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让个大个子去点燃火炬台

作者:张斌

​1948年:让个大个子去点燃火炬台0( 1948 年奥运会开幕式约翰·马克点燃奥运圣火 )

奥运圣火再次点燃,正在希腊境内传递着。有了第一个火炬手,自然就会有那个最终点燃火炬台的最后一名火炬手。至于谁会担此重任,当然将一直保密至8月8日晚23点左右。

翻看“奥运”历史,你会看到因为不同原因曾经几次临时更换过最后一名火炬手。汉城奥运会前,日本记者为了抢新闻,泄露了当时已经76岁的柏林马拉松世界冠军孙基祯将最终点燃火炬台的天大秘密,组委会被迫在最后时刻更改创意,组委会主席朴世植在回忆录中有过非常详尽的记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不争气的希腊短跑名将肯特里斯因为逃避药检,制造出车祸的借口,仅有几天的时间留给雅典组委会,最终换上了帆板选手尼古拉斯-卡拉马纳基斯。好在世界的宽容,没有再为难肯特里斯以及希腊人,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被载入史册。以上两个故事讲过好多次了,今天我们一起回到60年前,发现那一届最后一名火炬手的选择也是有着太多的背后故事。

战后,国际奥委会将1948年奥运会安排在伦敦举行,那是一届在废墟之上举行的奥运会,极具象征意义。1948年7月28日,星期三,奥运会正式开幕前一天。《泰晤士报》头版头条的文章密切关注奥运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渲染有3590人参加的自奥林匹亚至伦敦的火炬传递即将推向最高潮,文章中写道:“几乎每个人其实都知道最终是谁手持火炬跑进温布利大球场。”严肃、权威的《泰晤士报》是在指向一个33岁的年轻人,名叫西德尼·伍德森,这个名字对于我们太陌生了,但是在那个年代他几乎是英国最伟大的运动员,其地位像是如今的刘翔吧。西德尼·伍德森是一位律师,业余时间热爱奔跑,在战前就创造过800米、880码、1英里的世界纪录,在英国家喻户晓,被视为楷模,他的训练起居都被详细记录。英国人酷爱1英里奔跑,在太多伟大的比赛中塑造了太多的英雄,西德尼·伍德森在把1英里切分为任意长度的比赛中都是最终的胜者。在那个夏天,伦敦奥运会组委会的确有人向他表示过希望他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开幕的那一天,西德尼·伍德森按照自己的想象出现在了温布利大球场外,可是被告知他并不是最后一名火炬手,惊愕之余这位在奔跑中都保持发型不乱的绅士只得自己买了一张门票,到看台上与8万名观众一起目睹了战后第一届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位直到2006年92岁高龄才离开人世的传奇人物,在此后的近50年时间里并没有抱怨什么,倒是他的传记作者上下奔走,披露出了一些背后的故事。有趣的是,去世前,人们询问他究竟是谁告诉他会去点燃火炬台的时候,老人一脸茫然,真是忘了。

顶替西德尼·伍德森的同样是一位中长跑运动员,名字叫约翰·马克。他的主项是400米和4×400米接力,是最有可能参加伦敦奥运会这两个项目的13个候选人之一,从运动成绩看基本上是“二流选手”。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时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坚持要一名无法参加奥运会的人士来充任最后的火炬手,西德尼·伍德森符合这个要求,因为战后他就不再参加正式比赛了。约翰·马克直到1948年6月27日选拔赛失利,才达到了这一有些奇怪的标准,7月6日他同意承担火炬手的重任,此时西德尼·伍德森实际上已经开始准备了。7月7日,原本被英国公众认定应该寄给西德尼·伍德森的通知书寄给了约翰·马克,信的内容现在读起来非常有意思:“你应该届时穿上白色的服装,脚蹬轻便的橡胶鞋,而不是带着钉子的跑鞋。围着体育场奔跑一圈的时候,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在整个过程中,希望你能有一些表演的意识。如果你同意承担使命的话,我们周日上午约在Motspur公园,详细探讨细节。”很显然那时候并没有太严格统一的火炬手服装,实际操作也是保密的,像是间谍接头。

至今仍然有人在为西德尼·伍德森抱打不平,认为不应该由成绩平平的约翰·马克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两相比较,约翰·马克的社会地位其实也很显赫,他是剑桥大学田径俱乐部的主席,而拥有最终决定权的贵族成员也曾经在那个位置上任职20年之久。而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竟然是约翰·马克长得高大威猛,一头金发,用英国贵族的话说,“这个小伙子活像是希腊的神啊”。这就是那个时代英国人对于奥运会典礼仪式的理解,更为极端的人甚至指责英国贵族的“奥运”情趣受到了莱妮·雷芬斯塔尔拍摄的《意志的胜利》的极大影响。我没有查到约翰·马克的身高,从照片上看是一个高个子帅小伙儿。倒是在西德尼·伍德森去世不久、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篇纪念文章中披露了这位传奇人物的身高——5英尺6英寸(1.68米),也许正是身高以及头发的颜色妨碍了他成为伦敦奥运会最后一位火炬手。■ 大个子火炬点燃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