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华港机:中国制造的标本
作者:谢九振华港机在1992年成立时,还只是一家默默无名的小公司,公司以技术模仿起步,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一个模仿者变成技术领先者,拥有20多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比如首创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一次可吊运两个重达80吨的40英尺集装箱,实现了世界上一次只能吊一个集装箱的突破。集装箱起重机是一个技术和人力密集型产业,在拥有了技术优势之后,振华港机的人力成本优势也凸显出来,公司目前在6个基地有3万多名劳动工人,如此高的劳动密集程度,也使得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同行望尘莫及。
依托集装箱起重机的全球优势,振华港机的业绩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2002年,公司销售收入约为30亿元,2006年增长至168亿元,净利润也从1亿多元增长至16亿元。虽然公司受到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不利影响,但是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强势领导地位保证了其议价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负面因素。公司过去几年的毛利率保持稳定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2002年至2006年,毛利率从9%增长至15.15%,这期间每年都保持增长,净资产收益率也从7.4%增长至27%。这些财务数据更为生动地体现了公司的竞争优势。集装箱起重机的需求主要来自各大港口码头,从宏观层面看,其市场空间取决于世界范围内的外贸繁荣程度,有外贸即有海运,有海运即有集装箱。微观层面看,取决于港口码头的扩建和货物海运的集装箱化率进一步提高,从这几点来看,振华港机都不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除了集装箱起重机这一传统强势业务外,公司近年来开始拓展产业链,进入海上重型机械市场。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紧张,深海开发将成为今后能源开采的趋势,这势必需要更多的大型海上配套设备支持,海上重型机械设备将构成较长一段时期的旺盛需求。海上重型机械由于进入门槛较高,全球有能力生产的厂商不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是韩国的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目前公司在该项业务上已经小有成就,2006年为广州救捞局设计制造了起重量4000吨的大型浮吊,在业界有“亚洲第一吊”之称。2007年,振华港机与伊朗IOEC公司签订了价值1.66亿美元的1台4400吨巨型起重铺管多用途船;与海油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15亿元的700吨全回转起重工程船供货合同等等。公司在海上重型机械市场已经握有一些订单,预计能在2008年贡献利润。振华港机的管理层有决心用3?5年时间使海上重型机械业务市场份额位居世界前列。在海上重型机械市场,优势体现在起重技术较强,不足之处在于整船制造能力较弱,解决办法是和国内实力强大的造船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
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目前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2007年10月,公司增发1.255亿股,发行价格29.08元,共募集资金36.5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产能,主要包括长兴岛基地陆域扩建工程(共三期),项目完工后可新增岸桥产能80台,场桥产能200台及海上重型设备数件,新增收入120亿元。南通生产基地齿轮箱工程,可新增2万套大型齿轮箱,年产值16亿元。增发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公司的产能紧张状况,为海上重型业务的发展打下基础。不过随着大盘调整,公司股价跌破29元的增发价,最低一度跌至22元附近。
由于公司80%的产品销往海外,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形成不小的压力,公司以“增加美元负债比例、采取套期保值”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另外,公司目前享受10%的优惠税率,2008年税制改革,对公司的优惠税率会有一定影响。■
(本栏目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振华港机过去5年主要财务指标
2007年前3季度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主营收入(亿元) 145.22 168.08 121.05 71.10 46.28
净利润 (亿元) 15.05 16.02 12.08 4.57 2.78
净资产收益率(%) 22.48 27.18 26.41 13.00 12.92
毛利率(%) 15.62 15.15 13.26 12.27 10.97 投资起重机集装箱振华港机制造中国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