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本能是否存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语言本能是否存在?0( 斯蒂芬·平克 )

“9·11”到底是一起事件还是两起?可以说它是一起,因为它们毁于本·拉登的同一个计划,相距不远的双塔被撞击的时间只相隔数分钟。但也可以说是两起:南塔和北塔之间相隔一定的空间,是两座不同的玻璃和钢筋组合体,在不同的时间遭到撞击并倒塌。一起还是两起,这并不是类似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那样的问题,不同答案之间有35亿美元的差距。因为按照世贸大厦保险合同的规定,遭一起破坏性事件赔偿35亿美元,两起赔偿70亿美元。结果双方打起了官司,保险公司的律师说是一起——发生的是一场恐怖袭击。世贸大厦租户的律师说是两起——发生了两次倒塌。庭审时法官们对“事件”一词的含义发生了争议,官司打了近6年,最终协议是保险公司在赔偿了23亿美元的基础上又赔了20亿美元。这是斯蒂芬·平克在他的新书第一章讲的故事,意在说明语言学研究并不是一门象牙塔中的学问,它跟我们的经济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

再来看语言和政治的关系:由于我们的头脑非常灵活,使我们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个复杂事件。堕胎是妇女控制她自己的身体还是终止一个人的生命?在伊拉克的作为是解放一个国家还是侵略一个国家?这些都不是单纯的词语问题。

53岁的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时代》周刊评出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之一:“他能清晰、潇洒、幽默地传达复杂的思想,这是他的书成为畅销书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他的书在学术界激起的浪潮,他站在知识界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的最前沿。”

60年代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后天教育比先天更重要,这样教育才有改变、塑造人的可能。但1975年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一书挑战后天论,他声称人类天生好战,男性倾向凌驾于女性之上等等。平克发展了乔姆斯基的天生语法理论,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本性。比如我们习惯于以空间的方式表达时间(“把会议往后推一个小时”)。但进化的结果并不是决定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经过实践的检验可以修正我们的认知模式。关于决定论,他常提起的是他决定不能不假思索地做自己基因的奴仆,而是选择不要小孩,说明人还是能克服自私的想繁殖自己的基因的。

在新著《思想的材料》(The Stuff of Thought)一书中,平克说,通过研究语言可以了解思维的运作机制,就像研究微粒运动可以了解物理学定律。他的结论是,我们的一些内在倾向会妨碍对问题的讨论。比如我们倾向于对物体做整体化的思考,“货车要么是满满的,要么就是空荡荡,它会影响人们对公共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说男性平均空间感知能力强于女性,人们本能地理解成男性是一边,女性是另一边,所有男性都强于女性。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像做统计一样想问题,知道平均的意思”。

语言本能是否存在?1( 《思想的材料》 )

我们本性上的局限还包括:我们无法理解知识产权,因为我们关于财产和偷盗的观念是建立在物质实体的基础上的。进化对我们来说不易接受,因为我们认为适应是个人一生中的行为,而不是一个物种数代间的行为。我们容易任人唯亲,因为我们关于群体的概念源自家庭和部落。语言不只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工具,也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所以有时我们用它不是为了交流事实而是过滤事实。“我们委婉地把贿赂说成献金,为游说者和议员保留颜面。我们把条约说得很隐晦,说得太清楚就没人愿意签了。大脑和心灵,物质和比喻,科学和政治,信息和含义,这是我们的两面性。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精神结构的限制。”总之,平克提醒我们,我们本性中的倾向使得我们容易在推理时出错。

平克的进化论语言观的问题在于,他所谓的进化而来的人性可能只是臆测,由一些特性的存在推测说,他们一定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发展出来的优点。现在好像无论人的什么习惯做法都免不了被用进化来加以解释,比如交通暴躁情绪,利他主义。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是,人类语言的用法是事实的存在,其由来无从追究,我们老老实实遵从就是了,否则就会出谬误。 本能是否存在语言

上一篇: 周末板球合家欢
下一篇: 新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