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范儿”——陈曼和她的影像世界

作者:朱步冲

( 陈曼自制的米老鼠行头 )

陈曼说自己就是个晕晕乎乎的北京南城胡同女孩,一个从中国特色教育流水线上偶然掉下来的罐头:两岁才跟着下乡返城的父母回北京,在前门廊坊二条胡同的大杂院里流鼻涕,疯闹,从来不循规蹈矩。小时候因为没有网络和电视,感觉整个世界都应该这个乱七八糟的样子,但是天生对视觉和形象的特殊感觉最终改变了一切:两岁起开始学美术,从国画画到油画,辗转在北京市少年宫和宣武区少年宫之间,然后跑进中央美院附中;1999年上了中戏却因为感觉“没劲”,退学重新高考,如愿以偿进了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摄影系,从此在自己的影像世界里一发不可收拾。

陈曼喜欢在博客上把自己的作品贴出来:有70年代Funky加迪斯科时代打扮、在长城上扛着双卡收录机的吕燕,也有类似《机械公敌》里未来智能机器人的杜鹃,她说自己最近感觉不错的作品是为阿迪达斯经典“三叶草”系列拍摄的形象广告,拉了一批跟自己一样的北京胡同女生,每张作品下面还搭配了一段她们讲述自己成长和运动故事的文字。模特里甚至还包括被她称为“牛X老太太”的姥姥——“我姥姥曾经裹过小脚,不认字,一天一包大前门香烟,在胡同里开一小百货店,但是她骨子里的一股劲和阿迪达斯这种青少年时尚消费品搭配在一起很有感觉。”陈曼回忆说。

这种随意、即时性的姿态在她3年前第一次和“东田造型”合作拍时装大片时就定了下来。她自称是中国最早玩Lomo相机的拍客之一,平时甚至会拿个索爱K790C手机随走随拍。对任何关于自己摄影风格受到国外大师影响的说法,她都嗤之以鼻:“模仿是一种很方便、但浅薄地确立个人风格的办法。其实一个人出生,成长,他的经历、家庭、社会环境,都构成了一个人风格的一部分。”她坚持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在胡同里曾经真实经历的生活:在生锈的黑炉子上乱叫的白色铝水壶,《魂斗罗》,周日晚上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小虎队”,大包的米乐,话梅糖和北冰洋汽水。陈曼喜欢把这些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元素都加进自己的作品里,重新定义时尚。她曾让两个模特穿着她自制的米老鼠行头,在一个狭窄的白色封闭空间里摆出一个最容易失去平衡的姿势:“什么是中国时尚?最腻味的就是看到那些设计师,一说要中国元素、中国特色,就是京剧脸谱、旗袍、方块字,烦不烦啊,难道只有古代传统那么点东西可以往出卖么?”

说起和时尚的第一次接触,陈曼的叙述多少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改革开放后不知道多久,我妈买了个华姿牌国产口红,气味上塑料感十足,但我妈特喜欢,不舍得使,又使了使,又不舍得使,又忍不住使了使,最后过期了。”确实,在她和无数“80后”青少年眼里,时尚不是某种物化的生活方式,而是“范儿”,陈曼称之为一种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化。在她看来,只要坚持特立独行,人人都是时尚国王。从穿着80年代蝙蝠衫的街坊老大妈,骑个自行车、手里拿个西瓜的大叔,到戴着翻毛皮帽子配军裤和假阿迪球鞋的看车大爷,都是有“范儿”的鲜活例子。她说衣服行头之类无非是身外之物,只要符合自己的精神气场就行,自己既买过“两块钱假得掉皮儿、但掉得倍儿‘范儿’的黑皮拎包”,也买过1000多元的哈雷-戴维逊跨栏背心和6000多元的Balenciaga长裙,相机也是从哈苏、莱卡,一直使到佳能5D,没有定过,因为“从时装、电影到任何玩意儿,完美永远存在于局部和瞬间之中,而摄影的任务就是抓住拍摄对象转瞬即逝的完美一刻”。

对于自己的作品,陈曼拒绝做出任何带有偏好的评判,因为这样的举动在她看来,就是丧失创造力,给自己盖棺定论时才做。说到有些同行和观众对她深恶痛绝的批评或不遗余力的赞美,陈曼大大咧咧地说也算一个好事:“总是表扬就不平衡了,无论是欣赏,还是咒骂,就说明作品跟观众之间有了有效的沟通。”在谈到自己作品特征时,陈曼反复强调的一个词是“力量”,让模特在镜头前充满力量感是她的目的所在。她说女性身上的柔软无力,一向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我喜欢枪械,它们算是攻击性和力量感的符号,10年前在玩具店看到精致的小仿真手枪就买了,挂在爸爸送的链子上,后来陆续买了好多。我自己常戴的配饰之一就是一个Dior Homme的项链,上面挂着一个从日本机器人玩具手上拔出来的太空枪”。

人人都有“范儿”——陈曼和她的影像世界1( 吕燕 )

谈到自己的生活状态,陈曼说,她是在拿现在的自由换未来的自由:每天忙得规律无比:“早上被电话叫醒,然后就是开会、拍照,回去修片、睡觉,周而复始。”她对未来规划得详细庞杂:要拍电影,做衣服,办杂志,生孩子。她想撕掉自己身上“时尚摄影师”的标签,因为只有那些对自己创造力和价值没信心的人才会靠这个来唬人。“从中国出现时尚摄影和现代艺术那天起,就有那么一群人,留着长头发,要不就是大胡子,穿着有好多兜、塞满胶卷的摄影背心,满街逮小姑娘,说是要给人拍照,顺便就是达到自己那点龌龊小目的。闹得对艺术缺乏认识的老百姓一边反感着,一边还觉得就真是那么回事儿。”同样,她也不想把自己称为“80后”偶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多变的群体形象和文化,很难用什么东西去概括:“也许这些东西既不能赚钱养家,也不能取悦社会,但是从长远看,它是一种完全自发、对以往一切都融会贯通、一谈到当代社会和艺术就无法绕过的东西。”

人人都有“范儿”——陈曼和她的影像世界2( 吕燕 )

人人都有“范儿”——陈曼和她的影像世界3( 陈曼 )

人人都有“范儿”——陈曼和她的影像世界4( 杜娟 ) 人人范儿陈曼世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