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扩张:谁都想做下一个海尔
作者:黄燕( 美的集团对外公布的目标是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元
)
2月28日美的电器发布公告,以16.8亿元收购无锡国联拥有的24%小天鹅股权,成为小天鹅第一大股东。此前就因“重大收购事项待宣布”而停牌7天的“美的”最终拿下“小天鹅”并无悬念,而16.8亿元的收购价则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6.54亿元。按照美的电器总裁方洪波的说法,这次收购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家电行业,其意义还在于,“这是国务院19号令颁布后的首例国有企业转让成功案例”。
依据国务院19号令(即《国有股东转让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小天鹅的转让价格“以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确定”,也就是底价16.54亿元。外界认为,美的给出的最终价格可能受四川长虹和意大利默洛尼竞购的影响。方洪波则解释说:“相对于十几亿元的总价,溢价2000多万元的比例很小,我们更看重小天鹅的市场价值。”2007年小天鹅年产650万台洗衣机、300万台冰箱,在洗衣机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海尔,美的旗下的荣事达也在前5名。不过除海尔占据20%以上的市场外,其他品牌占有率都不超过10%。“荣事达与小天鹅份额相加后,我们与海尔的差距缩小到了10%左右。”方洪波告诉记者,“这意味着美的已经坐稳了洗衣机市场老二的位置。”再加上空调市场第二和快速增长的冰箱业务,美的正试图重现海尔在“白电”领域的上位路径。
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二个海尔呢?在冰箱和洗衣机市场,海尔都是绝对老大,以两位数的占有率差距把第二集团甩在身后。空调市场,格力占据首位,美的、海尔紧随其后。按照中怡康统计,“白电”市场前5大品牌占整个市场份额的50%到80%,并且还在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更重要的是,“白电”领域并没有出现彩电行业平板替代CRT那样的换机潮,这给中国企业留下了更大空间,起码在技术上没有被别人掐住脖子。这个行业多年来积累的规模效应正逐步显现。以空调为例,全球75%的空调来自中国,格力、美的、海尔已经有不少产品价格和外资品牌处在同一水平,即使面临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的出口压力,美的2007年净利润仍然大涨122%,达到11.9亿元,而彩电企业辛苦一年利润也就两三亿元。
美的集团对外公布的目标是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元,跻身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5强”,瞄准海尔的势头已经非常明显。2007年国美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5大供应商份额达到30.6%,其中海尔占10.8%,美的以4.4%跃居第4位,传统彩电企业则全部退出。继华凌、荣事达之后,2008年美的再次以收购补充业务短板。“资金成本差不多,收购比我们自己做起码节约了3倍时间。”方洪波如此评价。而目前的难题在于如何整合渠道、产能和旗下多个品牌。美的在公告中承诺小天鹅今后仍将独立运营,公司会在3年内解决和小天鹅的同业竞争问题。至于如何运作美的、荣事达、小天鹅和华凌这4个品牌,方洪波坦承“目前还没有定论”。能够显示美的思路的另一个信号是,此前与华凌重组时美的集团将电机而不是小家电业务置入华凌,未来极有可能将小家电装入上市公司,将美的电器打造为继海尔之后A股另一家电旗舰。
其实彩电企业涉足冰箱和洗衣机市场并不比美的晚,3年前长虹牵手美菱,2年前海信介入科龙,包括TCL、康佳、夏新都有自己的“白电”产品线,但业绩始终不温不火。方洪波告诉记者:“现在洗衣机市场前9大品牌,除了海尔、小天鹅、荣事达,其他都是外资品牌。冰箱方面科龙、美菱、新飞这几家份额相差无几,和第一名海尔的差距拉得很大。”真正让厂商们下决心力推“白电”的原因是财务压力,冰箱、洗衣机产品毛利率近20%,相比之下彩电业在外资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利润不断摊薄,被众多厂商寄予厚望的手机业务终于也日渐边缘。此次小天鹅转让,长虹比美的更早宣布参与竞购,实际上无锡国联开出的几个条件如“最近3年连续盈利”、“在‘白电’行业具备良好市场地位”等,它都不具备,而且斥资60亿元建设等离子屏生产线的长虹很难再拿出十几亿元现金。“长虹先参与再退出,主要是为了引起外界关注,向市场传递它做大‘白电’的决心。”家电业专家刘步尘说。就在小天鹅收购尘埃落定后,康佳高调推出20多款冰箱新品,并宣布2008年大幅度提升冰箱产能至150万台。“彩电业前景不容乐观,未来3到5年将是‘白电’牛市。”刘步尘评论说。
( 方洪波 )
多方向出击带来的最大风险是资金,美的希望通过快速布局在3到5年内成为世界级白色家电供应商,而完成产能扩张所需的资金需求将在50亿元以上。美的收购小天鹅的16.8亿元全部来自公司自有资金,相当于拿走了一年利润,同期进行的“冰洗工业园”、压缩机等项目还要占用大量资金。2008年2月美的发布融资方案,拟公开发行新股募集35.5亿元用于收购荣事达子公司25%股份、冰洗工业园二期等10个项目,成为家电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增发方案。2007年美的向高盛定向增发方案未获批准,时隔一年多美的再次增发,足以表明对资金的渴求已经非常强烈。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资本市场对这起本应解读为利好的收购消息反应冷淡。美的发布收购公告后复牌当天与小天鹅双双出现跌停,此后几天股价连续下挫。有分析机构认为,尽管整合荣事达的经验在先,美的面临的资金和成本压力仍然导致投资者对其盈利能力信心不足,“白电”旗舰的概念还有待市场检验。
专访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方洪波
三联生活周刊:2月28日发布公告至今已经过去一周多,目前美的对小天鹅的整合进展到何种阶段?
方洪波:还没有开始。这项收购还在等待江苏省国资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的逐级批准,快则一个月,慢的话需要两三个月。按照规定,等待审批的过渡期内美的不能向小天鹅派驻工作人员,目前为止包括渠道、产能、人员等整合计划都还在讨论中,没有确定,更不到实施阶段。
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初美的买入小天鹅B股1800万股,本次收购过程无锡国联开出的受让方条件也被认为是比照美的而设。外界一直认为,美的入主小天鹅并无悬念。真实情况如何?
方洪波:我们对小天鹅最早关注是在2003年,后来小天鹅被斯威特集团整体收购,此后几年里美的没再考虑过并购。这次美的只是受让意向方之一,直到2月20日无锡国联才通知我们是最后买家,并不存在一开始就看好美的。2007年我们通过离岸公司买入小天鹅B股完全从投资角度出发,从几家家电企业中选中了小天鹅,当时它的股价只有三四块钱,现在已经到了八九块钱,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
三联生活周刊:美的提出“352战略”,要在3到5年内进入“白电”市场前两强。收购小天鹅后在洗衣机市场上已经实现了占有率第二,加上原本就位居第二的空调,您认为美的离“白电”巨头还有多大差距?
方洪波:仅从规模看,收购小天鹅之后确实已经达到了目标,美的在洗衣机市场脱离了第二集团,而且与第一名海尔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但美的看重的是包括品牌、技术在内的综合实力,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收购小天鹅的意义不只是市场份额,它还是除海尔之外国内唯一具备滚筒洗衣机生产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对美的的产品线和技术实力都有补充,我估计小天鹅带来的整体提升到2009年会完全体现。
三联生活周刊:资本市场对美的收购小天鹅似乎并不看好,复牌当日两只股票一度跌停,且连续几天股价都在下滑,美的如何看待近来的股价表现?
方洪波:短期内的市场表现并不能说明问题,小天鹅停牌期间A股市场下跌超过20%,复牌后这两只股票难免也要经历补跌。从各大机构和投资者的反应看,对美的收购小天鹅给出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三联生活周刊:美的2007年年报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海外战略,但业务范围还仅限于空调,在中国空调行业过半产量为OEM的情况下,美的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
方洪波:国际化一直是美的的方向,而空调是目前唯一具备条件走出国门的产品。过去OEM销量在出口中占很大比例,2007年美的已经提出转型,今后的重心是自控品牌,除了美的外可能还包括其他品牌。目前美的品牌空调在整个海外销量中占30%,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此外我们在越南的工厂2007年底已经量产,将通过区域市场逐步拓展品牌。 一个家用电器海尔荣事达方洪波海尔空调小天鹅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