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虢国夫人
作者:朱伟到曲江,首先就会想到相传为宋徽宗所摹的张萱那幅《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杜甫《丽人行》的开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稳称身。”这里的丽,按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解释是,“物尤则妖,美极则丽”。但早时《易经》中,“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附着而成丽。所以杜甫的丽人,我以为,本就指虢国夫人与杨国忠并驾。淑真原出自王粲的《神女赋》:“惟天地之普化,何产气之淑真。”淑是清湛,也是柔善、贞静;真是自然、本性、本色。蹙金是唐代的刺绣方法,孔雀与麒麟都是衣服上的金银刺绣物。叶是发饰,上面缀着翡翠。腰是裙带,垂满珠光宝气。
按杜诗注家考证,此诗作于杨国忠当上右丞相后的天宝十二载。这年正月,杨国忠唆使安禄山告李林甫与阿布思谋反,致使李林甫死后还被削去官爵。李林甫死在十一载农历十一月,死前曾对杨国忠流泪说:“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死后未葬时,被开棺去含珠、金印紫授,从大棺移至庶人小棺,党羽50多人都被连坐扫尽。杨国忠则在春风得意中,身兼40余职,与虢国夫人“昼夜往来,无复期度,或并辔走马入朝,不施障幕”。这一年杜甫42岁,到长安已7年。刚到长安,他因不能科举入仕,曾向权贵献诗,期望歪门走仕途。此时对仕途心灰意冷,才在这《丽人行》中小心翼翼讥讽杨家表兄妹。这首诗最后结尾是“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杨花落水飘为萍,青鸟传信,红巾是女人头饰,嗔是盛怒。
除这首《丽人行》,杜甫还专写有一首《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里的平明,是黎明时分,天刚亮虢国夫人就要上马赶赴黄金富贵,是污染。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中解释杜甫这首诗,说虢国夫人当年的资本就是“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唐明皇封杨贵妃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每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时在天宝七载农历十一月,古虢国原为周文王弟弟的封地。
杨贵妃姐妹当初花团簇锦地簇拥唐明皇的景象,《旧唐书》中描写是:“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姐妹五家扈(随)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钱)坠舄(鞋),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马嚼)方驾,不施帷幔。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新唐书》中改为:“每十月,帝幸华清宫,五宅车骑皆从,家别为队。队一色,俄五家队合,烂若万花,川谷成锦绣。国忠导以剑南旗节,遗钿坠舄,瑟瑟玑(珠串),狼藉于道,香闻数十里。”“雄狐之刺”典出《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有归。既曰归之,曷又怀之?”讽刺齐襄公与文姜私通。东汉郑玄这样注解:“襄公之妹,鲁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与淫通??齐大夫见襄公行恶如是,作诗以刺之。”雄狐由此为好色乱伦之徒的代名词。
杨国忠其实在杨贵妃父亲杨玄琰死时,就与杨贵妃的三姐私通。杨国忠母亲,即武则天大名鼎鼎幸臣张易之的妹妹,野史中还说,他本是张易之与女奴所生。杨贵妃从小就被叔父杨玄收养,本是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国忠通过虢国夫人,才与她相识。
有关虢国夫人,唐郑初诲《明皇杂录》中有一段她骄横强占韦嗣立山庄的记载。韦嗣立在中宗时曾当到兵部尚书,其山庄在骊山鹦鹉谷。景龙三年腊月,中宗、韦后曾到他山庄,封他为逍遥公,多位文人写有《陪幸韦嗣立山庄》诗。没想半年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勾结,毒死中宗谋乱,他因此被牵连,唐明皇上台后被贬为陈州刺史,死于开元七年。《明皇杂录》对虢国夫人强占韦氏山庄的记载极生动,说韦嗣立诸子正午睡,“忽见妇人衣黄罗帔衫,降自步辇,有侍婢数十人,笑语自若,谓韦氏诸子曰:‘闻此宅欲货,其价几何?’韦氏降阶曰:‘先人旧庐,所未忍舍。’语未毕,有工数百人,发东西厢,撤其瓦木。”《资治通鉴》记此事,在天宝七载唐明皇赐封之后,说虢国夫人当时分文未付,就强占了韦家山庄,只补偿了空地十亩,而中堂重新翻盖后,仅犒赏工匠就是两百万再加“金盏瑟瑟三斗”。
在宋王谠的《唐语林》中,还有一条虢国夫人的记载,说她家里从房梁上悬下一根鹿肠,筵宴时派人从屋上注酒于肠中,肠末端有结,要喝酒,开结将酒注入杯中。不知这是什么讲究,其奢侈显然与杨国忠不能比。《开元天宝遗事》记,杨国忠以沉香为阁,檀香为栏,麝香、乳香筛土和泥为壁。炎夏使工匠琢冰山围于宴席间,寒冬选肥婢妾站立遮风为“肉阵”,倒也算别致。
虢国夫人借助杨贵妃,其实只短暂亮丽了七年。马嵬驿杀杨国忠、逼杨贵妃自杀,她率子女与杨国忠家眷逃到今宝鸡东的陈仓,县令薛景仙带人追赶,她先杀死了自己儿女。杨国忠妻裴柔求她:“娘子为我尽命。”这裴柔本蜀中一名妓,关键时倒也刚烈。虢国夫人杀了她再自尽,却不死,关到县狱,还问狱史,追杀他们的是国家还是贼?吏曰:“互有之。”她最后血凝至喉而卒。
《明皇杂录》记,虢国夫人死后,韦嗣立山庄重归韦家。一个狂风骤雨夜,中堂前一棵大树连根拔起,砸到屋顶,竟“略无所伤”。韦家子弟“撤瓦以观之”,才知屋顶全铺上了木瓦,“其制作精致,皆此类也”。■ 历史安史之乱唐朝丽人行明皇杂录杨国忠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