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政治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俏到)

​钓鱼政治学0

暮春之际,天和人爽,正是钓鱼好时节。按宋代规矩,这时皇帝要到后花园组织集体性钓鱼活动。身为皇帝,钓鱼之意不在鱼,正如太平兴国九年(984)宋太宗的说法,这是“以天下之乐为乐”,当然不能停留在带上渔竿鱼饵把鱼钓将起来的低层次。资料表明,太宗以后宋代皇帝钓鱼的规矩之一是“辅臣、三司使、翰林、枢密直学士、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三馆学士”陪同;之二是“宜令侍从词臣各赋诗”,大家钓鱼之际要写写体会谈谈认识。

如此高层次高规格的钓鱼,能够亲身参与当然无限光荣。宋仁宗年间有个五品文官彭乘,职务是翰林学士,对他而言,陪皇帝钓鱼既是政治待遇、又是重要任务,对此他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回忆见诸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据彭乘观察,当时陪钓最重要的一点,是须牢记“天子未得鱼,侍臣虽先得鱼,不敢举竿”。而且鱼儿钓上来之后应以网袋接住,但只有皇帝用红网,其他人员一律用白网,这也含糊不得。

职务有高低,钓鱼有先后,用具有贵贱,这个大家都能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比如彭乘有个新同事第一次陪钓,发现鱼上了钩,正准备起钓,就立即有人赶紧劝阻,说这时尽管皇帝已经钓得了鱼,但“侍中未得鱼,学士未可举也”。依此判断,在领导钓到鱼以后,才能轮到部门主管,最后才是如彭乘一类的普通干部。有没有在钓鱼活动中违反规则的呢?当然有。根据彭乘回忆,有个侍中叫曹利用,是部级领导,属高级干部,在陪钓时很不注意个人身份:“上已得鱼,左右以红丝网承之”,“宰辅有得鱼者,左右以白网承之”,唯有“利用得鱼,复用红网,利用亦不止之”。也就是说,其他同志对领导都是尊重的、遵守规则是自觉的,只有曹某自恃位高权重,竟和领导一样用红丝网,这充分表明曹某涵养不够有负皇帝厚爱,所以“无几而败”,不久就倒台了。

前面说到,陪宋代皇帝钓鱼还要写体会谈认识。正如咸平年间的一次钓鱼,“儒臣皆赋”的同时,当时的宋真宗还亲自写了《中春赏花钓鱼诗》,充分体现了上下级的团结融洽。另外一次也值得一说,仍然是宋真宗,仍然是老季节,仍然是旧规矩,可这次“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这可叫人捏了一把汗。钓而不得,这个体会认识怎么谈?有个叫丁谓的枢密直学士出手相当不凡:“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鱼不咬钩原来是“畏龙颜”,绝对有才啊。按照欧阳修《归田录》的记载,当时“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毫无疑问,这次尽管没有钓到鱼,但钓鱼活动是成功的,树立了领导的威严形象,展示了部属的良好素养,脱离了单纯为钓而钓的低级趣味,有秩序,很圆满,领导很满意。■ 钓鱼政治学

上一篇: ​野猪快跑
下一篇: 子宫颈癌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