。模块由平台、武器、传感器、辅助设备和标准接口等构成,在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时,军舰可在24小时之内(包括测试时间)装配不同的作战模块。2006年初,美国海军公布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与海军水面战中心合作,按照濒海战斗舰任务模块项目办公室(PMS420)开发的技术结构完成模块集成的承包项目。至此,除了在“爱国者”反导导弹上拿到大笔订单的雷神公司的表面效应船方案被否定外,在2001和2004年美国大选年度政治捐款排名前几位的军火公司都已经分到了濒海战斗舰这块“蛋糕”了。在这期间,担任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因此当时也有人把濒海战斗舰称为拉姆斯菲尔德的“积木”。
但是随着2006年美国的大笔军费流向伊拉克战争这个“无底洞”以及当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国会拨款委员会开始盯上了拉姆斯菲尔德的“积木”。在议员们的追问下,当年11月美国海军负责采办的副部长才承认洛克希德·马丁的第一艘原型舰“自由号”严重超支的情况:从原来的2.2亿美元增长到3.31亿~4.1亿美元(2007年2月承认通用动力的“独立号”超支1亿美元以上),此时刚好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而拉姆斯菲尔德从国防部长的位置上被拉下来的时候。随后在国会的压力下,根据不能控制成本就将取消项目的纳恩·麦克迪修(Nunn Mccurdy)法案,美国海军不得不在2007年4月和10月分别终止了两家公司的后两艘原型舰(Flight 0型)的建造。这是20年来美国海军首次在签订了建造合同后终止建造的案例。
拉姆斯菲尔德的“积木”在4月1日“愚人节”再遭抨击意味着什么呢?4月2日19时18分,美联社记者大卫·夏普(David Sharp)发出一则题为《海军希望恢复多事之秋计划》的新闻。新闻中透露,海军在两天前已经再次向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动力两家公司发出了3艘濒海战斗舰的标书。也就是说,让他们继续建造另外两艘原型舰,最终确定一家建造一艘量产的目标舰。耐人寻味的是,这次国会为海军规定的成本上限是每艘4.6亿美元。
在2001和2004年提出濒海战斗舰概念和拨款建造时,由于正赶上台湾地区选举,因此当时很多中国网民都把美国打造这种适合在东亚浅海海域作战的新型舰艇与台湾问题联系在一起。而这一次,善于学习的中国网民会不会从“4.6亿美元的上限”联想到美国要动用“美元恶意贬值”的金融武器吞噬中国1.5万亿美元的外汇存款呢? 菲尔德海军拉姆斯菲尔德濒海战斗舰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