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农庄

作者:王星

​蚂蚁农庄0

<p "="">当年在纸盒里粘贴那些迷宫隔墙时,还没见过什么现成的蚂蚁屋可以充当我仿造的范本。蓝图规划得似乎不错:盒子上设法找张玻璃纸蒙住,右下角放点诱饵,把蚂蚁从左上角塞进去,自以为这些小黑东西没有理由不顺着我挡好的纸隔墙一路走下去。为避免它们走得无聊,还特别花心思在途中设计了滑梯。实际情况却在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的蚂蚁都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左上角方圆1厘米左右的空间里乱撞。制作工艺的粗陋也是失败原因之一:普通胶水无法实现练习本上撕下的田格纸与玻璃糖纸之间的完美黏合,大批蚂蚁翻墙逃走。

用纸盒制造蚂蚁屋之前一直在用空玻璃药瓶养蚂蚁。先是只把抓来的蚂蚁放进空空的瓶子里,见它们一味乱爬才想起蚂蚁总在地上挖洞,于是又填半瓶子土重新放进蚂蚁,为防止蚂蚁往外爬还在瓶口附近抹了油。终于逼着那些蚂蚁停下来在那半瓶土上发愣,却始终没有实现隔着玻璃亲眼见到蚂蚁隧道的梦想。

20多年后才知道,早在1956年已经有个美国闲人制造出了批量生产的蚂蚁屋。他找到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用两块玻璃造出一个近似镜框的半封闭装置,在玻璃间填入沙土。两块玻璃夹出的空间毕竟比一个圆玻璃瓶有限,蚂蚁的工作效率不仅有所提高,挖出的隧道也清晰可见。

那个美国闲人名叫密尔顿·莱文(Milton Levine),现年93岁。他所创建的品牌叫“密尔顿大叔(Uncle Milton)”,旗下的蚂蚁屋也有一个颇为响亮的名字:“蚂蚁农庄”(The Ant Farm)。时至今日,“蚂蚁农庄”已经在全球销售出超过2000万个,品种上也已分为传统纤薄型与现代创新型两大类。传统纤薄型仍维持了两块玻璃的镜框式造型,现代创新型在外形上更像花样翻新的“雪球”玩具,“雪球”里甚至也出现了滑梯之类当年我未能遂愿的蚂蚁“游乐器材”。

用纸盒制作蚂蚁迷宫时,其实也奢想过用几个不同风格的迷宫连接在一起的方案。“密尔顿大叔”的“蚂蚁村镇”(The Ant Farm Village)在外形上属于“现代创新型”,而且实现了三个蚂蚁屋连通一体的设计。全套“蚂蚁村镇”包括两个“微型蚂蚁农庄”(Mini Ant Farm)和一个“蚂蚁镇”(Antville),每个“屋子”又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有沙土的“生活区”,上层有学校、食堂、糖果店和市政厅等“设施”。借助可弯曲的透明连接管道和专门的“蚂蚁台阶”,蚂蚁们在三个蚂蚁屋间穿梭,颇有些“乡下蚂蚁进城”的忙碌感。

“极限蚂蚁农庄”(Xtreme Ant Farm)是“现代创新型”蚂蚁农庄中最新的产品。与更适合观察蚂蚁隧道的传统纤薄型相比,现代创新型蚂蚁屋原本就是投合儿童心理的设计,“极限蚂蚁农庄”从名称上看更带有明显的顺应潮流痕迹。不过它也确实堪称蚂蚁的极限运动场,急转滑梯、攀登墙、蹦极乃至滑板道一应俱全。至于蚂蚁究竟能多充分地利用这些设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们的期望。

已经在2006年推出过50周年纪念版的“蚂蚁农庄”毕竟还是属于老派一些的蚂蚁屋,代表更新一代蚂蚁屋的是“蚂蚁工坊”(Ant Works)公司的产品。两代蚂蚁屋的本质差别在于“屋”中的装填物。蚂蚁农庄使用的是传统的沙土,蚂蚁工坊使用的则是一种特制凝胶。

蚂蚁工坊的诞生可以上溯到NASA2003年做的一次空间实验。当时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生物在失重状态下行为状态是否会发生改变。无论接受测试的蚂蚁是否如同在地球上一样“向下”挖了隧道,为保障蚂蚁们生存而特别研发出的凝胶物质保留了下来,进而成为新一代蚂蚁屋的主流装填物。

蚂蚁工坊使用的凝胶以海草提取物制成。与传统沙土相比,这种凝胶不仅抗震还能同时为蚂蚁提供必要的食物与水分,从而达到整个蚂蚁屋的完全“自给自足”。为保持半封闭的蚂蚁屋内环境清洁,以沙土为装填物的蚂蚁屋往往需要特别的喂饲区,蚂蚁所需的水分也要以沾湿的棉球提供。“密尔顿大叔”公司方面还曾建议:假如蚂蚁屋内的蚂蚁来自雨水较多的地区,应该适时向沙土喷洒水雾模仿降雨,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蚂蚁的生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沙土隧道的挖掘更易于进行。对于以凝胶为装填物的蚂蚁屋来说,这些工作基本都可以省略。

因为优质的凝胶可以达到几乎完全透明,凝胶装填的大型蚂蚁工坊甚至能提供一种近似水族箱的装饰效果。如果再辅以特制的LED背景灯,只要你不是对六足生物有特别的敏感,夜半无人目睹蚂蚁的忙碌或许能比猜度鱼儿的心思更能让人入静。

再好的装填物也不能取代真正从事工作的蚂蚁本身。对于一种随处可见、似乎微不足道的生物而言,“观赏蚁”这一概念或许有些突兀,但这种家伙也确实到了身价可沽的时代。尤其是对于以凝胶装填的蚂蚁屋来说,选择血缘纯正、尺寸匹配的蚂蚁已经成为能够直接影响观赏效果的因素。当然,各种蚂蚁屋的厂商也并不反对顾客自己动手捕捉蚂蚁,只是这样做需要顾客具备一点有关蚂蚁的基本常识,比如“不要捉树栖的蚂蚁”、“不要把来自不同蚁群的蚂蚁塞进一个蚂蚁屋”以及最基本的——“不要捉白蚁。”“要捉能挖隧道的工蚁”这一条其实倒不必特别说明,毕竟日常能见到的基本都是工蚁,若想赶上新蚁后的盛大婚礼,还真得需要对蚂蚁习性更精深的了解与一点运气。理论上讲,只要照顾得当,一个有蚁后的蚁群能在蚂蚁屋中繁衍生活好几年。在办公桌上陈列一个“三年陈”的透明蚁巢会是什么感觉,一时还真有些难以想象。■ 蚂蚁农庄

上一篇: ​浮叶与原欲
下一篇: ​混搭之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