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册(44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9月3日,张之洞放弃“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西方列强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的借口就是中国法律落后和野蛮。于是中国的法律改革是在许多人“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幻觉中前行。1907年9月3日在《遵旨核议新编刑事民事诉讼法折》中,张之洞(上图)放弃了自己首倡的这一说法,指出英、美、日等国虽然声称日后会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但是同时也都声明要等中国的法律、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在他看来,单纯修律本身并不能收回治外法权,中外双边条约中的相关条款是靠不住的,收回法权最终要依靠国家强大的实力。■
9月7日,温哥华发生排华风潮
9月7日,数百白人借口亚洲人抢白人饭碗,攻入温哥华唐人街及日本区,破坏商店及住家。加拿大华人移民开始于1858年,最初为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工地上做苦力,政治地位近百年内都没有得到加政府和社会的尊重。1885年到1945年中施行的人头税使大量华人家庭不能团聚,排华事件不断发生,1907年发生大规模排华暴乱后,华人所能从事的行业被限制,如被禁止选择律师、医生等职业,直到1949年之前,华人社区还被剥夺了投票权。■
9月9日,沈家本完成《法院编制法草案》
修律大臣沈家本(上图)历时8个月完成此草案,转由宪政编查馆审核。其时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成功,为在全国设立各级审判机构提供了实践依据。清法部在施行已经正式立法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基础上开始参考《法院编制法草案》,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认为“复取修律大臣沈家本奏呈法院编制法草案详加参对,务期损益适中,悉臻妥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甚至直接引用《法院编制法》草案中的条文。虽然《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最终被《法院编制法》所取代,但正式立法援用法规草案的做法,在立法史上也属罕见。■
9月1日,上海成立了日本居留民团
居留民团事务所设在上海日本人俱乐部内,标志着上海日本居留民社会正式形成。上海日本侨民基本上被组织在“上海居留民团”、“上海日本人各路联合会”、“町会”中,相当于日本国内的市町村。在此基础上,还有“在乡军人会上海支部”和“上海自警团”。居留民团的主要工作包括统率和维持日本义勇队;管理和维持上海居留民团所属学校等,行政预算的80%用于学校管理和维持。上图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虹口吴淞路(日本人街)市景。■
9月8日,清政府向俄解释《北满洲税官章程》
7月8日,中、俄订立的《北满洲税官章程》虽然规定双方完税条款,但一些具体条款,中、俄双方讲解各异。清外务部于是照会驻京俄使,详细解释章程中争议最大的第二条:中、俄拟定《北满洲税官章程》第二条载其货物运出以上所指各地段及所定各界限以外均属内地,应补足正税未完的三分之一为口子税,方准按照货运入内地章程领照。在东三省界外复入关内各省之界,应照税则所载正税之数,再行纳一半作为他省的口子税方准领照前往,以免重征。上图为清末运送货物的马车。■
9月2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正式上课
天津北洋法政学堂第一期招职、绅两班,职班为司法科,绅班为行政科,学制一年。第二期仿日本维新初年法律学校之制,设立专门科,学制六年(预备科三年,正科三年),招生200名,分政治与法律两门。作为中国最早的法政学校,天津北洋法政学堂1906年夏由直隶总督袁世凯指令创办。上图为北洋法政学堂1907年开办典礼时,官员和中外教职人员合影。■ 张之洞纪念册北洋法政学堂领事裁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