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邪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我们不邪恶”0

( 史蒂夫·霍格思 海狮合唱团的主唱史蒂夫·霍格思说艺术家如果让他们的音乐能够从网上低廉或免费地下载,艺术家就能够忠于自己的创作 )

当美国六大唱片公司将成千上万通过P2P软件免费下载音乐的网民视为“无耻的窃贼”,甚至不惜将12岁的女童和66岁的老人告上法庭时,Magnatune,一家小小的网络唱片公司却将商业模式建立在对网民道德的信任上。他们相信,网民对自己热爱的音乐绝不吝啬,音乐家也并非只为了金钱而创作,音乐人和乐迷之间的良好互动更会将音乐引向更好的方向。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这个看似过于理想主义的网站生存了4年,Google上可以找到150万个相关链接,不久前还被《时代》杂志列为“全球20个最好的音乐下载网站”之一。

布克曼是Magnatune的创始人,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的董事,电子前沿基金会(EFF)的董事,一位公认的“自由文化领袖”。他是程序员、音乐发烧友、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互联网最早的创业者之一。2003年,他第一个将“开源运动”引入到音乐界,宣扬自由、公平、开放的音乐。但是,他说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上幼儿园时候就已懂得拿糖果换钱。所以,当商业版权大鳄与网络自由游击队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时,他独辟蹊径,创办了Magnatune。他想找到一种商业模式——让有趣的音乐能生存和繁荣,艺术家能赚到面包,唱片公司能生存,用户又心甘情愿为自己喜欢的音乐付出合理价格。“我们选择最好的音乐放到Magnatune上,人们在购买之前,可以免费听所有音乐。他们也可以付费下载,但价格由用户自己定。他们觉得值多少钱,就付多少钱,这些钱一半归艺术家所有。”

第一年,Magnatune为126位独立音乐人赚了18万美元。这不是大数目,但是很好的开始。除了网民自愿付费下载外,Magnatune还为电影、电视、游戏、商店等提供音乐授权服务。他们是第一个在网上做音乐授权的,而且收入比下载更可观。《Business 2.0》记录了独立音乐人艾兰·维汉的故事——他在斯洛伐克的一个偏远小镇上开餐馆,业余时间做混合电子乐。若不是加盟Magnatune,他绝想不到自己这种风格诡异的音乐竟会在美国找到知音——一位阿拉巴马的程序员下载了他的两首音乐做游戏背景,支付了450美元的版权费;旧金山一家设计公司买了一首乐曲做广告的背景音乐,付费370美元;网民下载共支付了1487美元。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Magnatune的创始人,Creative Commons的董事和EFF的董事,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使您成为一位“自由文化领袖”?

布克曼:我出生在伦敦,在巴黎长到10岁,在美国住到34岁。现在我37岁,两地生活,一半时间在加州伯克利,一半时间在伦敦。我最早对“开源”感兴趣,是在写Lyris邮件列表管理程序的时候。第一版基本没有开源内容,当时是1996年,开源还未成气候,我只能从源代码库买授权的代码。那些商业产品质地平庸,有Bug也不公开。有一次,因为一个Bug,我们的软件崩溃了3个月。他们一直不肯承认,直到我最后找到那个Bug,摆到他们面前。如果他们稍微开放一些,我就不必浪费这3个月时间,还有耽误掉的生意。从那以后,我开始转向开源。

​“我们不邪恶”1( 保罗·麦卡特尼 今年早些时候,保罗·麦卡特尼也没有找大厂牌,而是签约Hear Music,一个由连锁业巨头星巴克和Concord Music创建的新厂牌 )

从任何角度看,我都觉得开源比商业代码更优越,我想看看能不能把这个概念带到音乐。刚好那段时间,我在我的琵琶老师家里遇到音乐人贝斯·奎斯特,她一直哀叹说要放弃音乐,因为实在不值得这样辛苦地挣扎。当天晚上,我听到她的表演,彻底被震晕了。我想,这样天才的艺术家说要放弃,简直是人类的不幸。当时有很多音乐网站可以给她充分的曝光率,但没法给她面包。为什么不可以两者兼得呢?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创办Magnatune。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自由文化领袖”,您对一些更激进的反版权组织怎么看?比如瑞典的“海盗地带”?他们是全球最大的BT组织。您觉得他们邪恶吗?

​“我们不邪恶”2( 2月5日,全球网络电台和数字播放技术的领导者、Reciva公司宣布任命巴尼·雷格为非执行顾问,在EMI负责全球数字战略。Amazon预计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无 DRM的线上购买音乐服务,除多达 1.2万个选择不用 DRM的独立音乐小厂外,EMI 将是支援其服务的第一家音乐大厂。巴尼·雷格认为,Amazon的加入,将会把整个数字音乐产业带往下一个发展阶段 )

布克曼:我在丹麦的一次会议上见过“海盗地带”的人,也听了他们的演讲。他们当然不邪恶,事实上,他们对于“版权”引发的问题有很精彩的论辩,对于这样的版权制度为什么应该废除,他们有颇具说服力的逻辑。比如,他们提出,在非洲很多贫穷国家,合法的电影太贵了,绝大部分人看不起电影——你无权看电影,因为你没钱,这岂不是太荒谬了?在这样的国家,盗版经济因为适应国情而成长起来,有什么错吗?最近微软似乎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幅度降低了Windows在中国的价格。

三联生活周刊:您似乎一直在宣扬“开放”。但我希望听到您对“自由”的看法,我指的是数字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自由。

布克曼:对我来说,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就意味着“开放”。我同意理查德·斯图尔曼(Richard Stallman,自由软件之父)的看法:“自由”是比“开放”更大的问题。你能找到源代码,但没有合法的权力对它做任何事情——没有自由,开放只是一句空话。音乐也是一样,我有一张CD,能用这张CD里的音乐创作出很多新花样,但我没有权力这样做。

三联生活周刊:人们都在寻找一种方式,既保护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又不压制普通人的创意和创造力。您认为Magnatune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吗?

布克曼:不,Magnatune不是完美的,它只是解决方案之一,而且只针对某种观众,某类音乐。我不认为Magnatune会对大众化的流行音乐有效,但对那些小众的、进不了唱片店的、除此之外没有机会被人听到的音乐,它是非常好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您在经营Magnatune的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把整个商业模式建立在对网民道德的信任上,听着不大可靠。

布克曼:在刚创办Magnatune的前两年,情况很不错,32个人里会有1个人愿意付钱购买,但现在比例变成了1∶100。所以对于未来,我并不是太乐观。如果这个比例继续下降,我不知道我们能否支撑下去。

三联生活周刊:您能否给我一个具体例子,小众音乐人是如何通过Magnatune获利,赚到钱,或者进入到主流音乐圈?

布克曼:布拉德·萨克思(Brad Sucks)是一位加拿大的音乐家,他在Magnatune和CC Mixter上都发展得很好。他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可以证明“开源音乐哲学”如何帮助一位优秀的独立艺术家。他的一切音乐素材都是基于Creative Commons协议的,因而是合法的,而且他的混合乐作品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的乐迷。

三联生活周刊:您多次提到,Magnatune是音乐界的Linux,但Linux从来没能打败微软,对Magnatune来说,结局是否也是一样?

布克曼:是的,开源音乐不会摧毁大的唱片公司,但我们也许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市场份额,比如35%,像Linux一样。我们会共存。

三联生活周刊:您觉得Magnatune有可能从音乐扩展到影视、游戏等领域吗?

布克曼:我认为Magnatune适合一切“人们希望在买之前品尝一下”的媒体类型,比如独立电影、独立游戏和书。

三联生活周刊:有人认为,CC协议是针对美国那种版权保护过度的国家,鉴于中国的版权情况,CC协议没什么用处,您怎么认为?

布克曼:我觉得可以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CC协议只是使某件作品“合法”的工具,它对中国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中国的创意作品自由传播到“版权保护过度”的西方国家。■ 音乐邪恶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