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归来
作者:谢九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601857)却长期缺席A股市场,中国人无法和这台赚钱机器共同分享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快乐,反而是巴菲特等国际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这让很多国内投资者很是不满。如今,在A股市场6000点附近,中国石油高调回归。
中国石油的业务主要有四大板块——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油气资源是中国石油最大的优势,公司拥有大庆、辽河、新疆、长庆、塔里木、四川等多个大型油气区,2007年前6个月,公司来自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未扣除板块间销售)为2021.2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4.5%,毛利为1202.7亿元,占本公司毛利的71.2%。公司通过26家炼油厂、22家区域性油品销售公司以及1家润滑油生产企业从事炼油与销售业务,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未扣除板块间销售)为3114.7亿元,占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3.2%,毛利为332.1亿元,占本公司毛利的19.7%。公司的化工业务在我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未扣除板块间销售)为487.5亿元,占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8.3%,毛利为89.3亿元,占公司毛利5.3%。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运输和销售商,主要客户为化肥厂、化工公司、商业用户和当地政府拥有的市政公共事业公司等,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未扣除板块间销售)为22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9%,毛利为66.9亿元,占公司毛利的4.0%。
中国石油宣布回归的消息后,很多投资者兴奋不已,都表示一定要申购其股票。在中国石油网上申购日的前一天,也就是10月25日,沪值大挫280点,原因之一就是众多资金脱身出来奔向中国石油,就连一些中小投资者也对中国石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对中国石油并没有太大的了解。在大多数人概念中,在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涨的背景下,中国石油没有理由不大赚其钱,如果有幸成为中国石油的股东,也没有理由不赚钱。
其实,这种看法显然对中国石油缺乏深入了解。中国石油真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石油股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真能让中国石油成为赚钱机器吗?中国石化(600028)因为有大量的下游炼油业务,有70%以上的原油需要外购,油价上涨对其利弊难辨,甚至一定程度上弊大于利。所以,中国石化并没有被人们看成纯粹的石油股,中国石油虽然原油自产量远远大于中国石化,但大部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炼油需求。2006年,公司将所销售原油的83.2%供应给本公司炼油厂,7.9%供应给中国石化的炼油厂,6.4%供应给境外公司或机构,2.5%供应给地方炼油厂和其他。在中国石油丰富的原油中,真正能享受到国际市场油价的只是一小部分。
而且,从2006年开始,国家开始对原油开采征收特别收益金,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的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按照规定,当原油价格超过60美元/桶时,按最高比率40%征收,中石油去年上缴了289亿元的特别收益金,今年上半年上缴103亿元特别收益金。由此可见,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石油的好处不仅没有想象中巨大,反而拖累其盈利能力。
真正影响中国石油收益的还在于其加工出来的成品油,柴油、汽油以及石脑油、燃料油、沥青和石蜡等,其中产量最大的柴油和汽油的价格受到管制,得不到市场化定价,所以,影响中国石油收益的最大因素不是国际原油价格,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0883,HK)这3家公司中,如果原油价格上涨,中海油获益最多,如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中国石化是最大受益者。
鉴于中国石油的资产规模远远超出中国石化和中海油,投资者对其追捧程度也会较高,其16.7元的发行价,已经有狂热的投资者将其上市首日的价格定位在50元之上,在H股市场,中国石油的市盈率估值比中国石化高出10倍左右,以这样的估值水平来看待中国石油在A股市场的定位,如果上市首日超过40倍市盈率的估值,说明投资者对中国石油太过宠爱。■
(本栏目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中国石油近年来各业务板块的经营利润率情况
截至年度 勘探与生产 炼油与销售 化工与销售 天然气与管道
2006 52.18 -5.37 6.11 23.09
2005 61.70 -4.62 4.42 12.14
2004 55.66 4.01 13.39 13.89
2003 52.11 2.25 2.65 2.76
2002 48.97 1.61 -10.66 12.19
2001 51.88 -1.93 -7.47 6.38 能源中石油改革原油石油美元归来石油石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