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72号”的新希望

作者:苗炜

​“奇迹72号”的新希望0

电影《少数派报告》,筹拍的时候请了好多科学家来预测未来城市的面貌,他们都害怕技术带来专制。但我总疑心,这个电影抄袭了我国的一篇科幻小说。1962年5月,《中国少年报》刊登了迟叔昌的《人造喷嚏》,一群小学生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架直升机降落到操场上,他们来找FY984321号患者,原来有个孩子打了个喷嚏,远程监测的医疗机构立刻来给这孩子送药。全城200万人,中心医院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如果我们的医疗保障体制能够像这小说一样,那我们该有多幸福。

迟叔昌老师还写过一篇小说叫《割掉鼻子的大象》,说他去采访一个丰收的新农场,在街上见到没有鼻子的大象,后来才知道,那是“奇迹72号”白猪。将四川白毛猪和乌克兰猪杂交,不断刺激其脑下垂体,猪的长、宽、高都增加了5倍,体重是原来的125倍,一头猪12.5吨。这么大的猪,骨头得多大呀。咱们怎么吃排骨呀?小说中的科学家说,给猪吃强骨素,所以骨头并不是很大。“奇迹72号”白猪又聪明又爱运动,总之,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一个猪蹄就够大家吃上一个月的。

近日物价上涨,猪肉价格更是涨个不停,让我想起了1988年的物价闯关问题。那年,根据王朔小说《顽主》改编的电影上映,电影中,三替公司的人在大街上开导群众:“实事求是地讲,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过去您没觉得肉贵那是您压根儿不怎么吃肉,割两毛钱肥膘就全家包饺子了。要是肉价还是前两年那价,国家就是把全国变成大猪圈也不够您狠吃的。”20年过去了,新一届政府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迟叔昌老师曾经在日本生活多年,还写过一些有关渔业革命的小说。有人评价说,他在资源贫瘠的日本,才能想出“奇迹72号”白猪。日本的确是资源匮乏,而且还老和我们抢资源,上一次铁矿石猛涨70%,就是日本钢铁企业先答应了高价,弄得中国企业不得不接受高价。一位经济专家告诉我,现在是中国缺什么,国际市场上什么东西就涨价。

必和必拓要收购力拓,就是要垄断矿石资源,卖给中国的时候就可以加价。中铝购买力拓股份,交易金额140亿美元,说明咱中国人有钱啊。当年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不过12亿美元,现在中国钢铁企业收购一家澳大利亚的矿石公司,也是12亿澳元。有传闻说,摩托罗拉公司打算卖掉自己的手机业务,也跑到中国来找买家。一有传闻说我们的国家开发银行要收哪个外国银行的股份,哪个外国银行的股票就上涨。

在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我们一家大型国企跑到法国去进口猪肉,按照咱们做生意的习惯,先多找几家供应商,他们互相一竞争,价格就下来了。结果没想到,法国商人一听说中国企业来买猪肉了,集体涨价。去年,美国进口的猪肉进来了,合40多元人民币一斤,运输成本就占了一大块。不过,因为饮食习惯不同,美国猪蹄好像并不贵。

在《割掉鼻子的大象》中,农场的畜牧专家招待来采访的记者:“新闻记者嘛,不光是要用眼睛、用耳朵来采访,有时候还得用一下鼻子、舌头,甚至于牙齿。”他端上来的菜是炸猪排、熘丸子、坛子肉、炖猪蹄、炒肝尖、拌腰花、熏猪脑、猪尾汤。都是“奇迹72号”的产品,肉比童子鸡还嫩。

《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在驼罗庄降服妖怪,后被山路所阻,八戒变身为大猪要开山辟路,书中有赞美诗,其中两句是“修成坚骨同天寿,炼就粗皮比铁牢”。看这两句,就觉得太大的猪,肉肯定不好吃。另外一个关键问题,驼罗庄的乡亲们为了给大猪准备一顿饲料,把全村都动员起来了——八戒吃了七八石的饭还有无数蒸馍。

科幻小说没能科学地解释“奇迹72号”的饲料问题,真正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还是来自“两会”报道,政协委员刘永好有个新农村建设的提案,他的新希望集团斥资几十亿元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养猪网络。刘永好说:“我们的饲料是‘国雄’饲料,种猪是‘荣昌’猪、‘海波尔’猪,屠宰加工环节是‘千喜鹤’、‘美好’,每一个环节都是名牌,形成一个名牌猪肉产业链。若干年后,居民通过识别品牌识别品质,购买猪肉肯定会选择品牌,不会和现在一样。”

这‘海波尔’猪,是来自加拿大的著名种猪,去年有一批种猪运达青岛,公猪身价是4000美元/头,母猪也是2000美元/头。‘海波尔’猪个子小,只有普通种猪的2/3,有专家介绍:“国内种猪一般要用3.5公斤饲料才能喂出1.3公斤肉,而‘海波尔’是3.5公斤饲料能喂出2.1公斤肉,而且瘦肉率比一般猪要高出20%,节省饲料成本10%,生长周期也比其他种猪缩短20天。”

以前咱们也进过好的种猪,但杂交太多给杂乱了,这次“新希望”有了品牌意识,刘永好说,要科学养猪,要让养猪户的收入比进城打工更高。看来,我们有希望吃到有品质保障的好猪肉了,据说,他们出产的生猪,身上也盖个戳子,英文的,“New Hope Inside”。 新希望希望奇迹72

上一篇: ​楚辞章句
下一篇: 纪念册(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