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时准备感动的人民
作者:苗炜琼瑶电影《聚散两依依》的结尾,钟镇涛拿了把吉他,在机场唱歌来挽留他的爱人,爱人被打动了,不去美国了,奔向歌手的怀抱。这是电影的高潮,遗憾的是,那首歌实在太难听了。很早以前看过一个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电影,夜晚,芭芭拉回家,情人将她送到楼下,两个人似乎也闹了别扭,芭芭拉·史翠珊在屋子里怅然若失,她的男朋友忽然在楼下放声歌唱,歌声吵醒了邻居,也唤醒了爱人的心,那首歌叫《今夜无人入睡》。看完这个电影,我知道了两件事:第一,《今夜无人入睡》是一个很高难的歌剧选段;第二,人们很容易被这首歌打动。后来,听到帕瓦罗蒂在各种演唱会上演唱这首歌,流行歌手迈克尔·波顿也唱这首歌,这样的频率丝毫没有降低这首歌的感人程度。
今年YouTube上流传一段视频,英国的一个选秀节目,一个其貌不扬的胖子上台,评委问他要表演什么,胖子露出参差的牙齿回答说:“唱歌剧。”评委和观众都没什么期待,但那胖子一唱起来,所有人都被感动了。他唱的是《今夜无人入睡》。如今这胖子的故事已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他叫保罗·波茨(Paul Potts),参加选秀节目之前在一个手机店里卖手机,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歌剧,花了不少钱去参加培训班,在意大利的一个培训班里,帕瓦罗蒂听过他的演唱。保罗还参加过歌剧演出,即使刚动完手术。他的妻子也是个胖子,坦白地说,这两个胖子是典型的贫民形象,但胖妻子一直支持保罗的爱好。保罗一直是个倒霉蛋,骑自行车也摔得骨折,妻子就一直照顾他。胖保罗最终凭借《今夜无人入睡》拿到了选秀节目的冠军,他的第一场唱片也已经出版,国外叫《一个机会》,国内引进叫《决战星光》,好像保罗参加的是中央台的“星光大道”。
YouTube上有许多段视频,他的手机店老板祝贺他获得胜利,不用再卖“神州行”卡了,英国的“神州行”卡叫“Pay as you go”。选秀节目的制片人说,他的声音一般,但人们不在乎,人们要的是他的故事。比如他长得难看,小时候总受欺负,一个落魄者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故事一点也不新鲜,但消费者对这样的故事需求量极大。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就用YouTube上的视频做了一期节目,英语培训学校的老师,外企工作的高级白领,都说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们,让他们坚信,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保罗还有中国粉丝网站,一个中国姑娘说:“我也要成功,我也是从小就受欺负,因为我长得胖。”
英国人德波顿《身份的焦虑》一书去年就有了中文版,他说,“身份的焦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因为每个人获取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他说,现在,我们要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就必须期望更多的东西。德波顿的书还是给“焦虑—成功”强迫症开出了一些药方,比如接受艺术的熏陶。
保罗的唱片、音频和视频提供的只是一个成功者故事,还是一个人们欣赏歌剧的入口?反正听他唱完《告别的时候》,我重新找出来莎拉·布莱曼和波切利合唱的版本听。英国BBC电视台几年前播出过一个主动接受艺术熏陶的故事,一个小伙子,某一天忽然意识到,作为一个英国人,他对莎士比亚实在了解得不够,于是他打算在一个月之内看完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英国的演出市场倒也非常丰富,在各个城市都有莎士比亚的戏上演,于是这小伙子坐火车在英国奔波,只为了看这里演出的一场《第十二夜》或者那里演出的一场《李尔王》。可惜当年没有YouTube,这个纪录片没有在全世界传播,写信去BBC询问,人家回答说,我们每年播出的片子非常多,你们提供的线索太简单,我们无从查找。如果你们能提供更多的线索,比如主人公的名字,电视导演的名字,也许我们能找到。
BBC当然不会记得他们播出过的每个片子的主人公,但他们肯定会记得自己的“李思讲座”(Reith Lectures)上的每一个主讲人,能到BBC第四电台(Radio 4)去讲座的,大概和上“百家讲坛”一样,在网上能找到1948年罗素的演讲录音。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在尼日利亚的索因卡去“李思讲座”发表系列演讲,后来整理成书,书名是《恐惧的气氛》,他说,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尊严,为了自由,个人、社群或者国家,都怕失去尊严,害怕被另一些人、另一套价值观、另一种品味、另一种信念所控制。
按照索因卡的说法,“追求人类尊严是最能促成战争、内乱、自愿舍弃生命的因素之一”。由此说来,在这个乱哄哄狠叨叨的世界,托福拿高分,白领拿offer,每个人为自己的成功和尊严所进行的那一点点努力,非常温和。■ 随时准备今夜无人入睡人民音乐喜剧片保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