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正确的”股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言)

寻找“正确的”股票0

8月24日,上证综指承接前一日突破5000点关口的强势,轻松站上了5100点。比之2006年末的收盘点位2675.47,涨幅约93%。若以2005年6月6日盘中下探的最低点998.23点作为本轮牛市的起点,26个月内涨幅超过了4倍。若与今年6月5日盘中低点3404.15点相比,2个多月就涨了50%。

这一交易周的第一天(8月20日),上证综指便大涨5.33%,一举收复8月16~17日连续两天的跌幅,此后4个交易日皆创出新高。即便8月21日晚间央行推出年内第4次加息的举措,次日市场仍在短暂下探后强势走高。

整周上证综指累计上涨451.34点,成为历史上第二大单周上涨点数,仅次于1992年5月第三周创出的795.64点的上涨点数纪录。那时因为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当日涨幅便超过1倍,上证综指也第一次跃上1000点。

站在去年末似乎还遥不可及的5000点之上,感觉是“一览众山小”,还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此时市场上的“多空之辩”远没有3000点和4000点时来得那么激烈,但争辩永远不会停止。围绕着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等影响股市走势的焦点问题,各方做出有利于自己观点的分析解读:泡沫有或无,泡沫大或小。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市盈率(P/E)是个直观、容易理解的概念,人们一般也都拿它作为估值是否过高的标准。在上证综指站上5000点之后,市场整体静态市盈率已接近60倍,与成熟市场的20倍左右相比,估值过高似乎显而易见。

但是,市盈率作为估值标准究竟有多大说服力?股票投资看的都是未来,静态市盈率则基于经验数据,即便是考虑到预期的动态市盈率,其准确性又有多高呢?举一个个股的例子,鑫富药业2006年末的收盘价为9.5元,基于当年度净利润的市盈率约33倍,略高于当时的市场平均值,相对于整体市场它有估值优势吗?而此后其股价如脱缰野马,至8月24日其涨幅已超过11倍,因为其中期业绩增长13倍之多,对应的市盈率超过40倍,反而明显低于同期市场平均值。它此时有估值优势吗?市盈率好像都回答不了。

或许有人会说,鑫富药业这种波动剧烈的股票可以短期投机,不适于长期投资。问题是,投机和投资该如何界定,用持有时间的长短去衡量,还是用无法数字化的心态?市盈率其实就是表明基于当前的盈利水准,持有一只股票需要多少年可以换回原始投资。但事实上,有多少人是真的依靠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等待它每年分红而获利呢?要从股票投资上获利还是要靠差价,无论持有时间的长短。从这一点而言,投资和投机有什么本质区别?

就好比万科,你可以像刘元生一样持有长达18年,从而获取超过500倍的投资收益;你也可以就在今年5月份买入、再在8月份卖出,3个月内就赚100%。固然从万科个案来看,短期持有远远逊色于长期持有,但有多少家公司能像当初的万科那样潜力十足(并且你能预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刘元生一样持股不动?顺势而为,无可厚非。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持有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是否持有“正确的”股票。持有“正确的”股票,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获利机会;而持有“错误的”股票,则获利概率会大大降低。尽管上证综指不断创出新高,但不乏股票至今未能达到“5·30”时的价格水平。

争论市盈率是否过高时不能忽视的因素是,中国的股市刚刚完成股权分置这一重大制度变革,宏观经济处在快速发展之中,成熟市场的很多经验并不能完全照搬。比如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是仅仅拿出一部分资产上市,而整体上市的预期将极大改变相关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从而引发重新估值,像沪东重机变身为中国船舶,搞出了第一只非复权价的200元股。这方面的机会成熟市场又有多少,怎么比?

争论整体市盈率水平是否过高,争论泡沫有多大,对于具体投资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大家不可能都“珍惜生命、远离股市”,但也不能总抱着“股神”心态,随便买入一只股票便期待数夜暴富。毕竟在5000点之上赚钱的难度,要比1000点或者2000点大得多,那时真是“只要买入,人人都可以是股神”。这时要做的就是潜下心来,发现“正确的”股票,短攻长守两相宜。 市盈率股票投资寻找正确

上一篇: 明星+老爷车
下一篇: 超级富豪买房经