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涨价

作者:贾冬婷

​猪肉涨价0

( 7月15日,重庆某养猪场 )

事实上,一幅猪肉价格的上涨曲线图从去年10月底就已经形成。其直接原因就是生猪数量减少。“发改委”、农业部、商业部联合调查表明,今年5月生猪存栏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5%到20%。从4月开始,猪肉即开始跳涨。8月初,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峰。

一场牵涉几乎所有国家部委的、前所未有的保卫猪价行动,于是从5月份开始。在猪肉的生产与消费均为全世界第一的中国,猪肉价格被视作CPI上涨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发改委”提供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78%的CPI增长归为食品价格上涨——而这其中,猪肉的涨幅最高,达59.8%。

由猪肉开始,引发了粮食、食用油、鸡蛋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之后扩散到下游行业,CPI全线上涨。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是,11月CPI为6.9%,创下了11年历史新高,这已经是今年连续第4次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超过6%,而去年一年仅为1.5%。

观察猪肉涨价,人们都在寻找那只最早扇动翅膀的“蝴蝶”。一种说法是,由于需求持续增加、粮食需求上升、气候变暖产量减少,特别是生物燃料消耗了大量粮食,造成全球性饲料大幅度上涨。在中国,占猪饲料60%比重的玉米,也是中国新能源战略的重点——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的连续攀升,挤压了生猪的利润空间。

另一个外生性因素是,去年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此前发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及部分地区其他猪病影响,全国猪源出现短缺。据统计,11月份生猪总存栏1.79亿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1%。

一个最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结构性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工资性(务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60.2%。因此,决定农民是否多养猪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病疫、饲料价格、交易成本等外生性因素,而是劳动力价格。

2004年是农民工价格的转折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此前12年,珠江三角洲外来工月平均工资仅增长68元。但这一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荒”,农民工出现缺口。为平衡市场供需,劳动力价格开始上涨,2004至2006年,农民工人月均收入3年增幅分别为2.8%、6.5%、11.5%。从这个意义,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不只是一起偶发事件,是结构性变化的前兆。■ 涨价猪肉三农农民农业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