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出版业的一场哗变
作者:李孟苏( 1988年,英国出版业的美女卡罗琳·米切尔和美国作家杰·麦克伦尼 )
不过几天时间,英国最负盛名、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经纪公司彼得斯·弗雷泽 & 邓洛普(Peters Fraser & Dunlop,简称PFD)的办公室几乎空了。出版部的经纪人走了18人甚至更多,演艺部的经纪人全部走光。在素来稳重、波澜不兴的英国出版界,这无异于彗星撞上了地球。据说,英国出版业最近一次的“大”动静发生在12年前。1995年,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和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绝交,并祝愿他多年的网球球友马丁和新欢安德鲁·怀利相处融洽。巴恩斯散发着酸味的信纸背后,是利益的冲突。巴恩斯的妻子帕特·卡瓦纳是艾米斯的经纪人,但艾米斯为了安德鲁·怀利为其新作《讯息》开出的50万英镑诱人版税,背弃了多年的伙伴。怀利也是鼎鼎有名的出版经纪人,手里的作家有被追杀的人(萨尔曼·拉什迪)、艾滋病死者(布鲁斯·查特文)、流浪汉(某美国著名小说家)等等。
这次强烈地震的震中仍是巴恩斯的妻子帕特·卡瓦纳。70多岁的卡瓦纳是PFD的传奇人物,在出版界说话掷地有声,代理的作家有鲁丝·伦德尔(侦探小说作家,著有《行尸走肉》)、诗人詹姆斯·芬顿、威廉·特雷弗(代表作有《黛茂斯的孩子们》),不乏布克奖得主。8月24日,她悄无声息辞职了。辞职原因是该公司的经纪人试图花400万英镑将PFD从母公司CSS Stellar手中买下,而谈判失败。
CSS原本是一家上市的运动经纪公司,2001年买下出版经纪公司PFD。为了钱出卖自己,已经让很多经纪人心里不舒服了。而公开发行股票更意味着每策划一个选题、每出版一本书都要考虑大小股东们的利益,这不符合出版经纪人、尤其是文学经纪人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他们不满PFD公司只顾赚钱、过于向畅销书倾斜、忽略严肃图书的策略,矛盾日积月累,卡瓦纳的辞职像针尖捅破了脓疮,出版精英们的陈年冤情一股脑迸发了出来,大家纷纷学卡瓦纳绝尘而去——这18位在英国出版界举足轻重的经纪人手里掌握了PFD公司75%的业务,按常规,他们走了代理的作家也会跟着走。PFD公司还代理演员的经纪,出版部门哗变,演艺部门的经纪人也全部递上了辞呈。他们伺候的摇钱树凯拉·奈特莉、休·格兰特、凯特·温斯莱特是不是还能安心留下来?连锁反应足以摧毁PFD公司。有消息称,出走的经纪人将自组一家经纪公司,办公地点都选好了,在伦敦市中心的考文园。
作家们显然更信任作为个体的经纪人,都清楚离开了经纪人他们寸步难行。一位名作家说,他会相信合作了多年的经纪人的判断,而对于经纪公司则不抱期望,毕竟写作不是公司行为,作品也不是产品;因此他会跟着经纪人跳槽。作家奈保尔的经纪人克莱尔·亚历山大说:“没有了经纪人,PFD什么也不是。作家们的忠诚是针对某位个人而不是经纪公司的。”
经纪人、作家等出版界精英对经纪公司、出版商积怨已久,他们对出版商的市场策略越来越失望,批评出版商一味受利益驱使,选题计划过分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放弃出版人的责任,讨好销售商,使出版业成了漂亮模特儿由他人捉刀的自传也能上销售排行榜的地方。经纪公司则将文化产业变成批量生产线,把作家塑造成能歌善舞的全能型“产品”。某些经纪人更愿意为野心勃勃、希望靠写作出人头地的作者服务,他们的一个口号令同行汗颜:“你不用呆在寒舍里就能写作。”
( 马丁·艾米斯 )
CSS似乎早有对策,经纪人们前脚刚走,一位叫卡罗琳·米切尔(Caroline Michel)的女人就走了进来。9月中旬,CSS突然宣布米切尔出任该集团首席执行官。米切尔此前是一家美国大经纪公司英国分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哗变涉及到的很多人猜测,CSS今后的出版策略要走美国路线。CSS当年收购PFD,学的正是美国大经纪公司ICM和CAA全面通吃的路数。但是,英国的经纪人和作家都很惧怕遭遇美国同行的工作环境:经纪人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客户与媒体的关系及公共形象,而不是审稿事务。他们可不愿像美国经纪人那样,雇私人侦探去恐吓对手旗下的作家。
这回空降米切尔,学的也是美国经纪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CAA还为留下没走的经纪人请来了管理顾问。米切尔从未做过出版经纪,一直从事管理和市场工作,不懂出版经纪代理,一位波兰作家的名字她老也拼不对。CSS给她的年薪达45万英镑,对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卡瓦纳挖苦道:“大概卡罗琳·米切尔有些我所没有的高招吧。”橘生北方则为枳,出版经纪非同一般商业机构,不了解出版规律的MBA待在公司哪怕什么都不做也是错的。旗下有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迈克尔·凯恩等明星的“独立天才集团”经纪公司主席说得更直白:“所谓经纪行业应该现代化管理的说法完全是放屁。这一行简单得让你无法想象,关键就是经纪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如今市场越来越严峻,但经纪公司这么搞完全是错误的。”5年前经他策划,“独立天才集团”以400万英镑的价码被卖给美国ICM经纪公司,他显然了解何谓美国式管理。
( 朱利安·巴恩斯 )
有人对米切尔深表同情,形容她空降到PFD是“美国人进入了巴格达”。和世界上最孤傲的精英团体打交道,这个德国杂货商的女儿首先会被考量一番背景。出版业很讲究血统论,著名的出版商、经纪人绝大多数出身牛津、剑桥,近年来《福楼拜的鹦鹉》、《有关一个男孩》等有影响的优秀图书都出自这些人之手。他们之间明枪暗箭你来我往,某家英国最大的出版社主编不久前说:“表面上我们都是文化人,彼此彬彬有礼,内心里我们他妈的都互相瞧不上。”米切尔从没进过牛桥,好在有爱丁堡大学的梵语学位也说得过去。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出版社工作,不过表现出来的是市场方面的才能。刚入行时她被人排挤,负责一本厨具图书的销售,没想到她在48小时内就安排好了图书巡回宣传计划,并让图书被电视报道。
米切尔很优雅,爱穿夏奈尔时装,嫁给了一位贵族。她富有个人魅力,做思想工作很有一套。1992年,她穿条迷你裙去见因同时和母女三人发生婚外恋而下台的保守党大臣阿兰·克拉克,成功说服他从Orion出版社拿回其私人日记,转交米切尔所在的出版社出版。她会在给作家们的信里写下“我的内心无比悲伤,因为你的书收尾了”的句子,离群索居、敏感得要命的作家们很吃这一套奉承,特别是当它们来自一位漂亮聪明的女人,反过来为她写了不少肉麻的吹捧之辞。有“才子”之称的阿兰·德·波顿不久前公开称米切尔是“夏娃”,被其也叫“卡罗琳”的经纪人训斥了一顿。据说,她第一次见PFD的主席时这么说:“我一直就知道你很聪明,没想到你还这么英俊。”米切尔来了没几天,他也辞职了。
据消息人士称,米切尔进入PFD后就苦口婆心一一劝说叛逃者们回心转意。有人讽刺她说,别看她和拉什迪、伊恩·麦克伊万交情深,可他们都不愿跟她走。哗变后,作家们的处境并不会得到改善。出版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没落,写作严肃题材的作家们不是去主持电视烹饪节目,就是在美国电视连续剧《罗马》的最新一季中出演角色,一位顶尖经纪人愤慨地斥之为“胡闹”。同时他也无奈地说,有多少作家是多平台作家?如果你是J.K.罗琳、丹·布朗或者杰米·奥立佛(名厨兼美食畅销书作者),作品能够以多种出版形式获得商业利润,那当然好了。问题是绝大多数作家的作品并不具备这样的卖相,他们可能会被逐渐抛弃。能被好莱坞相中再好不过,可我们现在是在英国,美国风格的经纪公司描绘的美好画面BBC可没法实现。 一场哗变出版业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