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册(45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10月13日,《南山日报》报道新式结婚
“新式结婚”或所谓“文明结婚”清末已出现于东南沿海大都会和商埠。《清稗类钞》记载:“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10月13日《南山日报》报道天津塘沽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的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这次婚礼有众多中外宾客前往。“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婚礼结束后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张小田家中,并有成美学馆的袁牧师夫妇等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上图为清末一对新人。■
10月11日,金币风潮引发清政府禁令
因印度金矿工人罢工,一时印度赤金来源断绝直接波及上海的金货市场。印度赤金上市量骤减引起金价陡升、银价狂泻。当日上海黄金价格从开盘每条335两抬升到345两余,一日中开盘价与收盘价每条黄金增银竟达10两余,整个市面为之牵动。当时上海金号因做定期买卖,受该风潮影响而倒闭破产者极多。金市交易惊动官方,上海道台瑞澄呈请两江总督端方转咨朝廷立案,并于上海商会总汇之处勒碑永远禁止黄金交易的买卖空盘。10月底,上海道台发布禁止照会,明令禁止金业的买空卖空。上图为清代淘金景象。■
10月13日,革命党和日本人合作购运军械功亏一篑
日本人萱野长知受孙中山所托,租用运煤前往香港的日本轮船,运载枪械抵达汕尾海面。此事起因是黄冈起义失败,革命党人许雪秋赶到河内,向孙中山陈言失败原因是军火落后。孙中山采纳许雪秋(上图)主张,派遣其在日本时结识的助手、日本人萱野长知往日本购置军火。许雪秋本委托汕尾人许佛同接收,却因后者失约而匆忙雇小船接应。由于该轮是日本船只,引发当地群众聚集观看,继而引起清兵戒备。此时日轮包租期限已到,船主怕引起意外遂将轮船驶离汕尾,许雪秋接应军火计划彻底落空。此次计划失败让当时主持南方乃至南洋一带革命事务的同盟会首脑胡汉民对许雪秋印象逆转,指责许雪秋“妄言无实,不负责任”。■
10月13日,瑞金医院前身上海“广慈医院”落成
20世纪初法国人姚宗李任江南传教区主教时,计划在上海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创办一所有外科的西医医院。在法国教会许可、法租界当局支持下,圈买了面积达160亩的土地,从1904年开始筹建,首期工程建造了4幢2层西式砖木结构房,病房下层设40张病床,分布于各室。姚宗李将医院委托天主教仁爱会管理。1907年10月13日举行医院落成典礼,中文名称是“广慈医院”,意为广为慈善之意,在教会内部则称为“圣玛利亚医院”(Hospital Sainte-Marie)。姚宗李把医院委托给仁爱会修女管理,最初只有两名法国医生。广慈医院为中国人和欧洲人提供内外科医疗服务,对富人和穷人表示一视同仁,病房则分等级。医院曾经对一名从徐家汇天主教堂建筑工地跌落的中国工人进行手术,挽救其生命,令广慈医院声名鹊起,成为当时在上海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医院之一。上图为广慈医院的标志性建筑。■
10月7日,王钟声首次将话剧搬上中国舞台
春柳社东京首演《黑奴吁天录》后,10月7日曾留学德国的浙江上虞人王钟声也在上海原圆明园路兰心戏院组织上演《黑奴吁天录》,这是话剧在中国首次公演。1907年到上海后,王钟声萌生“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改良戏剧”的想法。9月他和马相伯等在上海创办中国首家话剧学校通鉴戏剧学校——国内首个话剧团体春阳剧社。《黑奴吁天录》演员着洋装的表演和新奇布景灯光吸引了大批观众。10月15日春阳社发布《意见书》,称要以演剧为手段“唤起沉沉之睡狮”。上图为该年6月,春柳社在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剧照。■
10月10日,正太铁路竣工开启石家庄历史
从石家庄村东车站开出了该线第一列火车,此地本是清直隶省真定府获鹿县留营社石家庄村,位于“(获鹿)县东南35里”。1863年9月登记造册的《石家庄保甲册》中,全村仅94户308口人,共15个姓氏。1896年清政府决定修建芦汉铁路,同年接受山西巡抚胡聘之修筑正太铁路建议。1902年铁路修到石家庄村东,修建车站却命名为“振头”站,因当时获鹿八大集市之一的振头大过石家庄。不过此时通路未通车,芦汉线火车只通到真定府。当年石家庄被确定为正太铁路的始发站,获鹿知县、遵义人谢鉴礼试图让两名绅士用重金贿赂主持铁路修建的法国工程师,将车站建在县城边,却遭二人反对,怕“铁路会坏了获鹿风水”。最终法国人请清政府把正太铁路始发站改在石家庄,作为交通枢纽和未来城市的历史正式开启。■ 纪念册中国话剧金币风潮新式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