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益敏的吸金黑洞

作者:杨璐

杜益敏的吸金黑洞0

“小姑娘”的权力和财富

“小姑娘”是杜益敏的绰号,2004年她最红的时候,这个绰号意味着财富和权力及其背后庞大的关系网。甚至有头脑灵活的人利用各种方法聚集到她的身边,期待着凭借这个渠道进入“上流社会”。在追随者眼里,杜益敏是带领他们“共同富裕”的能人。

根据杜益敏哥哥的描述,杜家在缙云只是一个普通家庭,杜益敏初中毕业,曾在一家工厂里做工人,下海经商的起点是承包了当地百货公司的一个柜台。但直到那时,杜益敏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女人。广州美容院打工的经历似乎是她成名的前奏,从广州回来后,她就成了阿强美容美体中心的女老板。

上世纪90年代末,精致的装修、从广州请来的美发师和20元理发费成为高档消费的标签。据接近杜益敏的人回忆,凭借这个美容院,杜结识了地方实权人物的太太。杨局长是众人口中杜益敏的贵人,杜与杨夫人私交甚好,甚至杨的小孩生病,杜益敏都亲往照料,“这可不是一般的关系”。通过杨夫人,杜益敏进入了“官太太们”的圈子。后来,这位局长转到丽水任职,杜益敏也随之在丽水出名。缙云当地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这样的小地方,大家都是互相认识的,但是当杜益敏与官员们走近之后,嗅觉灵敏的老板们也自然和她熟悉起来。

杜益敏出事后,她之前各种风光的面目都遭到人们的质疑,唯有她的“上层路线”被受骗者以各种事例反复证明。杜益敏的一位密友告诉记者,她与杜的结识是因自己找上门求杜益敏办事。此前,杜的名声不是很好,但是杜益敏很爽快地帮她把事情办妥。“我很感动,觉得这个朋友交定了。”而直观看,杜也确实带身边的人去官员、老板家里串门,“一起吃吃饭、出去玩”。甚至杜的司机说,杜益敏虽然每个月只支付几百元工资,但能通过她结识一些人搞到项目,那点工资可以忽略不计。

杜益敏的吸金黑洞1

与身家丰厚的老板朋友们相比,杜益敏其实只是一个高级美容院的老板,直到2003年左右,她明显阔绰起来:那一年,她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奥迪A6,还请了一个司机。到2004年,杜益敏已经到了“买房不眨眼”的程度,除了在缙云和丽水购买商品房和别墅外,还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恒利大厦购买了写字楼,上海的阳光威尼斯也有她的房产。缙云当地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他妻子随杜益敏到杭州和上海去看那些装修得很好的房产时都感叹“我们家已经够有钱的了,杜益敏真有钱呀”。同一年,杜益敏的座驾由奥迪A6升级为宝马520,杜益敏案发之后,根据公诉方的估价,这些房产财物价值2000多万元人民币。而那些成百万、上千万借钱给她的人,并没有人调查过她的生财之路,人们毫不怀疑她的偿还能力。“大家都愿意把钱放到我这里来拿利息,还有些我不认识的人通过我的一些朋友来打听,想把钱放在我这里拿利息。”杜益敏对警方供述。

骗局:吸金黑洞形成

包括杜益敏的哥哥在内,都没人说清楚杜益敏是否有第一桶金,来自哪里。广州打工的经历是一个空白,唯一与后来的生活联系上的是一个会讲粤语的男人,被传成了杜益敏在境外的老公。杜益敏自己回忆,借款始于2000年,当时缙云县百货公司改制,她参加投标以65万元的价格购买了百货公司仓库。同一年,她投资的化妆品生意亏了50多万元,这两笔巨款中有90万元是以月利率2%向别人借的。而杜益敏经营的阿强美容美体中心生意也不是很好,她的员工回忆,每月营业收入还不够员工工资,经常要杜益敏另外拿钱支付。到2005年12月25日缙云阿强美容美体中心停业,大约亏损了60万元。因此,单靠美容生意甚至不够支付杜益敏借款的利息,她就选择向他人借款去归还这90万元的本金和利息,杜益敏回忆有些钱是以3%的利息借来的,至此,一个资金黑洞开始形成。

起初,杜益敏还曾想通过投资赚钱来偿还债务,因此,她在杭州买了房子,还在丽水新开了美容院,但还没到这些投资有所回报时,债务就又到期了。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和取得别人信任,她只能不断借钱去支付前面的利息和本金。杜案的受害者说,在资金链断掉之前的几年,杜益敏的信誉一直很好,本金和利息总能按时归还,他们也确实从出借现金中得到了回报。但对于杜益敏来说,良好信誉的背后是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停手了,维持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编造投资矿产、房地产之类的理由,不断借钱。

在丽水和缙云这样的地方,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向朋友借钱是很平常的事,杜益敏给出的利息也符合“市价”,一般借款都是2分利,如果是短期借款投资房地产或矿山利息给到3分利、5分利也可理解:这样的项目利润高,在债主们的眼里,要凭借关系才可以拿到,而杜从来不缺这个。因此,每每有这样的项目,债主甚至会积极主动借钱给她。杜益敏的商业才能其实并不突出,“她什么都不懂,就是会搞关系”。

疑惑:1亿~2亿元不知所终

杜益敏的第一次危机是在2004年,社会上有人传说她的钱都是借来的,为化解危机,给人们她真的赚了很多钱的印象,杜益敏用高息借来的钱密集购买房产,但是“雪球越滚越大,资金链总有断掉的那一天”。杜益敏身边的人说,2005年底出现了异样,杜的密友和官员朋友跟她不再来往。现在回想,从那时候开始,有人发现了她的秘密:杜益敏用来抵押贷担保的单据是假的!“一下子就慌了,找杜益敏还钱。”这些先发现漏洞的债主采用了秘密的方式追债,“不能逼她,只能求,拿回来一点是一点”。

到了2006年上半年,觉醒的债主越来越多,他们紧紧跟着杜益敏,但是互相间又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个受害者在杜益敏被捕前几天去追债,有十几个人在她家里,见他到来就用打麻将掩饰,其实都是追债的。“不能撕破脸,撕破脸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直到杜益敏被抓,信用道具之一的宝马车也没被卖掉抵债。在亲朋好友、朋友的朋友都借遍的情况下,杜益敏开始以火柴厂房地产项目的名义向社会集资,她的借款圈子越来越大。2006年7月24日,当地一家银行信贷科的科长找到杜益敏时,她已经无力偿还200多万元的投资,无奈之下,科长报警。杜益敏的吸金黑洞才到此为止。

据公诉方统计,杜益敏一共非法集资了人民币7亿多元,除去归还部分集资款的本金和利息、购买房产、汽车、个人挥霍外,还有1亿~2亿元尚未归还。这种民间的高息贷款不被法律保护,案发后公安机关要求集资户返还利息,共追讨回800多万元。

土壤:民间游资的出路

杜益敏的借钱网络由近及远分别由亲人、朋友、社会上有身份的人、不认识的普通百姓构成,“利息”成为敏感话题。“1分5到2分利借来,再以3分或者更高的利息贷给她,从中抽取利息差”,杜益敏是这条资金链的顶端。公安机关追讨利息时,很多人大呼受了损失,因为他们还掉了给杜益敏的部分,却无法去追回自己已经付给下家的利息。“缙云和丽水的有钱人可能直接、间接的都借了钱给她。”杜益敏对两地的经济影响很大。

在富裕的浙江省,杜益敏不是非法集资的第一人,从时间上看,远有1986年“抬会”崩盘的郑乐芬,近有同年被捕的吴英,前提就因为这些富裕地区人们手上有太多的存款,缺少安全的投资渠道,而这里的民营企业也希望从民间融资。杜案的受害老板说,像他们这样的企业虽然做得很大,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往往不能符合银行要求,所以会走民间融资的形式,在很短时间内,用更方便的方法从熟人中集资,因为投资回报率高,偿还利息并不困难。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张旭昆教授分析,利率全国统一,没有充分的市场化,民间渠道利息高,并且的确有人通过这样的手段赚到了钱。当赚钱的概率大于倒霉时,就产生了羊群效应,甚至在杜案的受害者中不乏金融系统的职工。他们把存款从房地产公司转到了杜益敏这里,这个利息是银行的4倍。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杜案的受害者对投资基金和股票都很陌生。张教授说,温州人不大买股票,因为觉得股票太虚,控制不了。投资实业和房地产其实是投资认识的人,看得到、踏实,丽水的风俗可能也与此有关。■ 违法犯罪杜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