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感的比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芜菱 图/谢驭飞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王尔德说生活模仿艺术,听起来浪漫梦幻的艺术与真实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实在是让像我这样的常人捉摸不定,而这些短小精悍的经典语录只会使我对二者的概念更加迷糊。不过,通过朋友萧萧——一个准文艺女青年,我倒大可不必这么形而上地绕圈子。她常常在貌不惊人的生活情境下突兀地吐出一些文艺腔十足的比喻,令人抓狂却又上瘾。
她评论别人思想阴暗:“你的心灵长满了幽暗的苔藓。”
她形容别人好奇心旺盛:“你的好奇心就像插进别人臀部的针头那样尖——尖——的!”
她对某位长相平平的女生谄媚地叫了声美女,然后邪恶地说:“每当我叫你美女的时候,都感觉在鞭笞自己的灵魂!你让我的灵魂遍体鳞伤。”
她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比喻没有给生活带来多少美感,而是给生活带来了令人愉悦的嘲讽。
比喻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早期就比较发达的一种叙事方法,为了理解某个事物、尤其某种抽象的真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往往将它们比作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具体情境,比喻就像是某种意义上的象形论述方式。孔子也会真诚地对着河流感伤:“逝者如斯夫!”而在我看来,他的一个最恶毒的比喻就是痛斥白天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每当我读到这一句时,总想这个小老头是不是有点太不尊重人家的休息权了?而行为散漫、不拘一格的庄子更把比喻用得如行云流水般得心应手,人家请他出山做官,他不动声色地给人出了个乌龟的题目,表示自己也愿意做一只“曳尾于涂中”的乌龟,而不愿意做一只“留骨而贵”的庙堂神龟。
可惜今天的绝大部分比喻已经失去了前人的单纯质朴的用心,如果说早期的比喻是为了让人类对某个事物理解得更加轻松准确,那么,今天大量使用的比喻却好像是通幽曲径,最后将你带到某个早已预谋好的目的地。有人将比喻作为管理学教材的经典教案,这些书籍不知道有多少都以无比生动活泼之题目冠名,乍一看还以为是给小孩的睡前读物;有人将比喻化作励志的兴奋剂,注入到一本本让千万人着迷的成功学书本里。而充满说教意识的故事童话更是这类比喻的泛滥之所,我们饥渴地将一个个比喻囫囵吞枣地咽下,还满心欢喜地相信我们吃下的是真理、知识、时尚、国际化、传统……五光十色的补品。■ 文化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