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永福:我的长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葛维樱 图/关海彤( 杨永福说:“如果光想着债,就不好玩了,我想,总有一天债务会还清,可我杨永福修的长城还存在”
)
750米长城的经营
杨永福的妻子和儿子坐在售票处,看着一个母亲带着儿子在售票处前的空地上练开一辆白色轿车。“我和她是从小的朋友,以前她整天说我找了个好男人。”她站在玻璃窗前笑着说,“虽然现在我们日子不怎么样,可我有一段长城。”这个名叫“悬臂长城石关峡景区”的地方,乍看和其他的景点没什么两样。石头垒成的外墙,仅走几步就是一个方形营盘,土黄色的长城沿着黑色山岩,在一个小山坡上伸展,两个烽火台,爬十几分钟就到顶。总共750米的长城,就是杨永福所有的家当。
一进门的游客,看着杨永福一跛一跛奔出来拿票卖,都会露出一点疑虑的目光。游客习惯了看不见售票员的小窗口,“21元钱一张票”。杨永福理直气壮地说,游客痛快地买了票,他背过身来笑了,“我这里的手续被找了多少遍毛病,可就是一点毛病也没有”。杨永福反复大声强调。除了不是国家经营,这段长城景点所有的牌照手续都很齐全。但同时,这里也有太多让他没底气的因素,比如大门上楷书体的毫无古意的对联,“请买参观费”的告示牌,没有物价局印章的门票,还有4只偶尔从房子后面窜出来的鸡。
几只鸡跑到院子里,有几个年轻人进来看了一下,掉头就走。杨永福也并不多说,“我不喜欢解释”。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妻子都会觉得有点冤枉:“那种眼神,好像我们是骗人家钱的。”但是杨永福却已经总结出规律:“有两种人不会进来,一种是什么都看过了的游客,一看就文化程度很高的。另一种就是在旅途中特别小心谨慎,紧张感胜过找乐子的。”
再向前走不到200米,就是官方景点“悬臂长城”。两段长城在长度上和外观上几乎一模一样,“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段长城也是我修的”。门票价格也一样,杨永福几乎是追赶着官方景点的脚步为自家的门票涨价。站远些看,两段长城的走势共同形成了一个“V”,但是底部却没有连接。
( 修长城使杨家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3台29英寸电视机都被搬走了 )
这一天的收成不错,门票收入90元,再凑了10元,杨永福骑上电动自行车就去了银行,在新疆上大学的大儿子刚开学,“临走他只带了300元钱,这都过了两个礼拜了”。这个家庭经济的拮据并没有使杨家人变得贪婪。两个游客来玩,杨只收了一张票,“有一个是军人”。七八个小学生骑自行车来春游,杨干脆一共收了5块钱,“娃娃本来没有钱”。妻子虽然对丈夫的做法很有意见,但学生们来买矿泉水的时候,她还是说:“1元1瓶。”
从2007年7月到11月,这一段长城已经为杨永福挣回了10万元门票钱。虽然账面上是这样显示,可是杨家人却没有看到这笔巨款。“刚收上一点钱,就按照轻重缓急,给最紧张的债主还一点。”杨永福没说人家逼债逼得紧,只说“谁都有个急用的时候”。还掉10万元,杨家人一点也没有轻松的神色,虽然杨永福始终不愿意透露到底有多少债,但是当时修的时候就借下了大约150万元,“一般都按照2.5倍的利息偿还,每年来换一次借条。估计一共欠下至少300多万元”。说到数字,妻子就变得很小声,杨永福不愿意面对这数字,他甚至根本没有算过自己的债。
( 杨永福的妻子和儿子下地种胡麻
)
“杨始皇”
“杨始皇”是杨永福的外号。杨永福的父母在他成年以前相继去世,杨家早早分了家。1983年嘉峪关峪泉镇草黄营开始“包产到户”,生产大队组织村民们打工,18岁的杨永福第一次打工,就是修长城。“1984年嘉峪关市整修城楼,我们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都会这个活计。”当地人管修城墙叫“打长城”。杨永福是干得最好的那个,“我干活肯出力,那时候一个人一天干的,是现在的多少倍。可能现在人吃肉多了,身上肉也多了,没劲了。我记得1984年有一次10天的零工,我比别人多挣了40块钱”。
( 杨永福修的石关峡长城
)
嘉峪关城楼是明代文物,嘉峪关市最著名的旅游点,在上世纪80年代响应邓小平提出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被全部整修过。这个工程很多嘉峪关脚下的农民都曾参与过。比杨永福大两岁的同村村民李建斌说:“我那时候管运土。嘉峪关这个地方的农村砌墙,和长城的方法一样,都是下面宽上面窄的梯形墙体,只是具体坡度不一样。”按照城楼的方式和标准,修长城是件看上去容易其实困难的事,“杨永福手上的活特别好,嘉峪关修好就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了,杨永福也被留在城楼打零工、售门票”。
嘉峪关这段长城作为明代长城的最西端,一向是把保存最完好的城楼作为标志性的建筑。但是实际上,长城要一直连接到天险上,才算到了尽头。从嘉峪关城楼向南延伸到祁连山脉,悬崖下56米是讨赖河,向北延伸到杨永福所在的石关峡,就以黑山为屏。1987年嘉峪关市文化局组织修复石关峡这一带的长城。“以前叫断臂长城,后来觉得不好听,改叫悬臂长城,像人的手臂。”杨永福一直在城楼打工,因此得到了和别人共同承包这个工程的机会,“我们有3个人当包工头,政府拨款约19万元,一年干下来,我们3个人每人挣了1万元”。
因为悬臂长城,杨永福一下子变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当时就买了长风牌的彩电,现在还能收到8个台,已经成了我家唯一的电器。90年代初买了1.7万元的五羊摩托。”村里人都羡慕杨永福的本事。而这段长城修好后,离城里和嘉峪关城楼都比较远,到现在还没有公共汽车。虽然门票只要0.25元,但很长时间内没游客。杨永福说:“看着自己修好的长城,却没人去,文化局派个人都嫌苦,不愿意去。”长城就在杨永福所在的黄草营村,他于是承包下了这段长城,“我卖票,妻子开个小卖部”。上世纪90年代,杨永福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旅游一下子就火爆起来”,杨永福这一段长城很快有了“西部小八达岭”的美誉。生意最好的时候,“小卖部里60张椅子都坐不下”。杨永福还在市里继续承包各种小工程,他很快就有了积蓄。
算盘
“我看人们在旅游点花钱,简直都像是不过脑子。”杨永福对那几年的黄金岁月一直念念难忘,“喝个汽水、健力宝,大家都争着请客,买东西也是不问价格。”这种花钱买享受的消费风格很符合杨永福的性格。杨永福的一位朋友说:“他真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到哪里都买单,有了工程也会叫上别人一起承包。要是他在钱上精打细算,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后来一直借钱给他。”1994年杨永福经营的悬臂长城票价涨到了2.5元,文化局决定收回自己经营。“那个原来是我们种的小苗。”现在去悬臂长城能看到的最挺拔的几排钻天杨,和其他的杨树截然不同,都是杨永福一家种的。杨永福的妻子对那时的生活非常怀念,哪里盖过公厕,哪里修的小卖部,哪里有快照点,都一一指出。一家人虽然不情愿地离开了悬臂长城,但是“还觉得长城是个好东西”。
“我承包工程那几年,也赚了一点钱,什么人都见过,打过交道。但是转一圈回来,还是旅游最轻松。什么事情能手一伸就让人家交钱?旅游啊!”杨永福虽然遗憾,但也没有任何办法。转机是1999年,“我在一个朋友家看到一份‘内部参阅’的文件。”杨永福现在还保留着这份“1999第3号”文件,上面写着:“允许……私人经营长城文化景区”,另外还有很多鼓励的条款。石关峡是一条纵深的峡谷,根据遗址,原来的长城是将峡谷卡在中间,1987年的悬臂长城只修复了一侧长城,杨永福的目标就是另一侧。
“我一开始想着,我自己把剩下的另一侧先修好了,以后这两段肯定还是要连起来的,哪里见过一段一段的长城?”杨永福在自家的长城营盘以外,顺着悬臂长城的方向又修了一截,“准线我都看好了,方便以后直接打过去”。1999年申报办理手续,到2002年开业,杨永福刚说自己要自费修建长城,在那3年里一直是嘉峪关市最大的新闻热点。市长带来当地媒体大版面报道。“说我爱国,有民族气节,有理想。”杨永福笑着说,“记者们都在找亮点,我不是为了爱国修的,但是我确实觉得这个事可以干,把长城修好了对我自己对国家都是好事。”
修长城注意事项
“先建好烽火台,然后一路修上去,有个目标感。”杨永福说,很多人觉得万里长城是个谜,他自己可以写个《修长城注意事项》。刚刚建好了两个烽火台,杨永福就把自己的三十几万元家底花光了。他开始四处借钱。“三五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杨永福都告诉他们,“三年一定还上”。杨永福当时的估计是,“一年的门票收入怎么也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吧”。修建长城他自己的预期值是100万元,到2002年6月16日开业,这段长城因为资金不足,只修到了最下面的第一个烽火台,连接上面的那个烽火台只有一条铁链子,“这样已经花了180万元”。
除了钱的问题,原本在杨永福看来最简单的“打长城”忽然间变得无比复杂。“比如以前找土的时候,给国家建长城,我们就去村里的庄稼地周围取土。可现在村里不让取了。”嘉峪关所在的戈壁滩,土质是砂石化的,“别的地方建筑要石头,嘉峪关要找土,还要水分高,能粘连,不然就会塌下来”。这种宝贵的土只有比较细致的庄稼地才有,村里当然不会轻易出让。杨永福只能去深山沟里挖土,“是洪水冲积下来的”。土的成本价于是增加了许多,而且全都要靠人一袋子一袋子背上山去。“我们的办法还和古代一样,先背到山脚,再倒腾上去一点,一斤土人工费是3角钱,背上去了拿个秤算钱。”除了这些,杨永福还必须面对水分。“爸爸太相信人了。”13岁的杨长昊还在读小学6年级,“别人给他个发票他就给人家钱,也不对货,人家短斤缺两什么的我都看出来,爸爸还没看出来。”但杨永福不喜欢这样想,他说:“做人要豪气一点。长城一定是想做大事的人才能修好的。”
“如果我一次把钱全都投在修长城上面就好了。”杨永福唯一后悔的是自己当时决策失败,“修长城的同时又开始种树,2万棵树苗,立马把我这一块地铺满了,花了60万元。”杨永福因为之前在悬臂长城时感觉到,“一到夏天本来是旅游旺季,可是没有一点绿色的戈壁滩,人待不住啊!”杨长昊说,都是因为“爸爸太浪漫了,就喜欢那点绿色”。
借钱对于杨永福并不困难,但150万元私人贷款的利息都非常高。修了没几个月,资金开始紧张,非官方的方式使杨永福完全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帮助。“我去贷款,但是银行说不看好我这个项目。我说这是政府的文件鼓励私人发展旅游,我在媒体上也都被说成英雄了,怎么到了银行就说不行呢?”杨永福只好将自家一栋二层小楼抵押了10万元贷款,很快房子就被收走了。
杨永福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他以前最喜欢吃吃喝喝,抽好烟,对生活要求高。”长城在杨永福看来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我在外面不管干什么,都要低三下四地去求人,去出苦力,但是如果我们修好了长城,就可以继续和各种游客打交道,也没有什么利益往来,每天高高兴兴的,多好玩。”这种为了简单生活的想法,使杨永福一家吃尽了苦头,“3台29英寸的电视都被搬走了”。不过儿子杨长昊说自己反正不爱看电视。“如果我多念几年书,我一定是个女强人。”妻子也从不恼恨丈夫的决定,“我和他只有方法上的争论,目标是一样的。”而杨永福说:“一旦你开始修了,烽火台也建好了,你就会只想朝着那个方向修过去。”
拉锯战
虽然一开始资金就出现了困难,杨永福还是不希望自己的长城“官方化”。2002年5月,杨永福的长城正在筹备开业,文化局就下了文件,不允许景点叫“长城”,而是要加上三个字“游乐园”。“当时简直是迎头浇了盆冷水。”杨永福说,“有个辽宁记者当时来劝我,说游乐园也挺好的。我说,我叫游乐园你会千里迢迢来采访我吗?”自己当时最大的感觉是,“这个事开始变得不好玩了”。
杨永福为了避免变成“游乐园”的命运,到处求人,总算在一个月后取消了这个文件。“2002年夏天到2003年我就挣了三十一二万。”迅速还了一批债,但这个数字让杨永福看到了希望,“2003年8月22日,嘉峪关市文化局开始来人,要收购这段长城”。杨永福对每一个日期记得一清二楚。那是政府第一次为杨永福的长城做评估,评估价格180万元。“当时说给我180万元,要分5年给。”杨永福不同意,“一次给了我们也好还债,分5年我的债务都涨到什么样了?”
杨永福一开始也满怀希望,“快点把这个不好玩的事情给结束掉,换个好玩的事情干干”。但是每年的价格都谈不拢,而债务越来越重。杨永福总是怀着要被收购的心态,也没有好好经营。这样反复3年,杨永福和他的债主们也都对收购灰心了。2006年最大的一个债主又投资了70万元,“让我把最上面那段铁链子给摘了,把这个长城好好修完,既然不能卖,还不如先修好了,看能不能挣回点钱”。2006年4月动工时,政府的评估价格一下子涨到360万元,这让杨永福突然充满了底气。“我这才明白,你不能把长城推倒,更不能把树拔掉,而这些东西已经升值了。”杨永福这一回变得异常强势,“开口给我200万元,我说不行,后来价格涨到了360万元,但是说实话,还不够我还债”。2007年市政建设部门来给悬臂长城立指示牌的时候,杨永福拎着西瓜和烟,到工地上去求立牌子的人和民工们,“把牌子稍稍往前挪一点,把箭头往左边偏一点”。结果这块牌子真的立在了杨永福的门口,也成为很多游客下车的理由。
最有资产的穷人
曾经过着殷实生活的杨永福一家,自从修了长城就变成了穷人。2003年谈判失败,这一年春节,他家陷入了最困难的境地,因为没有生火,杨永福脑中风,现在走路还是一跛一跛的。他并没有为此陷入痛苦。“看着长城我就知道,修长城是个好事,我虽然欠了很多钱,但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当时学美术的大儿子为自家景点的公厕画了非常精致的男孩和女孩的头像。“我给他加个胡子好不好?”杨永福总和儿子开玩笑。生活拮据没有在他们脸上留下落魄的痕迹。小儿子喜欢篮球,总是背着大人拆掉手机和照相机再装回去,谈起什么都很有自信。“我的数学学得最好。”他说,“如果我当老板肯定比我爸强,他胆子大,不过有点憨。”
黄草营的天空很蓝,村里很安静,男人都出去翻土了,这个季节正是要下种子的时候,“化肥从130元都涨到140元了,我们家种不起地了”。杨永福的妻子说,几个媳妇在太阳里聊天,杨家媳妇也经常回去聊天,“以前我家有几年已经不种地了,这些年经济条件不好又种地了”。全村人都是他的债主,杨永福经常扛着锄头回去翻地,路上碰到了,都会打个招呼。杨永福在16点多打电话,说又碰到谁了,不回来吃饭。“欠我们的钱什么时候能还啊?”大家牢骚归牢骚,可还是一样愿意和杨家人打交道,大家说,“他们确实没有钱。但他做的这个事是对的,长城应该修,更应该连起来”。
“我的长城增值了。”杨永福还是掩饰不住得意。“评估的时候我就有了底气,要不是一次次评估、审计,我还不知道,我居然这么有钱了!”杨永福提到这个,笑得更加憨实,“原来30块钱一棵种下的树苗现在评估下来居然已经成了200块钱一棵的大树。”当初5毛钱一平方米包下的10万平方米的荒地,现在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2元。经过几次评估和审计,杨永福又变成了资产雄厚的人,“这些都是我的,手续都是全的,《物权法》都是保护的”。尽管现在和政府依然在谈判中,杨永福却一点也不心慌。“不买我的长城也没关系,我慢慢地挣钱。如果光想着债,就不好玩了,我想,总有一天债务会还清,可是我杨永福修的长城还存在。” 永福杨永福长城嘉峪关文物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