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微妙变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言)

乐见微妙变化0

9月14日(周五)收盘后,央行宣布了年内第五次加息的决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皆上调0.27个百分点。上证综指呈现震荡走势,午后一度骤然下行逼近5200点,随后由于买盘涌入,最终收在5300点之上。

上证综指连续三日反弹,周K线也收出一根阳线,但仍未能将周二(9月11日)一天的失地收复。由于国家统计局当天公布了8月份的CPI数据(6.5%),虽高企的指标已在预期中,市场仍将其影响放大。上证综指一度跌破5100点关口,下午更出现了明显的砸盘现象,非ST类跌停个股超过100只,为“5·30”大跌后所罕见。

其实在本周的第一个交易日(9月10日),大盘还低开高走,上证综指几乎以最高点收盘,吞掉了上周五(9月7日)中阴线的2/3,让许多投资者认为市场并不惧消息面的各种压力。但“股市9·11”还是显示出市场信心脆弱的一面,甚至开始传出“5·30”重演的传言。

在周一的反弹中,旅游板块较为引人注目,但周二大跌之后,除了桂林旅游等个股,绝大多数都没能再涨回来,所谓“黄金周”概念炒作暂告夭折。倒是以大秦铁路为代表的运输板块整周表现强劲,天津宏峰、铁龙物流、南京水运等个股皆创出了本轮行情的新高。航空类个股在经历前半周的调整后,周五再度发力,除东方航空外,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海南航空、上海航空皆封于涨停板。

与航空运输相关板块相比,钢铁及煤炭板块更是延续了上周的强势,多只股票不断创出新高,以酒钢宏兴、八一钢铁、神火股份、西山煤电等为代表。由于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仍然看好,钢铁及煤炭板块的业绩增长极为稳定,相对市盈率较低而被大资金关注。

在看似杂乱的热点中,其实都贯穿了一条主线:由资产重组(包括行业整合、资产注入)而带来的基本面变化。比如不到一个月时间便股价翻番的八一钢铁,其业绩和估值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宝钢集团入主后,市场预期其资产整合将不可避免,从而打开了想象空间。同样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东北特钢集团本周便率先上演了整合大戏:大连金牛的主业资产被大股东收回,并可能注入抚顺特钢,空壳则被卖给大华集团。由于整个钢铁行业存在较大的整合空间,一些股价适中的上市公司还会有一定表现机会。航空类股票的走强也与行业整合预期密切相关,尽管相关公司先后发出澄清公告,但市场人士仍对此乐观。而江南重工、振华港机、中色股份等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的强势,无不关乎资产注入预期。

但眼下的资产重组热点已与前几年炒作ST个股的资产重组概念不可同日而语:个股本身的质地并不差,而由于行业整合或者资产注入,其优势地位将进一步显现。由于这层关系,介入相关股票的风险也比ST个股大为降低。

纵观整个市场情况,牛市的基础并没有根本改变,后面的走势则取决于投资者信心的微妙变化,人们对管理层是否会针对股市出台打压政策存有担心。但近期已有迹象表明,管理层再度如“5·30”那般出手的可能性极小。央行副行长吴晓灵9月13日在某论坛上明确指出:央行关注当前资产价格变化,但不会针对资产价格的变化出台调控政策,而稳健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抛开一些复杂的论争,股市上涨像房价上涨一样,供需失衡为其中重要的因素。近4年来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并没起到稳定房价(甚至像普通大众预期那般下跌)的作用,反而不断上涨,因为出台的政策大多是像营业税、提高首付等增加交易成本的措施,实质是抑止需求。但成本的增加对于真正有实力买房者(尤其是所谓投机炒房者)并不构成太大压力,反而加重了普通购房者(有居住需要的)的负担。况且在投资机会不多、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以房子为代表的不动产确是不错的投资品种,所谓投机炒房者从中追逐利润并无过错。

“5·30”出台提高印花税的措施也是出于加大交易成本的考虑,虽然今年以来印花税征收已超出上市公司的盈利总和(不可谓不惊人),但同样达不到抑止需求(或者投机)的目的。而在本周,随着建设银行开始招股,中海油服、中国神华等H股相继回归,再加之红筹股回归和创业板推出的预期,增加供给已成为显露无疑的措施。尽管有市场人士认为一定程度上会给资金面带来压力,但大型、优质上市资源的不断供给才真正能缓解供需失衡,也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会让人们逐渐不再担心管理层可能进行非常规的行政化调控,让市场归于市场。 股票微妙变化乐见

上一篇: 银行板块A股独大
下一篇: 第一张CD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